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科学内容标准是什么?

首页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科学内容标准是什么?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19-02-24 14:40:50
      《小学科学(1~6年级)课程标准》(2017版)
    第一部分  前言
     1。科学素养是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及其对社会与个人的影响,知道基本的科学方法,认识科学本质,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备一定的运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
      
     2。课程性质: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基础性课程;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活动性和实践性课程;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与其他学科有密切联系的综合性课程。
     3。课程基本理念:  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式学习;保护学生的好奇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4。课程设计思路:  总目标-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具体分解成科学知识,科学探究,科学态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四个方面。
     学科学课程内容有四大领域: 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宇宙科学、技术与工程。
      四大领域18个主要概念,分解成75个学习内容。每个领域的主要概念分别为:6、6、3、3个。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分别从“科学知识”“科学探究”“科学态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四个方面阐述具体目标。
      每个方面的目标分为总目标和学段目标。
     
    第三部分  课程内容
     (一) 物质科学领域
    物质科学就是研究物质及其运动和变化规律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
    主要概念
    1。
      物体具有一定的特征,材料具有一定的性能。
    2。水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单一物质。
    3。空气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混合物质。
    4。物体的运动可以用位置、快慢和方向来描述。
    5。
      力作用于物体会改变物体的运动。
    6。声、光、热、电、磁都具有能量,是能量的一种形式。
     
    (二)  生命科学领域
    生命世界包含人、动物和植物等多种生物类群,生物的生存需要一定的条件,在此基础上,生物个体能够生长、发育和繁殖后代,从而使这些生物类群得以延续。
      初步形成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局部与整体、多样性与共同性相统一的观点,形成热爱自然,保护生物的情感。
    主要概念
    7。地球上生活着不同种类的植物和动物。
    8。植物能适应环境,可制造和获取养分来维持自身的生存。
      
    9。动物能适应环境,通过获取植物和其他动物的养分来维持生存。
    10。人体由多个系统组成,分工配合,共同维持人体生存。
    11。植物和动物都能繁衍后代,使他们得以世代相传。
    12。
      动植物之间、动植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
     
    (三)  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
    地球与宇宙科学的研究对象是地球与宇宙中的有关现象、事物和规律,具有时间和空间的复杂性。初步了解与地球相关的宇宙环境,科学的认识和解释地球的运动及其引发的一些自然现象,了解地球自身结构的基本特征,了解地球物质的价值和保护他们的重要性,形成人类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意识。
      
    主要概念
    13。在太阳系中,地球、月球和其他星球按照一定的规律运动。
    14。地球具有大气、水、生物、土壤、岩石等圈层。
    15。地球是人类生存的家园。
     
    (四)  技术与工程领域
    工程是人类为实现自己的需要,对已有的物质材料和生活环境加以下系统性的开发、生产、加工、建设的实践活动。
      
    主要概念
    16。工程技术人员依据科学原理设计和制造物品、解决技术应用的难题,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人工世界。
    17。工具延伸和增强了人类的能力;人们利用工具生产产品、改造环境,以满足自身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18。工程技术的核心是设计,创新是设计的灵魂,每一项设计都需要不断完善。

    l***

    2019-02-24 14:40:50

其他答案

    2019-02-24 14:44:04
  •   认识科学本质,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备一定的运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基础性课程;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活动性和实践性课程;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与其他学科有密切联系的综合性课程。
      
    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式学习;保护学生的好奇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总目标-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具体分解成科学知识,科学探究,科学态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四个方面。
    四大领域: 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宇宙科学、技术与工程。
      

    分别从“科学知识”“科学探究”“科学态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四个方面阐述具体目标。

    (一) 物质科学领域
    物质科学就是研究物质及其运动和变化规律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
      

    1。物体具有一定的特征,材料具有一定的性能。
    2。水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单一物质。
    3。空气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混合物质。
    4。物体的运动可以用位置、快慢和方向来描述。
      
    5。力作用于物体会改变物体的运动。
    6。声、光、热、电、磁都具有能量,是能量的一种形式。

    (二)  生命科学领域
    生命世界包含人、动物和植物等多种生物类群,生物的生存需要一定的条件,在此基础上,生物个体能够生长、发育和繁殖后代,从而使这些生物类群得以延续。
      初步形成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局部与整体、多样性与共同性相统一的观点,形成热爱自然,保护生物的情感。
    主要概念
    7。地球上生活着不同种类的植物和动物。
    8。植物能适应环境,可制造和获取养分来维持自身的生存。
      
    9。动物能适应环境,通过获取植物和其他动物的养分来维持生存。
    10。人体由多个系统组成,分工配合,共同维持人体生存。
    11。植物和动物都能繁衍后代,使他们得以世代相传。
    12。
      动植物之间、动植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

    (三)  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
    地球与宇宙科学的研究对象是地球与宇宙中的有关现象、事物和规律,具有时间和空间的复杂性。初步了解与地球相关的宇宙环境,科学的认识和解释地球的运动及其引发的一些自然现象,了解地球自身结构的基本特征,了解地球物质的价值和保护他们的重要性,形成人类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意识。
      
    主要概念
    13。在太阳系中,地球、月球和其他星球按照一定的规律运动。
    14。地球具有大气、水、生物、土壤、岩石等圈层。
    15。地球是人类生存的家园。
    (四)  技术与工程领域
    工程是人类为实现自己的需要,对已有的物质材料和生活环境加以下系统性的开发、生产、加工、建设的实践活动。
      
    主要概念
    16。工程技术人员依据科学原理设计和制造物品、解决技术应用的难题,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人工世界。
    17。工具延伸和增强了人类的能力;人们利用工具生产产品、改造环境,以满足自身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18。工程技术的核心是设计,创新是设计的灵魂,每一项设计都需要不断完善。

    I***

    2019-02-24 14:44:04

  • 2019-02-24 14:39:46
  •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修订稿)
    二、基本理念  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这意味着要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科学的机会和有效的指导。同时,它充分考虑到学生在性别、天资、兴趣、生活环境、文化背景、民族、地区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在课程、教材、教学、评价等方面鼓励多样性和灵活性。
        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科学课程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比单纯的讲授训练更有效。
      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对学生在科学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应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并以自己的教学行为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但也需要明确,探究不是惟一的学习模式,在科学学习中,灵活和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和策略都是必要的。
        科学课程的内容要满足社会和学生双方面的需要。应选择贴近儿童生活的、符合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趋势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和有利于为他们的人生建造知识大厦永久基础最必需的内容。这些内容需加强科学各领域之间的有机联系,强调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
        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这种开放性表现为课程在学习内容、活动组织、作业与练习、评价等方面应该给教师、学生提供选择的机会和创新的空间,使得课程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满足不同地区、不同经验背景的学生学习科学的需要。这种开放性还表现为,要引导学生利用广泛存在于学校、家庭、社会、大自然、网络和各种媒体中的多种资源进行科学学习,将学生的科学学习置于广阔的背景之中,帮助他们不断扩展对周围世界科学现象的体验,并丰富他们的学习经历。
        科学课程的评价应能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评价指标应该是多元的,要包括科学素养的各个方面;评价方法应该是多样的;评价主体则应包括教师、学生、家长等。

    王***

    2019-02-24 14:39:46

  • 2019-02-24 14:39:36
  • 可以去问问小学同学。

    袁***

    2019-02-24 14:39:36

  • 2019-02-24 14:11:10
  • 应该有科学技术

    我***

    2019-02-24 14:11:10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