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岳阳楼记第一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是什么?

首页

岳阳楼记第一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是什么?

岳阳楼记第一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是什么?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22-04-24 05:31:22
  •   背景: 岳阳楼楼址在湖南省岳阳市西北的巴丘山下,其前身是三国时期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唐玄宗开元四年(716),张说在阅兵台旧址建造楼阁,取名“岳阳楼”,常与文士们登楼赋诗。
    1046年,范仲淹的挚友滕子京谪守巴陵郡,重修岳阳楼。
      当时,范仲淹亦被贬在邓州作官。滕子京请范仲淹为重修的岳阳楼写记,并送去一本《洞庭晚秋图》。范仲淹依据此图,凭着丰富的想像,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表达了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激励我们要以天下为己任,树立崇高的理想,拥有宽阔的胸怀。
      这篇文章表现作者虽身居江湖,心忧国事,虽遭迫害,仍不放弃理想的顽强意志,同时,也是对被贬战友的鼓励和安慰。《岳阳楼记》的著名,是因为它的思想境界崇高。《岳阳楼记》末尾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释义: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是范仲淹一生行为的准则。
      范仲淹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正贬官在外,“处江湖之远(释义:在江湖上不做官时)”,本来可以采取独善其身的态度,落得清闲快乐,但他提出正直的士大夫应立身行一的准则,认为个人的荣辱升迁应置之度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释义: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释义: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勉励自己和朋友,这是难能可贵的。
      这两句话所体现的精神,那种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品质,无疑仍有教育意义。

    梁***

    2022-04-24 05:31:22

  • 2018-09-09 01:23:38
  • 顾名思义,岳阳楼记本应是以记岳阳楼为主要内容的,这不仅是由文章的体裁所决定的,也是范仲淹写作这篇文章的初衷。宋 庆历三年,范仲淹在庆历新政失败后,被贬到河南 邓州,他的朋友滕子京也因受到诬告而被贬到了湖南。在湖南的任上,滕子京颇有政绩,正所谓「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第二年,在他的主持下,「增其旧制」,重修了岳阳楼。为了记述这一盛事,滕子京便请他的好友范仲淹为重修后的岳阳楼写一篇岳阳楼记。显而易见,滕子京是想让大手笔范仲淹用他的生花妙笔,记下重修后的岳阳楼空前壮观的规模形制,以显示自己的政绩

    翔***

    2018-09-09 01:23:38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