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谁见过方孝孺的《指喻》的译文

首页

谁见过方孝孺的《指喻》的译文

谁见过方孝孺的《指喻》的译文 
谁见过方孝孺的《指喻》的译文
谁见过方孝孺的《指喻》的译文
谁见过方孝孺的《指喻》的译文
谁见过方孝孺的《指喻》的译文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8-09-03 01:24:20
  •   作者:方孝孺(1357-1402),字希直,又字希古,人称“正学先生”,浙江宁海人,明初学者。燕王朱棣起兵南下,攻入南京,命他起草登基诏书,方孝孺拒不受命,被朱棣诛灭十族(九族加上他的学生),甚至收藏方孝孺著作的人,也要判处死刑,但仍有他的门生偷偷抄录他的文章,得以流传。
      后人编其著作为《逊志斋集》。


    浦阳郑君仲辨,左手之拇指有疹焉,隆起而粟。君疑之,以示人,人大笑,以为不足患。既三日,聚而如钱。忧之滋甚,又以示人,笑者如初。又三日,拇之大盈握①,近拇之指皆为之痛,肢体心膂②无不病者。
      惧而谋诸医,医视之,惊曰:“此疾之奇者,虽病在指,其实一身病也,不速治,且能伤身。然始发之时,终日可愈;三日,越旬可愈;今疾且成,已非三月不能瘳③。终日而愈,艾可治也;越旬而愈,药可治也;至于既成,甚将延乎肝膈④,否亦将为一臂之忧。非有以御其内,其势不止;非有以治其外,疾未易为之。
      ”君从其言,日服汤剂,而傅⑤以善药,果至二月而后瘳,三月而神色始复。

    余因是思之:天下之事,常发于至微,而终为大患;始以为不足治,而终至于不可为。当其易也,惜旦夕之力,忽之而不顾;及其既成也,积岁月,疲思虑,而仅克之,如此指者多矣。
      

    (方孝孺《指喻》)


    主要内容是方孝孺的朋友郑仲辨,姆指上长了一颗东西;后来因为没有及时治疗导致手越肿越大,去看医生又被训斥了一番后,花了好久才痊愈。
      引申出来的意思,是要人们能防微杜渐,勿以状况小而不注意。


    天下的事情往往发生于极细小的时候,(稍不注意)最后就会酿成大祸;开始以为不足以整治,而后来会变得无法收拾。当事情很容易处理时,舍不得用一点时间精力,忽视它而不予顾及;到事情成了问题,于是花费更长的时间,耗费更多的精力,也仅仅予以克服,像这手指病情一样,因小失大的事多着呢。
      

    杨***

    2018-09-03 01:24:20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