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首页 >
医疗健康
内科
神经内科

黑热病有何临床表现?

黑热病有何临床表现?
张*** | 2016-10-26 23:09:44

全部答案(共1个回答)

    2016-10-26 23:12:44
  • 我国黑热病的典型病例临床表现为内脏利什曼病(visceralleishmaniasis)。潜伏期多在3 〜5个月之间,少数病例短者不足1个月,长者可达2年以上。被感染白蛉叮刺局部可呈淡 红色小斑丘疫,内含利什曼-杜诺凡体(Leishman-Donovan body,L- D body;利-杜体),1 ~2个月内自然消退。本病大多起病缓慢,早期症状为不规则发热,热型可拟似伤寒、疟疾、结核病或布鲁司菌...

    查看全部>>

    我国黑热病的典型病例临床表现为内脏利什曼病(visceralleishmaniasis)。潜伏期多在3 〜5个月之间,少数病例短者不足1个月,长者可达2年以上。被感染白蛉叮刺局部可呈淡 红色小斑丘疫,内含利什曼-杜诺凡体(Leishman-Donovan body,L- D body;利-杜体),1 ~2个月内自然消退。本病大多起病缓慢,早期症状为不规则发热,热型可拟似伤寒、疟疾、结核病或布鲁司菌病等。部分病例的发热呈双峰型(double quotidian fever), —次在清晨,一次在午后或夜 间。又可有不适、乏力、畏寒、出汗和厌食、呕吐、腹泻等。发热一般于持续3〜5周后多自动降至正常,间隔2〜3周后体温复升,如此交替,可迁延数月之久。此期患者一般情况 尚好,全身中毒症状不明显,多能照常生活,唯儿童病例可有较明显的胃肠道症状。早期脾多已肿大,但不显著,表浅淋巴结亦有轻度肿大。发病3〜5个月之后,发病期逐渐延长,间歇期缩短,即转为长期不规则发热。病情曰益加重,消痩、厌食、腹胀、乏力、心悸、头晕、鼻衄、齿龈出血,贫血越发明显,即进入 所谓进展期。此期脾脏显著肿大,至病程半年后可达脐线,呈中等硬度,表面多光滑无压痛,如并发梗塞或脾周围炎则可突发左上腹痛伴压痛。部分病例有肝脏肿大。此期白细胞总 数继续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尤为突出。病程超逾1年,晚期患者多陷营养不良,全身症状愈益严重,形体消瘦,精神萎靡,皮肤干燥粗糙,毛发稀疏无华,面部常现色素沉着,贫血严重者可伴水肿,儿童病例则有发育 障碍。如并发肝硬化,可有腹水和黄疸。由于全血细胞减少,抵抗力极度降低而极易发生并发症。并发症以各种感染为多,尤以坏死性口腔炎(走马疳)、肺炎最为严重,常可致命。锑剂治疗诱发的急性粒细胞缺乏可继发叠加感染而死亡。特殊的临床表现类型偶可见:(1) 皮肤型利什曼病(cutaneous leishmaniasis):由硕大利什曼原虫引起的单纯原发性皮肤感染在我国甚为罕见,多系与内脏利什曼病并存或在内脏利什曼病之后多年方出现,其中 有的病例接受过镑剂治疗,即所谓“黑热病后皮肤利什曼病(post-kala-azardemialleishma-niasis)”。 皮肤病变可表现为 :①结节与红色斑疹 :红斑在双颊与鼻部较多并见于颈、胸、 背及四肢,光滑、不痛、不溃破,扪之柔软。结节大小不一,一般为绿豆至豌豆大,偶可融合为葡萄粒或胡桃大,散在或密集,有若瘤型麻风,但无感染征象,皮肤知觉正常;②褪色 斑:针头至7 ~8大小,偶可融合成片,先见于脸、颈、前臂,继而播及全身3皮肤型利什曼病一般状态良好,大多能照常生活与劳动,但病程漫长而极少自愈,病变皮肤活检或病灶内组织液涂片可查到无鞭毛体。(2) 淋巴结型利什曼病(lymphonoduler leishmaniasis):患者仅表现为局部淋巴结肿大,以腹股沟和股部最多见,黄豆至豌豆大,较表浅,可移动而无压痛,局部皮肤亦无明显红 肿,嗜酸粒细胞增多为其特征之一。少数病例发热高低无定,伴有乏力,偶有肝脾肿大。多数病例全身状态良好,大多无内脏利什曼病史。淋巴结活检可于类上皮细胞内发现利-杜体。
    只*** | 2016-10-26 23:12:44 58 10 评论
    0/300

类似病状

换一换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热点检索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