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首页 >
医疗健康

呼吸内科常用非处方药及其主要作用有哪些?

呼吸内科常用非处方药及其主要作用有哪些?
曹*** | 2016-11-23 16:11:51

全部答案(共1个回答)

    2016-11-23 16:54:51
  • 目前世界OTC的主要类别有以下6 种 :解热镇痛药、镇咳抗感冒药、消化系统药、皮肤病用药、滋补药、 维生素、微量元素及添加剂。呼吸内科常用的非处方药及其主要作用有以下几类。( 一 )解热镇痛药发热是呼吸内科常见的临床症状,腋下体温超过37.31可定为发热。发热可伴有头痛、畏寒, 额头和四肢发热,困倦等症状。引起发热的呼吸系统疾病很多,最常见的是感染(肺炎、 结核等),其次是结缔组织病(如间质性肺炎...

    查看全部>>

    目前世界OTC的主要类别有以下6 种 :解热镇痛药、镇咳抗感冒药、消化系统药、皮肤病用药、滋补药、 维生素、微量元素及添加剂。呼吸内科常用的非处方药及其主要作用有以下几类。( 一 )解热镇痛药发热是呼吸内科常见的临床症状,腋下体温超过37.31可定为发热。发热可伴有头痛、畏寒, 额头和四肢发热,困倦等症状。引起发热的呼吸系统疾病很多,最常见的是感染(肺炎、 结核等),其次是结缔组织病(如间质性肺炎)、肺癌等。发热是机体正常反应,是疾病的标志,发热时人体免疫功能明显增强,有利于清除病原体和促进疾病的痊愈。因此,体温不太高时不必用退热药。 当体温低于38.51时,可以不用退热药,可选择冰袋等物理降温措施,多喝水,同时密切注意病情变化。如果体温超过 38.5^C,除物理降温以外, 应当服用退热药,即解热镇痛药。解热镇痛药为一类具有解热、镇痛的药理作用,同时还有显著抗炎、抗风湿作用的药物。 临床常用解热镇痛药多为非处方药,主要有以下几类。水杨酸类是应用最早、 临床使用最为广泛的解热镇痛药,其中最典型和常用药物为阿司匹林。阿司匹林通过抑制环氧化物酶,抑制前列腺素、血栓素的合成, 产生解热镇痛作用, 临床常用于感冒发热、头痛等。另外,阿司匹林尚有抗风湿、抗血栓形成作用, 应用于风湿性疾病及冠心病等血栓性疾病。苯胺类:苯胺衍生物中目前应用最多的为对乙酰氨基酚,又名扑热息痛。胃肠刺激较轻, 对不宜使用阿司匹林的头痛、发热患者,适用本药。吲哚衍生物及类似物:以吲哚美辛为代表,具很强的抗炎、镇痛和解热作用。 临床常用为栓剂,肛塞进行治疗。丙酸类衍生物为目前临床应用较广的NSAIDs,常用药物包括萘普生、布洛芬等,作用强大,抗炎作用突出,退热作用中等。尼美舒利等选择性环氧酶—2 抑制剂多为处方药物,需凭医生处方购买。( 二 ) 祛痰止咳药物咳嗽咳痰是呼吸内科常见的临床症状。咳嗽是机体的一种保护性动作,通过咳嗽反射能有效清除呼吸道内的分泌物或进人气道内的异物。 轻度咳嗽有助于祛痰,痰排出后咳嗽自然缓解,不一定需要使用止咳药物。但剧烈而频繁的咳嗽使患者不适,妨碍睡眠和休息, 还可产生种种并发症,故需应用镇咳药使之缓解。呼吸道感染、理化因素刺激等可引起气道分泌物增加, 连同炎症细胞、 损伤黏膜上皮等形成痰液,经纤毛上皮纤毛摆动及咳嗽动作排出体外。痰液排出不畅不利于呼吸道感染的控制,并引起气道阻塞, 导致喘憋气短的症状,而气道内长期痰液潘留、痰栓还会引起气道炎症,破坏气道壁结构,甚至引起支气管扩张。瘐液的存在也是引起咳嗽的主要原因,因此当痰液增多、黏稠、不易出除的情况下,使用祛痰药物是必要的,祛痰是止咳治疗的前提。 对有痰而咳嗽较剧烈者,祛痰药和止咳药同时使用; 对痰较多的咳嗽,如支气管扩张、肺脓肿不宜应用强镇咳药,以免痰液滞留而加重症状或感染。根据药物的作用机制,止咳药物分为中枢性和外周性镇咳药。中枢性镇咳药用于缓解各种原因引起的剧烈干咳,此类非处方药有右美沙芬和喷托维林。外周性镇咳药通过抑制肺-迷走神经反射而阻断咳嗽反射的传入冲动,起到镇咳作用, 这类药物中非处方药有磷酸苯丙哌林。常用祛痰OTC药物主要有盐酸氨溴索、羧甲司坦、乙酰半胱氨酸、 盐酸溴己新、愈创甘油醚、氯化铵。 这些药物通过刺激黏膜,反射性增加支气管分泌稀化痰液、促进气道纤毛上皮的纤毛摆动频率等机制促进痰液排出。 这些药物除单独应用于排痰外,常与镇咳药物组成复方制剂, 还有许多品种与中药组成复方制剂,如复方甘草合剂、可愈糖浆、复方甘草氯化铵糖浆等,种类众多,可在药店咨询购买,并认准OTC标 志 ^( 三 ) 口服抗过敏药过敏是指由免疫机制诱导的高敏反应,与过敏相关的呼吸系统疾病主要有支气管哮喘、 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和过敏性鼻炎的发作与接触变应原有关,以吸人性变应原更为重要,包括花粉、真菌、屋尘螨、动物皮屑、羽毛等,牛奶、蛋类、鱼虾等食物变应原由消化道进人人体也可引起相关症状。哮喘是呼吸道慢性炎症性疾病,易感个体气道炎症反应导致反复发作的喘息,呼吸困难,胸闷和咳嗽等,常在接触变应原后发生。 过敏性鼻炎又称变应性鼻炎,是鼻腔黏膜的变应性疾病,接触变应原后喷嚏、鼻痒、流涕和鼻塞是过敏性鼻炎最常见的四大症状。另有一些患者临床表现与典型变应性鼻炎相似,无特异性变应原参加,由非特异性的刺激所诱发, 称血管运动性鼻炎或称神经反射性鼻炎。鼻腔内部检查显示鼻甲水肿,常呈苍白或紫色,表面覆盖水样分泌物。口服的非处方抗过敏药物主要指抗组胺类药物,口服后吸收很快,能在15 ~ 3 0 分钟内使过敏症状迅速得到改善,比较常用。如第一代抗组胺药中的马来酸氯苯那敏(扑尔敏)、苯海拉明,缺点是有明显的镇静作用和头晕等中枢神经不良反应。第二代抗组胺药则相对安全,副作用少,常用的药物有西替利嗪、氯雷他定(开瑞坦)等。另一类口服OTC抗过敏药物为过敏介质阻释剂,如酮替芬, 为一较强的抗过敏药物,适用于防治多种类型的支气管哮喘和过敏性鼻炎。( 四 )感冒用药感冒是一种常见病,根据发病原因和症状的不同,分为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普通感冒俗称“伤风”,主要是由于受凉、 劳累等因素导致身体抵抗力下降,潜伏于鼻咽部的鼻病毒活动引起,咽痒、流涕、打喷嚏等上呼吸道症状明显,中毒症状轻。如果继发气管、支气管感染, 则可出现咳嗽加重。全身症状有肌肉酸痛、头痛乏力、腹胀等。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高度的传染性,特点为呼吸道症状较轻,而发热等全身症状较重。治疗感冒的西药非处方药多为复方制剂,常出现在感冒药复方组分中的药物主要有以下几类。1. 鼻部减充血剂如盐酸伪麻黄碱,用于减轻鼻黏膜充血以缓解感冒和过敏性鼻炎的卡他症状,以及鼻后滴漏造成的咳嗽。2 . 解热镇痛药如对乙酰氨基酚,用于缓解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热、 浑身酸痛。3. 抗过敏药多为抗组胺药如马来酸氯苯那敏(扑尔敏),用于缓解感冒和过敏性鼻炎的卡他症状及咳嗽。4 . 抗病毒药物部分感冒药复方组分中含有抗病毒药物,如金刚烷胺。5 . 止咳祛痰药物如右美沙芬、愈创甘油醚等,用于缓解感冒的咳嗽咳痰症状,但这类药物较少出现在感冒药中,而是作为止咳祛痰药物复方制剂出现。每种感冒药因所含成分不同,主要针对的症状也不相同,如新康泰克(复方盐酸伪麻黄碱)所含成分为盐酸伪麻黄碱和马来酸氯苯那敏(扑尔敏),用于缓解鼻部卡他症状;日夜百服咛氨酚伪麻美芬片分日片和夜片,日片含主要成分为对乙酰氨基酚、右美沙芬和盐酸伪麻黄碱,夜片含主要成分为乙酰氨基酚、右美沙芬、 盐酸伪麻黄碱和马来酸氯苯那敏,可同时缓解感冒引起的卡他和发热症状,并有止咳作用。我们选择时必须分清所患感冒的类型并根据感冒时的症状,正确选择药物,达到对症治疗的目的。( 五 ) 治疗过敏性鼻炎外用药物如前所述, 过敏性鼻炎和支气管哮喘为气道慢性炎症,抗 炎 治 疗 (包括抗过敏药物)是治疗的重点。糖皮质激素有快速、强大而非特异性的抗炎作用。 对各种炎症均有效。可抑制毛细血管扩张,减轻渗出和水肿,又抑制白细胞的浸润和吞噬,从而减轻炎症症状。但是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副作用大,因此鼻喷和支气管吸入糖皮质激素是局部抗炎治疗的重要手段。支气管吸人糖皮质激素一般为处方药物,但鼻用激素如丙酸倍氯米松(伯克 纳 )、丙酸氟替卡松(辅舒酮)等为非处方药,可自行购买并按照说明书使用。另一种抗炎药物色甘酸钠滴鼻剂或喷剂也是非处方药物,可用于过敏性鼻炎局部用药,但抗炎及控制症状效果不如局部外用激素。除抗炎药物外,尚可应用局部减充血剂,鼻腔局部应用可收缩鼻黏膜血管 ,减轻鼻塞和卡他症状,常用的非处方药有呋麻滴鼻液(含有盐酸伪麻黄碱及呋喃妥因)等,但长期应用这类药物可造成鼻黏膜萎缩,因此不能长期应用。( 六 ) 舒张支气管药物支气管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时可存在气道痉挛,造成气道阻塞,气道痰液阻塞、气道壁破坏等因素也可造成气流阻塞,引起呼吸困难、喘憋。此时应用支气管扩张剂可缓解气道痉挛,改善喘憋症状。 临床常用的支气管扩张剂有氏受体激动剂、抗胆碱能药物及茶碱类药物,其中只有二羟丙茶碱为非处方药。茶碱是甲基嘌呤类药物。具有强心、利尿、 扩张冠状动脉、松弛支气管平滑肌和兴奋中枢经系统等作用。二羟丙茶碱是茶碱的中性制剂, 对胃肠道刺激小,主要用于口服给药。其支气管扩张作用较氨茶碱差,但心脏副作用也较轻, 仅为茶碱的m o 。常用量为每次0.1 ~0.2g, 每日3 次。
    没*** | 2016-11-23 16:54:51 172 82 评论
    0/300

类似病状

换一换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热点检索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