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闽西汉剧为何被称为“南国牡丹”?

首页

闽西汉剧为何被称为“南国牡丹”?

闽西汉剧为何被称为“南国牡丹”?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6-09-19 16:58:10
  •   
    闽西汉剧旧称“外江戏”,亦称“乱弹”,主要流行闽西、粤东客属地 区、赣南和闽南等地亦有流行,影响遍及我国台湾和东南亚。它是从外 来剧种脱胎出来、吸收闽西客家方言和民间音乐,而逐步形成的具有独 特风格的地方戏曲剧种。音乐以西皮、二黄为主,并有昆腔、梆子腔、弋 阳腔、佛调、民间小调等多种声腔。
      最具特色的乐器是吊规、大苏锣。吊 规状如牛角又叫“牛角弦”,发音高尖、清脆,是闽西汉剧的领奏乐器。大 苏锣直径80厘米左右,重十七八斤,其体积为其他剧种所少见,其音乐 文静、古朴、清雅,音波悠扬。 角色行当分生、旦、丑、净四门,后为生、旦、丑、公(老生)、婆(老 旦)、净六行。
      现在一般都称小生、老生、青衣、花旦、正旦(“乌衣”)、老 旦(“老妈”)、红净(“花脸”)、黑净(“黑头”)等九个行当。旦行还有武 旦,老生分文、武老生,黑净分大花、二花,丑分官袍丑(“官带丑”)、方巾 丑、短衣丑。此外还有彩旦、大丑等。 各行当还有不同的唱腔和发音方法。
      小生、青衣、花旦、正旦用假嗓 (“小嗓”)发音,老生、老旦、丑用本嗓(“原嗓”),黑净发炸音,红净真假 嗓结合,其发音方法为其他方法剧种所罕见。唱腔丰富多彩、优美动听、 富有特色。 闽西汉剧自乾隆始,迄今已有200多年历史,相传有600多个传统剧 目,在悠久的历史进程中,造就了一批批有名望的艺人。
      张全镇、张巧兰 夫妇演《醉园》,观众赞不绝口。名丑陈坤福演出的《兰继子》《时迁偷 鸡》《臧眉寺》《审六曲》《洛阳失印》等剧目,逼真传神、家喻户晓。他在 “审六曲”、“公堂审案”中为了叙述自己目睹的蔡明洪被杀的全过程,把 魏打算所目睹此案的所有人物的言谈、举止、神态、风貌都一一模仿出 来。
      
      一个角色同时扮演九个行当,别具特色。林阿金在《沈潘洪》中扮演 潘洪时的腾空甩笔和《珍珠衫》中蒋兴哥踢鞋打妻,观众无不感到惊奇。 闽西汉剧,脱胎于外来剧种,早已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闽西群众把 它称为家乡戏,外乡人则赞誉它为“南国牡丹”,2006年被列人第一批国 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G***

    2016-09-19 16:58:10

类似问题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