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伯夷叔齐论

首页

伯夷叔齐论

伯夷叔齐本为商代孤竹君之子2人为求长生之术放弃国家。当武王兴仁义之师伐商时,2人却出来阻止武王灭商。后来又以遗臣自居,不食新朝之粟而饿死首阳山上。
自古多说二人高义,但汉代东方朔却说二人愚夫。而且颇有道理。
请各位就自己看法发表高论。2人是高义还是愚夫。
希望不要找一大段话来介绍这2人(不需要介绍)。只发表看法(个人观点)。最好在100字以内。谢谢!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18-02-11 11:35:27
    首先楼主有一点没有说对: 伯夷叔齐并不是为求长生之术而放弃国家的,他父亲孤竹君死后立长子伯夷为君,伯夷认为弟弟叔齐贤于自己,要让位给叔齐,叔齐坚决不肯接受,于是两兄弟一起隐居。正因为如此,几百年后的孔子才把二人作为“贤”的代表。
    至于二人“不食周粟”是“贤”还是“愚”,其实都有道理。历史是统治阶级编写的,特别是中国历史向来是官方编写的,目的是为了巩固现在的统治。需要社会安定时,就赞扬伯夷叔齐这样“贤者”,需要改革时就批判这些“顽固派”。其实都是当时历史条件的需要。
    伯夷叔齐是商末周初人,商朝是中国鬼神论的顶峰时期,一切事情都要问卜后才作。商王更被看作是上天的代表,他的统治是上天的意志,商王“贤”与“不限”有上天判断,凡人是不能反抗的。所以放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伯夷和叔齐的作为就不难理解了。不过这样看两个人的眼光的确保守了一些,应该算个愚夫。

    持***

    2018-02-11 11:35:27

其他答案

    2018-02-11 19:35:27
  • 如此羞愧难当的人物,“不食周粟”,终“饿死于首阳山”,乃自己“以义称之”,实感玷污“义”之所在,可耻也!
        然看中国传统之“义”,乃义气,外形所在。忠心耿耿,知耻近勇,聪明而有气概耳。
        而叔齐伯夷,既没有一个忠心,也没有知耻,更没有聪明而有气概,那有外形所在的“义”之表示,除了愚蠢地羞愧“不食周粟”,换来“饿死于首阳山”,证明在西昌伯没有“善养老”外,简直一文不值。
        所以,请别用这样的伯夷叔齐,来玷污了中国传统之“义”。

    胡***

    2018-02-11 19:35:27

  • 2018-02-11 19:35:27
  • 东方朔学士渊博,智力通透,见识非凡,说得不错

    独***

    2018-02-11 19:35:27

  • 2018-02-11 17:35:27
  • 看来人类是在不断进化. 当年人们认为两个人 "有骨气", 到汉朝就被认为有点儿 "傻", 现在的人恐怕会说他们两个 "有病". >里李玉和赴宴斗鸠山, 吃归吃斗归斗两不耽误. 如果当年二位吃饱喝足接着跟他干岂不更好.

    城***

    2018-02-11 17:35:27

  • 2018-02-11 15:35:27
  •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永远的对错,其实最重要的是我们能从中看到积极向上的东西,而抛弃其中腐朽的东西,不同时代的价值观不同,同一件事看到的也不一样。
    

    仁***

    2018-02-11 15:35:27

  • 2018-02-11 14:35:27
  • 我的看法:虽然他二人的气节被后人千古传诵,但他们的做法有些迂腐,是愚忠。他们既知道纣王实行暴政又反对武王用武力去消灭纣王,他们认为武王的父亲还没安葬就去打仗是不孝,以臣伐君是不忠。武王胜利了,他们还认为武王的行为可耻,不吃人家的粮食,饿死前还认为自己的命运不济。真是迂腐、愚夫、愚忠。

    小***

    2018-02-11 14:35:27

  • 2018-02-11 13:35:27
  • 我个人认为,兄弟之让与兄弟之争不相上下。看似贤良,实为至愚。若兄弟同舟共济,举贤任能,共同治理属地。虽不为商纣所容,亦不至被西周所灭。何来食周粟,何来饿死首阳山呢。再者,既为周所灭,普天下能人志士,都以周文王、武王为仁义之君,独伯夷叔齐不予承认,那岂不是标榜自己贞君,笑天下人痴愚了。且周王待之以重礼,奉之为上宾。
    一对既不能治理国家,也不愿辅佐明君,连生活都不能自理的兄弟,只有死心踏地为封建专主制度卖命的孔夫子学说为他们叫好,肯怕再也找不到第二种学术权威了。

    雨***

    2018-02-11 13:35:27

  • 2018-02-11 12:35:27
  • 引用别人的观点:伯夷叔齐歌吟“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可能是表现了周初统治的另一面,与《周本纪》互相参照,正体现了司马迁的独到见解。
    个人观点:伯夷、叔齐的做法固然迂腐不堪,但是能为自己的信仰而献身,也是值得佩服的。而且,商朝的统治未必像周人编的史书说的那样坏,周朝的统治也未必真有多好,所以伯夷、叔齐也不能轻易加以否定。
    

    z***

    2018-02-11 12:35:27

  • 2018-02-11 10:35:27
  • 无论是贤还是愚,我认为伯夷叔齐都是有信仰的人,贤和愚都是一时之见,忠于自己信仰,甘为信仰而死,值得尊敬
    

    z***

    2018-02-11 10:35:27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历史学 相关知识

  • 教育培训
  • 教育考试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