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首页 >
医疗健康
中医

中医如何认识幽门螺杆菌感染?

中医如何认识幽门螺杆菌感染,如何治疗?
何*** | 2016-08-27 09:07:43

全部答案(共1个回答)

    2016-08-28 10:15:43
  • 
    中医对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认识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进
    行了中医理论探讨、抑菌实验和治疗观察等三个方面研究。
    
    中医学认为脾胃虚弱是感染的病理基础。幽门螺杆菌属中医
    “邪气”的范畴,且多具“毒”的性质,多数文献均报道HP感 染的相关性胃病中,实证多,而虚证少。虽然具体证型的论述并 不统一,但多集中在脾胃湿热证、肝胃不和证及脾胃气虚证等
    证。微观探索表明:脾胃湿热证组不仅HP感染率最高,其密度 ...

    查看全部>>

    
    中医对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认识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进
    行了中医理论探讨、抑菌实验和治疗观察等三个方面研究。
    
    中医学认为脾胃虚弱是感染的病理基础。幽门螺杆菌属中医
    “邪气”的范畴,且多具“毒”的性质,多数文献均报道HP感 染的相关性胃病中,实证多,而虚证少。虽然具体证型的论述并 不统一,但多集中在脾胃湿热证、肝胃不和证及脾胃气虚证等
    证。微观探索表明:脾胃湿热证组不仅HP感染率最高,其密度 值亦最高,且产毒菌占优势;病理改变以重度、活动性炎症占多 数;胃黏膜免疫反应增强;胃酸分泌增多;胃动力失调;胃肠激
    素分泌紊乱;血微循环障碍;血液流变学呈高黏、高凝、高血细 胞比容状态。肝胃不和证组HP感染率、密度值较高;活动性炎 症较多;胃黏膜损伤防御能力尚好,血流量减少,温度轻度降
    低;胃食管运动功能障碍;胃肠激素分泌亦紊乱。脾胃气虚证组HP感染率、密度值均低,无产毒菌占优势;轻度、非活动性炎 症占多数;胃黏膜损伤防御能力减弱,血流量减少,温度明显降
    低;胃黏膜免疫反应亦增强;胃酸分泌减少,胃液pH值高;胃 动力低下;血微循环障碍。
    
    幽门螺杆菌感染主要涉及脾、胃、肝三脏及湿热、气滞、血
    瘀多种病理因素。湿热既是外因,又是结果,而肝胃不和、脾胃 气虚是内因,也是结果。本病病机实质以“脾虚”为本,“湿 阻”为标,由于脾虚不运,湿浊中阻,气机阻滞,进一步导致
    郁久化热,热伤胃阴;久病入络,胃络瘀血等多种复杂病理变 化。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气滞、郁热、血瘀等病理变化为HP附 着、繁殖、致病提供了客观条件。外邪犯胃一>
    脾胃气虚—内邪丛 生是HP相关性慢性胃病的主要病因病机。
    
    对中药抑杀HP作用的筛选中,黄连、黄芩、白花蛇舌草、
    蒲公英、紫花地丁等清热利湿药,丹参、三七、赤芍等活血化瘀 药具有抗HP的作用。其中黄连抑菌作用最强;其次是大黄、黄 芩、大青叶;黄柏、玄参、连翘、白花蛇舌草、马鞭草、知母有
    一定的抑菌作用,但为低敏。有抑菌作用的中药较多,有补气、 化湿、理气、温阳药,如党参、甘草、白芍、石斛、枸杞子、厚 朴、陈皮、木香、延胡索、枳壳、吴茱萸等。脾胃病常用方剂中
    左金丸、香连丸有较强抑菌作用。黄芪、丹参具有调节免疫系统 的功能,抑制适宜HP生长的胃内环境。同时发现中药对有毒 株、无毒株抑菌作用无差异。
    
    有些学者认为,一些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的中药能杀灭和抑制
    HP,主张以清热解毒为主,组成专方治疗,常用药物如蒲公英、 白花蛇舌草、红藤、虎杖、半枝莲、银花、大黄、黄芩、黄连 等;有人主张以清热化湿法为主,常用药物如黄连、黄芩、大
    黄、半夏、厚朴、陈皮等。根治HP并非只依靠某一类药,辨证 施治,合理组方能起到更好的结果。结合HP相关性胃病的辨证 规律,选用清利湿热、疏肝理气、健脾益气、化瘀通络等方法,
    能有效改善疾病的临床症状,同时注意病证结合,加用对Hp有
    杨*** | 2016-08-28 10:15:43 79 26 评论
    0/300

类似病状

换一换
  • 中医相关知识

  • 预防
  • 治疗
  • 症状
最新资料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热点检索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