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旧时“骆长子”馄饨的特点有哪些?

首页

旧时“骆长子”馄饨的特点有哪些?

旧时“骆长子”馄饨的特点有哪些?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6-10-27 20:51:30
  •   旧时桂林除有馄饨铺店专营外,也有沿街走巷挑担子卖馄饨的,但都在晚间,吆喝“馄饨开锅啊”也有用小木棰,敲打竹片发出“梆梆”声响,吸引食客招揽生意。那时在文昌门竹园巷里住有一个名叫骆尧轩专卖馄饨的中年人,原籍是临桂马面的。人长得单瘦,个子有1。78米高,人们戏称:“骆长子。
      ”他白天不卖馄饨,在家擀面皮、选料、配料、调料做准备,专做晚间生意。他卖的馄饨味道十分鲜美,皮子薄,坚而滑煮不烂。馅饱满,除精肉外还配以香菇、虾仁、竹笋等。调料全,有麻油、胡椒粉、葱花、芫荽、姜末和辣椒粉等等。在南门街、文昌门、五美路、福旺街,通泉巷一带颇受食客喜爱。
      “骆长子”很讲信用,对人和气,一年四季寒来暑往,无论是刮风下雨或是酷热盛夏,每天夜晚夫妻俩准时按习惯线路走街串巷。“骆长子”挑着那副挑子,不时摆弄手中两块竹片碰撞而发出的“笃笃、笃笃”声音。老婆跟在后面,挑一担清水,水桶旁边各系三四张小凳。据说“骆长子”这副挑子是他请人特制的,挑子前面一头上面有一块晾盘,在中间挖个圆洞坐锅,下面放炭炉。
      晾盘四周供食者放碗,放盐碟和酱油壶。挑子后面一头呈方柜形,上层放肉馅,中间有抽屉,放面皮,汤匙和各种作料,下层装水,以便随时加汤。他边包,边煮,边卖。我们小的时候,晚上听见“笃笃、笃笃”的声音,晓得是“骆长子”来了,就闹着母亲要吃消夜,吃完才睡觉。
      如果不吃消夜,也把这个时刻作为将要休息睡觉的时间。

    唐***

    2016-10-27 20:51:30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