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如何理解评析纳兰性德的 《虞美人》(曲阑深处重相见)?

首页

如何理解评析纳兰性德的 《虞美人》(曲阑深处重相见)?

曲阑深处重相见,匀泪偎人颤。凄凉别后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
半生已分孤眠过,山枕檀痕涴。忆来何事最销魂,第一折枝花样画罗裙。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6-06-28 14:48:59
  •   那年,诗仙李白兴冲冲地爬上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黄鹤楼,喝了三碗老酒,顿时豪气干云地 冲店小二要了狼毫笔,铸蹲满志地想在墙壁上题诗,抒发一下壮志豪情,谁知抬头看了壁上崔颢 题写的七律《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 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顿时歇手,长叹 一声,咬牙切齿地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扔下笔,怏怏而去。 文字这东西就是这样奇妙,某时某地,那些经典的文字一经人写出来,想要去超越,实在是 难。
      就像《虞美人》这个词牌,自从南唐李后主多事,填了那首“春花秋月何时了”之后,再也没 有人望其项背,也就是说,这个词牌被他用力过度给用坏了,人家再怎么去使唤都不顺手。或者 可以这样理解,这个词牌就是为李煜量身打造的,其他人最好别动。 虞美人,亦称田野罂粟或法兰德斯罂粟,一年生植物。
      花未开时,蛋圆形的花蕾上包着两片 绿色白边的萼片,亭亭玉立时,极像低头沉思的少女。但随风飘舞时,又像极了一个“彩袖殷勤 捧玉钟,当年拼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影风”的美女。 “虞美人”在古代寓意着生离死别、悲悼。相传,楚汉之战,项羽被刘邦的大军围困于垓下 (安徽灵县),夜闻四面楚歌,他饮酒悲歌《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 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他的娇妾虞姬闻歌起舞,舞罢,拔剑自刎,鲜血洒落的地方开出大 片色彩绚烂的花,这种花就叫作虞美人。
       《虞美人》这个词牌,因此而得名。 词,是一种暗示。在深度阅读李煜的词作后,纳兰不仅喜欢上他的造句,更迷恋他那无处不 在的哀愁,那迷迷蒙蒙,捕捉不到而又挥之不去的凄迷意境。 于是,我们读到了一种刻画出来的忧伤。 这首词描述的是当年与伊人幽会的情景,起头两句读来摇心动魄。
      “曲阑深处重相见,匀泪 偎人颤。”在曲曲弯弯的回廊幽深处,你擦拭泪眼婆娑的脸,依偎在我怀抱里轻轻颤抖。这是李 煜《菩萨蛮》词“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的意象临摹。把幽会时那种既激动、又羞涩的情态勾 勒得出神入化。 接后两句词意陡转,道破这原是记忆中的美妙而已,现在已经是别后凄凉,凄清幽怨到让人 不堪承受了。
      “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这是李煜《虞美人》里“往事不堪回首月明中”的翻版,但 没有那种语句顺朗、词意蕴藉的高妙。 词境则心境。纳兰毕竟没有李后主身经国破家亡的沧海巨变◦那种灭顶的绝望、铺天盖地 的悲凉,不可能从纳兰笔端流出。从基本功来说,纳兰的先天条件就落后了,汉语不是他的母 语。
      而李煜自幼就生长在汉语文化的高端环境里,作为王子,锦衣玉食,他可以心无旁骛地把精 力都浸濡在文章、诗词、音律、书法及舞蹈等方面,取得了卓著的成就。 另外,李煜写这首《虞美人》是在他近四十岁时,正处于一个人的人生阅历和文化积累最旺 盛的时候,而纳兰写的时候才二十来岁,文化积累和人生阅历上都差那么一些,但他能够写出那 种弥散如雾的清怨,已经很了不起了。
       本词的下片紧承上片词意,将那种失意的情态一倾到底,用词精美婉约,辛酸人骨,词法与 李后主词神似,不过多地借助外景,而选择用白描的手法深入内心,情恳意切,用词清净。 半生都已经孤独而过,“山枕檀痕涴。”山枕,枕头,古代枕头多用木、瓷等制作,中凹,两端 突起,其形如山,故名山枕。
      檀痕,泪痕。涴,沾染,弄脏。这是一个倒装句,意思是:常常是思念 和忧伤的泪水打湿了枕头。 最后,纳兰经过总结,认为一生中最值得玩味、最快乐又最忧伤的经历,就是与她幽会的那 一段光阴,那是她生命里最美丽的年华。“第一折枝花样画罗裙”,折枝,中国花卉画法之一,不 画整枝,而只画其中一段,取最美的那一段。
       按照字面上解释就是,最精美的是兰心惠质的你,是素白的罗裙上画出意境疏淡图案的你C3 刻画出这个女子清雅出尘的美,来完善最后面的“销魂”的说法。一般,那些“村学究”就是这样 感觉的。 读词,不仅要读进去,而且,还要走出来。光读进去了,忘记出来,把自己关在里面,太尴尬 了。
      明代著名诗评家杨慎读唐代杜牧的《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 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时,痛心疾首地说:千里莺啼,谁人识得?千里绿映红,谁能看见? 要是写十里,那还差不多,能够看见。杨慎才高八斗,不小心犯了一个学术错误,把诗给读死了, 让自己埋在里面没有出来。
       折枝花样画罗裙,是一个组合名词,就是用折枝技法绘上画案的罗裙。纳兰最后的言外之 意是折枝花样画罗裙:一生中最销魂的经历是那个夜晚,她穿着素白的罗裙,罗裙上画着意境疏 淡的图案,风华绝代。那是她生命里最美好的年华,而这样的美丽,是为我盛开! 写男女偷会的香艳放荡,《花间词》一书中比比皆是。
      后主李煜就有一首大名鼎鼎的《菩萨 蛮》:“花明月暗飞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衩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 颤。奴为出来难,教郎恣意怜。”大周后的妹妹小周后天姿国色,见姐姐嫁了既显贵又才华横溢 的李煜,芳心暗许,跟姐夫人约黄昏后,晚上,小周后悄悄出了画阁,往约会的地方去,路上怕人 听见她的脚步声,脱了金缕鞋,提在手上,只穿了袜子行走,月影朦胧中,在画堂的南边屋角,看 见等候多时的李后主。
      小周后既激动又羞涩,晕头晕脑被李后主搂在怀里,浑身颤抖。她依偎 着他,梨花带雨地问:“你真的喜欢我吗?你不是图新鲜吧?你可要好好爱惜我哦!”顿时,李后 主爱意横生,不能自禁。 纳兰没有顺着香艳的路子高歌猛进,而是想念中徐徐铺展那份炽热的情感。
      爱尔兰戏剧家 萧伯纳说:“人生有两大悲剧,一是失去你心爱的东西,一是拥有了你心爱的东西。”这两样纳兰 都拥有,那就是悲剧里的悲剧。因此,他黯然销魂,感觉半生都是孤零零地度过。想来,余生也 只是重复这种孤独,心里充满沧桑。 如此,他更怀念那曾经的美好时光,感叹那是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光,最销魂的经历。
      这个与 纳兰幽会的女子应该是其表妹,词里描写的幽会说不清是她被选进皇宫之前还是之后。纳兰胆 大妄为,任职前都敢冒充喇嘛进宫与表妹偷偷见面,任职后,当了军官,在乾清门值班守卫,方便 了,与宫里的表妹做点暗度陈仓的事,估计能够干得出来。 实际上,人生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纳兰这首词如果给妻子卢氏和江南美女沈宛看到,不知 会不会有想法。其实,纳兰说“最销魂”只是诗词写作的夸张手法而已,不能哲学地看待。 话又说回来,得不到的永远是最好的。人的心理就是这样奇特。

    W***

    2016-06-28 14:48:59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