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首页 >
医疗健康

肱骨内上髁炎怎么针灸治疗?

肱骨内上髁炎怎么针灸治疗?
张*** | 2016-02-09 23:13:31

全部答案(共1个回答)

    2016-02-09 23:13:31
  • 肱骨内上髁炎

    在古籍中,有关肘痛的针灸治疗早见于《针灸甲乙经》、《备急千金要方》、《针灸资生经》等,针对

    不同肘痛症候处以不同的穴方。《针灸大成》称为肘劳,处方用穴更趋成熟。现代针灸治疗本病,五、六十年代临床资料不多。自七十年代后期起,多病例观察逐渐增加。在穴位刺激方法上,早期或针或灸,较为单一,近年来不仅多种穴位刺激法被用于本病,且提倡综合互补,或针刺与灸治结合,或刺血加拔罐,意...

    查看全部>>

    肱骨内上髁炎

    在古籍中,有关肘痛的针灸治疗早见于《针灸甲乙经》、《备急千金要方》、《针灸资生经》等,针对

    不同肘痛症候处以不同的穴方。《针灸大成》称为肘劳,处方用穴更趋成熟。现代针灸治疗本病,五、六十年代临床资料不多。自七十年代后期起,多病例观察逐渐增加。在穴位刺激方法上,早期或针或灸,较为单一,近年来不仅多种穴位刺激法被用于本病,且提倡综合互补,或针刺与灸治结合,或刺血加拔罐,意在疏通局部气血,使疗效有所提高。纵观各家报道,针灸治疗本病的有效率约在90%以上。

    体针

    (一)取穴

    肱骨内上髁炎--回声

    主穴:阿是穴。

    配穴:手三里、尺泽。阿是穴位置:有二穴点:一为肱骨外上髁前缘凹陷处;一为肱骨内上髁髁体后缘凹陷处。

    (二)治法

    阿是穴每次二点均取,前者以1寸毫针成90度角直刺;后者,则从肱骨内上髁髁体正中针向腕背部,以45度角刺向髁体后缘凹陷处。如前臂旋前受限加手三里,旋后受限加尺泽。常规针法。针刺得气后,用泻法运针1分钟,留针20-30分钟。每隔5分钟运针1次,亦可通以电针仪,用密波,频率30赫兹,强度以患者可耐受为度。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穴位埋针

    (一)取穴

    主穴:阿是穴、小海。

    配穴:曲池、手三里。

    阿是穴位置:为肱骨外上髁之压痛点(下同)。

    (二)治法

    一般仅取主穴,效不佳时加配穴。主穴消毒后,分别将皮内针刺入皮肤,进针后与皮面平行推进,直至针体全部进入皮内,然后用胶布固定。令患者活动患肢,以无任何不适为宜。曲池、手三里,以普通毫针刺入后,于针柄套一寸长左右的艾段,点燃,施温针灸20分钟。皮内针3-5日更换1次,3次为一疗程。

    硫磺灸

    (一)取穴:

    主穴:阿是穴。

    硫磺灸

    (二)治法

    患者取正坐位,将患侧肘关节搁于桌上,反复按压肱骨内上髁处,找到最痛点,以龙胆紫作一标记。然后按部位大小选择硫磺结晶颗粒(系采用高压消毒过的结晶,加工成碎米粒大小),置于阿是穴上,用火柴点燃后,迅速用橡皮揿灭,要求施术部位不起泡,感到刺痛为原则。一般仅治1次,如不愈,可隔3天后再按原法灸1次。在治疗当天,切勿下水,以防感染。

    艾灸

    (一)取穴

    主穴:阿是穴。

    配穴:太溪。

    (二)治法

    分隔药灸和隔饼灸。可任选一法。

    1、隔药灸:灸药制备。麝香1克,樟脑10克,血竭、儿茶、川乌、草乌各3克,共为细贮瓶备用。用面粉加水搓成线绳状面条,于阿是穴四周绕成直径为1.5厘米之圆圈,将上述药末铺于圈内约3-4分厚。再将纯艾卷剪成1.5厘米长之艾段(艾炷),置于药未上点燃,以能耐受为度,如过分灼烫,可用镊子夹去,另易1炷,灸3壮。太溪穴,用米粒大纯艾炷作直接无瘢痕灸,亦灸3壮。上法每日1次,7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天。

    2、隔饼灸:灸饼制备:以白附子、生川乌、乳香、细辛、没药等研末,加赋形剂制成直3厘米、高1厘米之药饼,饼上穿刺10数孔。患者正坐伏案,屈肘、前臂内收暴露阿是穴,将灸饼中心置于最痛处。将纯艾制成的底面直径2.5厘米、高1.5厘米的圆锥或圆柱状艾炷放在饼上,点燃施灸。灸治过程,患者初感温热,至热不可耐(约灸后3分钟),可将饼夹起,下垫适量药棉(以缓减热量),再将灸饼放上,艾炷燃完,随着热量徐减,分两次将所垫药棉减去。灸后皮肤可出现深红晕,局部留有色素沉着或起小水泡。如有水泡可涂以龙胆紫用小块消毒敷料包札,4~5天可结痂脱落,不留瘢痕。一般2~3天(如起水疱可5~6天)1次,3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1周。

    皮肤针

    (一)取穴

    主穴:阿是穴。

    皮肤针

    配穴:手三里、曲池、少海。

    (二)治法每次取主穴和一个配穴,先用拇指在所取之穴位上进行按揉片刻,以七星针扣刺先用轻刺激手法,待局部有酸胀感后,加重手法,直至局部渗出大小不等之血珠,叩刺面积为直径1厘米左右。揩净血迹,以艾条在局部作回旋灸,约灸15分钟,以局部潮红为度,每日1次,6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日。

    穴位注射

    (一)取穴

    主穴:曲池、阿是穴。

    (二)治法

    药液:强的松龙25毫克加1-2%普鲁卡因注射液1-4毫升,摇匀。每次任取一主穴。用注射器抽吸后,从曲池进针0.7-1.5寸,针尖斜向肱骨内上髁,用提插手法,得气后回抽无血,将药注入。亦可直剌入阿是穴,针头深剌至筋节(伸腕肌起始部),推入药液。出针后,活动肘关节2分钟。6日1次,3次为一疗程。

    温针

    (一)取穴

    肱骨内上髁炎

    主穴:阿是穴、手三里。

    配穴:曲池、外关、尺泽、少海。

    (二)治法

    主穴每次均取,疼痛在肘内侧加曲池、外关;向肘内侧放射者,加另外二穴。以30号1。5-2寸毫针,快速剌入,得气后行平补平泻法。将DAJ-10型多功能艾灸仪的两个艾垫和灸头套在二主穴的针柄上施灸,温度调为40~50度C。均留针30分钟。每日1次,6次为一疗程。温针加按摩治疗护理方法:取穴:阿是穴。患者坐位,屈患肘、平放于桌子上,在肘部痛处找出最明显的压痛点。温针操作方法:对穴位进行常规消毒,取2寸不锈钢毫针1支,快速进针刺入痛点中心,深入骨膜,得气后,施行平补平泻捻转手法,然后在针柄上,插上长约2.5cm艾条(艾条要求结实,艾绒干而细),以接受穴位表面的艾条一端点燃,直到艾条烧尽为止,待针柄冷却后出针,再进行按摩。按摩操作方法:术者右拇指按在肘部压痛明显处,其余4指握于肘部,进行握揉,顺时针方向为揉,逆时针方向为推,揉推各15min。一般1d治疗护理1次,6次为1疗程,每疗程间隔6d。

    l*** | 2016-02-09 23:13:31 281 156 评论
    0/300

类似病状

换一换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热点检索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