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如何理解中药方剂的加减变化?

首页

如何理解中药方剂的加减变化?

如何理解中药方剂的加减变化?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6-04-18 18:02:15
  •   
    方剂既要有它的组成原则,同时在应用成方时,也应注意随证加减。必须根据病情、体质、年龄、性别的不同,以及饲养、管理、使役、气候、地区的差异,灵活化裁,加减使用,才能收到预期的治疗效果。常用的加减变化,有以下几种:
    (1) 药味增减的变化:是指主证未变,兼证不同的情况下,方中主药仍然不变,而随着病情的变化,对于其他药味可随证加减。
      这是在运用成方时经常遇到的一种增减变化方式。如苇茎汤(苇茎、冬瓜仁、薏苡仁、桃仁)是治疗肺痈的基础方,但在肺痈将成时,应选加蒲公英、鱼腥草、银花、连翘等增加清热解毒之力,以促其消散;若脓已成时,可酌加桔梗、贝母、甘草等以增强化痰排脓之效。如果主证已变,那就不属药味增减变化的问题,而是要重新立法组方。
       (2) 药物配伍的变化:是指方中主药不变而配伍药物发生改变,有时可直接影响该方的主要作用。如麻黄汤以麻黄为主药,配 伍发汗解肌、温经通阳的桂枝,则可增强辛温解表、发汗散寒的作用;若不配桂枝而改配清热降火的生石膏,名为麻杏甘石汤,则有辛凉宣泄,清肺平喘的作用,由辛温散寒变化为辛凉清热的方剂。
      由此可见,方中药物配伍的改变,其作用和主治也就有所不同。 (3) 药量加减的变化:是指组方的药物不变,由于其中某些药物的药量有了变化,就改变了其功效和主治,甚至方名也因此而改变。如治疗肺热咳喘的麻杏甘石汤(麻黄、杏仁、石膏、甘草),当身热有汗时,重在清泄肺中郁热,麻黄用量小,而石膏用量大;如果身热无汗,则重在发汗解表,麻黄用量就要增加,相对石膏用量就减少。
      由此可以看出,方药配伍用量的变化对方剂作用有直接影响。还如小建中汤(芍药、桂枝、炙甘草、生姜、大枣、饴糖)即桂枝汤中芍药倍量于桂枝和加饴糖组成,而使解肌发表的桂枝汤,变为温中补虚的小建中汤。桂枝汤是以桂枝为主药,小建中汤是以芍药为主药。从以上两方来看,虽然药物组成基本相同,但由于方中药物用量及主药和辅药的改变,则治疗作用也就不同,故方名亦随之而变。
      
       应当指出,作为方剂的主药,用量一般较大,但不等于每个方剂中药量最大的就是主药。如“大承气汤”中大黄与硭硝,虽然大黄的用量少于硭硝,但仍为主药。这是由于各自的性味及质地不同,因而常用量也有所不同。在组方定量和分析处方时,都必须 注意。 总之,无论选药组方还是应用成方,都要随证而定,要避免以病套方或方证不符,而造成不应有的后果。

    沵***

    2016-04-18 18:02:15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