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生活小常识 小儿推拿疗法具体怎么实施?

首页

生活小常识 小儿推拿疗法具体怎么实施?

生活小常识 小儿推拿疗法具体怎么实施?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6-05-07 02:03:56
  •   小儿推拿的禁忌证:在小儿有骨折、脱臼、皮肤疮疡、创伤出血等情况时,不宜使用推拿。   小儿推拿注意事项:医者应态度和蔼,细心耐心,取穴准确,手法熟练,操作认真;室内应空气流通,安静整洁,室温适宜,不可过凉过热,推拿后注意避风,以免复受外邪,加重病情;施术前洗手,修短指甲;在严寒季节,医者双手不可过凉,以免使患儿产生恐惧,造成操作时的困难;患儿的姿势,坐卧舒适自然,无论男女,首选左手各部穴位;操作手法,轻重适宜,用力均匀,对易引起患儿恐惧和哭闹的强刺激性手法,应最后操作;为了防止擦伤皮肤和提高疗效,在推拿时必须事先在推拿部位上抹一些爽身粉或婴儿油或植物油,以起到滑润皮肤、增强手法的作用。
       三字经派小儿推拿常用穴位定位 穴位 定位 脾穴(脾经) 拇指桡侧,赤白肉际处,由指尖到指根 肝穴(肝经) 食指掌面,由指尖到指根 心穴(心经) 中指掌面,由指尖到指根 肺穴(肺经) 无名指掌面,由指尖到指根 肾穴(肾经) 小指掌面,由指尖到指根 胃穴(胃经) 自腕横纹至拇指根部,外侧缘赤白肉际处 大肠穴(大肠) 食指桡侧缘,赤白肉际处,由指尖到指根 小肠穴(小肠) 小指尺侧缘,赤白肉际处,由指尖到指根 利小便穴 自腕部沿手掌尺侧缘推向小指尖称为利小便穴 八卦穴 手掌面,掌心的周边。
      以掌心为圆心,从圆心至中指根横纹约2/3处为半径,画一圆圈,八卦即在此圆圈上,分为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八卦,对小天心者为坎,对中指者为离 运水入土穴 手掌面,自小指尖偏尺侧至大指根,沿手掌边呈一弧形曲线 运土入水穴 手掌面,自拇指桡侧端至小指根,沿手掌边呈一弧形曲线 板门穴 拇指下,掌面大鱼际肌之中点,以指点之有大如豆粒的筋头,重按有酸麻感,为扳门的部位 小天心 掌根,小大鱼际肌交接处凹陷中 四横纹(小横纹) 掌面,第2至5指根部横纹处 小横纹穴(掌小横纹) 掌面,小指根纹下小横纹处 阴阳穴 掌根,小天心穴两侧,靠拇指侧的为阳池,靠小指侧的为阴池 外劳宫穴 在手背、中指与无名指掌骨中间 二马穴(二人上马/上马) 手背无名指与小指掌骨小头之间的凹陷中 一窝风穴 手腕背侧,腕横纹中央之凹陷中 列缺穴(非针灸之列缺) 手腕两侧的凹陷内 阳池穴(膊阳池) 前臂一窝风穴上2寸凹陷中 天河水 前臂掌侧正中,自腕横纹至肘横纹成一直线 六腑穴 前臂尺侧,自肘横纹头至腕横纹头成一直线 三关穴 前臂桡侧,自腕横纹至肘横纹成一直线 五指节穴 手背手指各关节处 威灵穴 在手背外劳宫旁,食中指掌骨之间 精宁穴 在手背外劳宫旁,无名指与小指掌骨之间 七节骨 从尾骨端到第四腰椎成一直线 涌泉穴 屈趾,足掌心前正中凹陷处 小儿推拿三字经派 小儿推拿历史悠久,内容丰富,疗效显著,盛行于民间,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在明清时期,小儿推拿在理论、辩证施治、特定穴位、手法操作等方面,已形成独立体系,并成为小儿推拿专科。 齐鲁之邦,历代名医辈出。小儿推拿渐为盛行,历代推拿医家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不同的学派。青代光绪丁丑年(1877年),登洲宁海人徐谦光著《推拿三字经》,创立推拿三字经学派。
      通治成人小儿之疾,以成人为主。李德修(1893一1972)自幼家境贫寒,17岁染疾,暴致耳聋。幸得《推拿三字经》,遂发奋苦读,精心钻研,深得其要。1920年,在青岛设诊所,以推拿疗效,颇具声望。1955年在青岛中医院任负责人,专致小儿推拿,以推拿救治病婴无数,他为人淳朴,医德高尚,经验丰富,有求必应,勤勤恳恳,为患儿服务,誉满岛城。
       李德修继承了徐谦光三字经的精华,并在此基础上,潜心研究小儿推拿,是小儿推拿三子经派的奠基人。德修老诊病注意望诊,患儿一进诊室,他举目一望,就能说出患儿的主要病情,每天使病家赞叹不已。临证施术主要以左上肢以下穴位为主,取穴主张少而精,一般不超过3一5个穴,尤擅长独穴治病,医效显著。
      更为可赞的是,他勇于开拓,热心传授,诲人不倦,培育新人,小儿科在60年代,出现了高徒满门、人才济济,团结奋进,医术迢迢的可喜局面。经过几代人的不断努力,使小儿推拿的理论和技法不断完善,发展成为山东小儿推拿三大派之一。 1972年,李德修老师谢世后,儿科的医生继承了他的经验,代代相传,坚持开展了小儿推拿的应用和研究,扩大了治病范围,临床治疗70多种小儿病症。
      不仅治疗常见病,而且对部分疑难病、急重病人,如惊风、脑炎后遗症、婴儿痉挛症、脑外伤后遗症、神经损伤性肢瘫、脑发育不全、脑梗阻、新生儿黄疸、先天性巨结肠、百日咳、多发性神经炎等,也有良好的疗效。根据临床部分资料统计:治疗发热总有效率为94%;治疗急惊风总有效率为96%;治疗外感咳嗽治愈率为81%;总有效率为99%;治疗小儿惊症的治愈率为97。
      5%,总有率为100%;治疗小儿厌食的治愈率为95%,总有效率为99%,疗效优于药物。 三字经小儿推拿派的临床疗效高,手法简单易学,疗效可靠,重复性强,深受群众的欢迎,已享誉国内外。这些年,来青岛中医院学习和进修的有来自全国十几个省市及新加坡的同行等,还举办过不同类型推拿学习班。
       三字经小儿推拿派这枝杏林怪艳,盛开在祖国的医学园地里,为解除儿童疾苦,正发挥着更大的作用。 小儿推拿三字经派特点及手法要求 小儿推拿三字经派的基本特点: 取穴少,用独穴,一般只推左上肢肘以下穴位;推拿时间长,手法简练,疗效较高;操作方便,患儿易于接受。
       小儿推拿三字经派的手法要求: 手法熟练,操作正确,精神集中,轻重快慢适 当,用力均匀,绵绵不断,扎实稳定,不可漂浮。 察色 (摘自《医宗金鉴》) 欲识小儿百病原,先从面部色详关,五部五色应五脏,诚中形外理昭然。额心颏肾鼻脾胃,右腮属肺左属肝,青肝赤心黄脾色,白为肺色黑肾颜。
      青主惊风赤火热,黄伤脾食白虚寒,黑色主痛多恶候,明显浊晦轻重参。部色相生为病顺,部色相克病多难,相生实者邪助病,相克虚者正难堪。天庭青暗惊风至,红主内热黑难痊,太阳青惊入耳恶,印堂青色惊泻缠。风气青惊紫吐逆,两眉青吉红热烦,鼻赤脾热黑则死,唇赤脾热白脾寒。
      左腮赤色肝经热,右腮发赤肺热痰,承浆青惊黄呕吐,黑主抽搐病缠绵。此是察色之大要,还将脉证一同参。 [注]小儿之病,先从面部气色观之。详查五部之色,则五脏之病,自昭然可见矣。五部者:额属心,颏属肾,鼻属脾,左腮属肝,右腮属肺也。五色者:青为肝色,赤为心色,黄为脾色,白为肺色,黑为肾色也。
      如面青主是惊风之证,面赤主火热,面黄主伤脾伤食,面白主虚寒,面黑主痛,多是恶候。总之,五色明显为新病,其证轻;浊晦为久病,其证重。部色相生为顺者,如脾病色黄,此正色也。若见红色,乃火能生土,故为顺也。若见青色,乃木来克土,故为逆也。余病仿此。
      若气血充实,又遇部色相生,纵有外邪助病,亦易为治疗。若久病气血虚弱,又遇部色相克,则正气不支,每难治疗。如天庭青暗主惊风,红主内热,黑则不治。太阳青,主惊风,青色入耳者死。印堂青,主惊泻。风池在眉下,气池在眼下,二处青主惊风,紫多吐逆。两眉青主吉,红色主多烦热。
      鼻赤主脾热,鼻黑则死。唇赤主脾热,白主脾寒。左腮发赤主肝经有热,右腮发赤主肺热痰盛。承浆青主惊,黄主吐,黑主抽搐。此皆察色之大要,再以脉证参之,庶治得其要矣。 察目 目与脏腑的关系:《灵枢。大惑论》中指出:“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精”。
      后世。。。。。。五轮学说:血轮。。。属心。。。目内外眦血络;气轮。。。属肺。。。白睛;风轮。。。属肝。。。黑珠;水轮。。。属肾。。。瞳孔;肉轮。。。属脾。。。眼胞。 目与经络的关系: 手少阴心经。。。支脉。。。连于目系;手太阳小肠经。
      。。支脉。。。至目内外眦;手少阳三焦经。。。支脉。。。至目外眦;足太阳膀胱经。。。起于目内眦;足少阳胆经。。。起于目外眦;足厥阴肝经。。。连目系;任脉。。。循面入目。 察眼神: 精彩内含,神光充足,是眼有神,虽病易治;黑精晦滞,白睛暗浊,精彩内夺,浮光外露,是眼无神,病重难治。
       眼部色诊:目眦红赤---心火盛;目眦淡白---血虚;白睛红赤---风热上攻,肺火盛;白睛发黄---黄疸;白睛蓝斑---蛔虫症;两目清澈---多为寒症;两目混浊---多为热证;全目红肿---肝经风热;晨起眼睑浮肿---多肾炎;睡时露睛---脾虚慢惊;目眶凹陷,哭而无泪---吐泻脱水或慢惊;眼睑红赤湿烂---脾蕴湿热;眼圈晦暗---多肾虚 小儿驱寒一招 天气转冷,孩子穿的多且好动,则易出汗,汗后防止着凉一招:推拿“一窝风穴”(手腕背侧,腕横纹中央之凹陷中)。
      具体如下:0-1岁,揉3分钟;1-3岁,揉5分钟;4-6岁,揉10分钟;7岁以上,可适当延长时间。 妈妈们学习小儿推拿的可行性分析 1。 中医本身就是经验医学,有数千年的历史,是中国人民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的极为丰富的经验总结。
      所以,其中有不少方法是可以回归民间的。 2。 小儿推拿在孩子安静时最易进行,尤其入睡以后,所以妈妈是最好的作手法的人选。 3。 给孩子作小儿推拿,不但要掌握取穴及手法的操作,而且爱心与责任心也很关键,所以妈妈们最胜任。 4。 孩子们肌体娇嫩,我们选用的方法及手法都要求柔和,方便,无痛苦。
      孩子无痛苦,便于妈妈们操作实施。 小儿特定穴的功效 穴位 功效 脾穴(脾经) 补脾经能健脾胃,补气血;清脾经能清热利湿,化痰止呕。 另说:健脾调中,补血生肌,消食滞,化痰涎。 肝穴(肝经) 平肝泻火,息风镇惊。 心穴(心经) 清心火,利小便,镇惊搐,安神志。
       另说:清心火,利小便,补心穴。 肺穴(肺经) 疏风解表,顺气化痰,质颗利咽,补益肺气。 另说:用补法可补益肺气;用清法能宣肺清热,止咳化痰。 肾穴(肾经) 补肾益脑,益气养神,纳气定喘,温下元,止虚火。 另说:补肾能滋肾壮阳,强健筋骨;清肾能清利下焦湿热。
       胃穴(胃经) 清胃热,止呕降逆,除烦止血。 另说:清胃经能和胃降逆,泻热除烦;补胃经能健脾胃,助运化。 大肠穴(大肠) 调整大肠功能,固肠涩便,止泻痢,退肝胆之火。 另说:补大肠能涩肠止泻,固脱温中;清大肠能清利肠腑,除湿热,导积滞。
       小肠穴(小肠) 利尿止泻,分清降浊,清膀胱之热。 另说:清小肠能清利下焦湿热,分清泌浊;补小肠可固涩止遗。 八卦穴 理气宽胸,顺气化痰,消宿食,降胃逆,调和五脏,有升清降浊之功。 另说:顺运八卦,能宽胸理气,止咳化痰,行滞消食;逆运八卦可降胃气,消宿食,增食欲。
       运水入土穴 健脾助运,润燥通便。 运土入水穴 清脾胃湿热,利尿止泻。 板门穴 清胃热,止吐泻,通调三焦之气。 另说:揉板门,能健脾和胃,消食化滞;自大指根推向掌根能止泻,反之能止呕吐。 小天心 通窍散瘀,安神镇惊,清热明目,止咳利尿。
       四横纹 (小横纹) 调中行气,消胀散结,清脏腑之热。 另说:退热、消胀、散结 [掌面,第2----5指根部横纹处] 小横纹穴 (掌小横纹) 清郁热,化痰涎。 另说:清热宣肺,化痰止咳。 [掌面,小指根纹下小横纹处] 阴阳穴 掌根,小天心穴两侧,靠拇指侧的为阳池,靠小指侧的为阴池。
       作用:平衡阴阳,调和气血,消食积,化痰涎。 大横纹 仰掌,掌后腕横纹,近拇指端称阳池,又名阳穴;近小指端称阴池,又名阴穴。 作用:分阴阳能调和阴阳气血,行滞消食;合阴阳能行痰散结。 外劳宫穴 温阳散寒,升阳举陷,安蛔止痛。
       另说:温阳散寒,发汗解表,升阳举陷。 二马穴(二人上马/上马) 大补元气,健脑补髓,滋阴补肾,利水通淋。 另说:滋阴补肾,顺气散结,利水通淋。 一窝风穴 发散风寒,宣通表里,温中行气,止痹痛,利关节。 另说:温中行气,止痛,利关节。
       列缺穴(非针灸之列缺) 发汗解表,开窍复苏。 阳池穴 (膊阳池) 前臂一窝风穴上2寸凹陷中。(针灸外关穴) 作用: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降逆清脑。 另说:在手背一窝风后3寸处。(针灸支沟穴) 作用:便秘、溲赤、头痛。
       天河水 清热解表,安神除烦,泻心火,利小便,化燥痰。 六腑穴 清实火,退高热,除热痰,凉血解毒。 另说:清热,凉血,解毒。 三关穴 培补元气,助气活血,温阳散寒,发汗解表。 另说:补气行气,温阳散寒,发汗解表。 五指节 调和气血,开窍镇惊。
       另说:安神镇惊,祛风痰,通关窍。 威灵穴 开窍镇惊,行气和血。 另说:开窍醒神 精宁穴 开窍镇惊,行气和血。 另说:行气,破结,化痰 七节骨 上七节骨温阳止泻;下七节骨泻热通便 涌泉穴 引火归元,退虚热,止吐泻。
      

    s***

    2016-05-07 02:03:56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