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怎样才能成为一个负责的男孩?

首页

怎样才能成为一个负责的男孩?

怎样才能成为一个负责的男孩?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6-10-26 23:47:51
  •   经常看到有这样的情景:    1、孩子在蹦蹦跳跳地玩耍,突然摔倒了,痛得直哭。家人赶快把孩子抱起来:“别哭了,都是这地面的不好,摔倒了我们的宝贝。“    2、一家人正在吃饭,孩子根本不吃,上窜下跳,家人端着饭碗,跟着孩子,一口一口叶追着喂。
      孩子表现的不情愿、没兴趣、大声反抗,大人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心中只有一个目标:就是把饭喂下去。    3、两个小孩子在一起玩,你给我一下,我推你一下,其中有一个便哭了。一个家长冲上前去,大声责骂:你怎么能打小朋友?另外一个抱着哭的孩子,不停地安慰:没事了,不哭了,好好玩。
          4、早晨,妈妈要上班了,孩子不想起床,妈妈一遍一遍催,孩子还在慢慢吞吞、拖拖拉拉地刷牙、洗脸、吃饭,妈妈絮絮叨叨、紧紧张张的催促,等到孩子准备好了,妈妈上班已经迟到了,气得妈妈大声责骂。    5、一年级的学生,没能把作业题抄回来,妈妈先是唠唠叨叨,然后发展到替孩子到学校去抄作业,结果,孩子三年级了,依旧没有学会把作业抄回来,妈妈烦恼得要死。
          6、玩具店里,孩子看上一辆小汽车,妈妈觉得孩子这个星期已经买了三辆小汽车,同样东西家里已经有很多了,就劝说不要买,孩子不干,妈妈耐心给孩子解释,孩子还是不干最之后妈妈失去了耐性,大吼:“你怎么这么烦!怎么说你都不听,你要怎样?今天就是不买!”孩子一听放声大哭。
      妈妈觉得脸面尽失,有的不得已,违心地满足了孩子的无理要求,有的把孩子打一通,气冲冲地揪着孩子回家了。    在第一种家庭氛围中长大的孩子,会跟着家人,学会推卸责任,无论遇到什么事,错得全是别人,自己永远没有错。最近,我先生公司里就有这样一件事,犯错的员工死活不认错。
           在第二种家庭中氛围中长大的孩子,则学会了一切由别人包办,成了一个凡事由他人作主的傀儡。这样的孩子长大很可怜,上哪个高中TA不知道,上什么大学TA不知道,做什么工作TA还是不知道,一切由父母作主。     在第三种家庭中氛围中长大的孩子,学不会与人沟通的能力与技巧,不敢面对冲突。
      一有人际冲突,小时候告妈妈,在学校告老师,无人可告时,不是蛮不讲理,就是忍气吞声。       在第四、五种家庭中氛围中长大的孩子,一方面,没有权威的督促,就什么也完不成,另一方面,心里极度反感督促,凡事都要等到最后一刻才能做完。如果这样的人做了领导,可能事无巨细,事事亲力亲为,唠唠叼叼,让人不胜其烦。
            在第六种家庭氛围中长大的人,学会了如何不择手段地满足自己的要求,花言巧语,软磨硬泡,只要对方不发火,就一路闹下去。一旦对方不买账,就只好偃旗息鼓。     一个孩子可能在以上不止一种的教育方式下长大,也就有了不止一种的后果心态。无论是以上哪一种心态,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生活不是在自己的掌控之中,他们不能决定自己的生活状态,而是被动地受其他因素的左右,也就是说,决定他们生活的是别人而不是自己。
      尽管他们很不满意,但也没有意愿自己去改变。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缺失了很重要的一课:承担责任。这种课程,学校基本教不了,它是在家长的潜移默化下逐渐形成的。试想:一个人,从小到大,家里人替他承担了一切的责任,饿不饿,由家长说了算;怎样与人交往,由家长说了算;该怎样学习,由家长说了算;替他解决纠纷,督促课业、替他决定、替他选择,替他焦虑、发愁----。
      这样一个人,他怎么能为自己的生活负起责任呢?而培养了这样孩子的家长,从小管到大,带了儿子又管孙子,麻烦越来越多,最后到死都不得安宁。    《少有人走得路》中,斯科特派克博士说: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感到困难,是因为行为的后果会带来痛苦。但父母替自己负担了一切责任,自己是省心了,可命运也就掌握在了他人的手中。
      你无力为自己的生活掌舵。一辈子都是命运的牺牲品。而一个心理健康的人会明白:自己的生活就是一连串的选择,今天的选择决定明天的结果,永远如此。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才能对自己的生活有自主权。那么,怎样训练孩子为自己负责任呢?     这里,我介绍小巫的做法:1、明确是谁的需要。
      2、运用行为自然后果法。 3、给孩子选择的权利和自由。     在第一个案例中,大人把哭着的孩子扶起来,先同理孩子:宝贝,摔痛了吧 !然后静静地抱着孩子,等TA平静下来,然后引导孩子:你看,这段路上有很多石头,如果小心点绕过去,就不会被绊倒了。
      类似的事都这样处理,孩子慢慢地理解到:摔倒了不是路的错,而是自己不小心。只要能看清楚一点,事情就不会发生了。    在第二个场境中,大人可以告诉孩子,有两种选择:一种是现在吃,另一种是不吃,但在下顿饭前,由,即使饿了,也不可以吃任何东西。然后,让孩子做决定。
      并按双方的约定,不打折扣地执行。这是很多妈妈遇到的难题,从根本上来说,要想办法调理孩子脾胃,可经常捏脊。另外,不要给孩子吃零食也是很重要的。    在第三个案例中,家长首先要同理孩子:“和小朋友打架了,你心里很难过吧!”然后,问孩子:“想和小朋友好好玩,又不会打起来,你能想出什么样的方法来?这是你们之间的事,你们来一起想办法,实在想不出,再来找我。
      ”让孩子在思考中,学会与人沟通的技巧。    在第四、五种情形下,家长其实只需要说一次,最多再提醒一次,如果孩子拖拉了,蓬首垢面去上学,或没有完成作业去上学,自然有不好的后果等着TA,被人耻笑,被老师批评,谁都不想,那下次就会有所不同。    在第六种情形下,家长要事先给孩子一个约束,告诉孩子:“根据我们的家庭开支计划,一个月只可以买--元钱的玩具。
      ” 那么在孩子要求超过预算的时候,要告诉他:我知道你很想要,我也很想买给你,但很抱歉,这个月的计划超过了。甚至可以再同情地说:我多希望今天买了这个车,明天就是下个月了啊。让孩子明白,这样的结果,是因为他先前把计划的钱用完了,只能等。通过这样的事,还能让孩子学会怎样分配钱。
      一举两得。

    老***

    2016-10-26 23:47:51

  • 2016-07-06 09:48:21
  • 早期教育对自己负责是对家庭、社会负责的前提条件,一个负责的男孩必须学会担当起必要的责任

    A***

    2016-07-06 09:48:21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