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首页 >
医疗健康
精神心理科
精神科

宝宝是不是有多动症?

宝宝是不是有多动症???? 自查方法:令患儿站正,闭眼及手伸直下垂,然后令其张开大口,此时手指自动展开者为阳性。。 我为我儿子自查了一下,他的小手好像有微微的张开耶,然道我儿子真有多动症?还有多动症该如何治疗?
杨*** | 2016-05-07 02:06:19

全部答案(共7个回答)

    2016-05-07 02:06:19
  • 儿童多动症的症状主要表现为活动过多,注意力难于集中,情绪不稳,有的还有一些感知障碍(如动作笨拙,发音存在缺陷、口吃、吐字不清等)。多动症的病因有遗传、神经心理(如与中枢神经系统成熟延迟有关)、轻微脑损伤、生物化学(如与中枢神经递质代谢缺陷有关)、社会心理方面的因素,等等。但是,日常生活中,不少家长朋友把儿童的好动和儿童多动症划了等号,这就把儿童多动症的外延人为地扩大了。    儿童“好动”是天性 ...

    查看全部>>

    儿童多动症的症状主要表现为活动过多,注意力难于集中,情绪不稳,有的还有一些感知障碍(如动作笨拙,发音存在缺陷、口吃、吐字不清等)。多动症的病因有遗传、神经心理(如与中枢神经系统成熟延迟有关)、轻微脑损伤、生物化学(如与中枢神经递质代谢缺陷有关)、社会心理方面的因素,等等。但是,日常生活中,不少家长朋友把儿童的好动和儿童多动症划了等号,这就把儿童多动症的外延人为地扩大了。    儿童“好动”是天性     尽管有些孩子的确很好动,很像多动症的症状,但是并非就是多动症。为什么这样说?多动症之外造成孩子好动的情况有哪些呢?     一是年龄特征 孩子年龄小,活泼好动是他们的本性,是再正常不过的事。这是孩子和大人的一个最明显的外在区别。反之,小小孩童像个大人似的沉稳不动,倒真是个令人担忧的事了。     二是气质特征 人的气质有不同的类型,有一种类型叫做多血质。多血质的孩子的明显特点就是活泼好动,情绪不稳,注意和兴趣容易转移,做事常常不够专心。年龄越小,气质类型的特征就越明显。这也是很正常的事。     三是智力特征 人的智力是有差别的。有的孩子智力确实比一般孩子明显高出一截。这样的孩子和一般的孩子在一起上学,教学内容就会让他们“吃不饱”,他们就学有余力。这些多余的精力怎么办?孩子是不会安排自己的精力的。于是,就常常表现为不注意听讲,活泼好动,时间一长还会形成习惯。结果,让人没看出他们有多少聪明却看到了他们的多动。相反,另一些孩子可能是知识上有了较多的缺漏,失去兴趣和信心,因而面对课本和作业难于集中注意,总想做点别的活动。     四是教养习惯 有些孩子还会因为从小教养失当,养成了不能安静的习惯。习惯一经形成是很难改变的,也常常表现为多动。     五是标签效应 人的心理行为的发展有个很奇怪的现象,就是常常按照自己期望的方向发展。说的通俗些就是,认为自己是个怎样的人,自己就常常成为怎样的人。孩子呢?更是如此。只是孩子是从大人那里学来的。就是说,大人认为孩子是个怎样的人,孩子常常就成为怎样一个人。正因如此,孩子常常会来“证实”大人的评价似乎总是有根据的。因为孩子还不知道自己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大人的评价常常形成孩子的自我认知,于是就朝着大人评价的方向发展了。这里,大人的评价如同一个标签,所以心理学上把这种现象称为“标签效应”。就是说,有些孩子的类似多动症的表现,是大人不经意间经常的评价“培养”出来的。     区别“好动”与“多动”     儿童的“好动”和儿童多动症似乎一样,其实是不难区别的。     一是有无目的性 好动儿童的活动是有目的的、有序的;多动症儿童的活动是无目的的、杂乱的。     二是有无离奇性 好动儿童即使特别淘气,他的好动并不离奇,能为人们所理解;多动症儿童的多动,则离奇得让人难于理解。     三是有无选择性 这一条最关键。儿童的“好动”常常在活动内容和场合上具有选择性,比如在学习活动上表现为“好动”,而在看电视或做游戏等孩子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上,则能专心致志;多动症儿童的“多动”在活动内容和场合上是没有选择性的,不论什么场合什么活动都不能使其安静下来全神贯注,都会表现出多动、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     按说,这些都是不难区分和理解的。可是,为什么有些家长朋友却没有发现和理解,而是简单的把好动和多动症划了等号?除了有些广告宣传的误导外,关键是家庭教育上存在的较为普遍的高期望值心理。由于家长对孩子盲目的高期望心理,常常感到孩子的学业不如人意;一旦孩子的学业不如人意,自然要找原因;大家都知道真正智力有问题的是极少数人,那么原因在哪里呢?找来找去就有了“重大发现”:孩子学习不专心,好动。于是,想起了多动症,于是,孩子从此有了一个标签贴在了身上。     不让“好动”的孩子蒙冤     一方面,家长教育孩子要有平常心,对孩子多一些理解,少一些盲目,不轻率地给孩子贴上消极的标签。在家教咨询中我们经常发现这样的现象:孩子身上的问题是父母轻率地贴上的标签给贴出来的,是标签效应的结果。只要您把“孩子学习不专心”挂在嘴边,孩子准能成为学习不专心的孩子。     另一方面,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孩子好动是年龄特征或是气质特征的表现,您可以忽略不计,适当引导就行了;孩子好动是智力超常,您可以和老师或有关方面联系,对孩子采取特别的教育措施;孩子的不专心是由于学习障碍,您就想办法给孩子补课;孩子难于安静是由于习惯,您就着意从培养习惯入手。     当然,有句话叫“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孩子的问题也不是一个早晨形成的,也不能指望定个多动症就有什么灵丹妙药,可以一个晚上就解决了。只要您心思用到了,孩子就能健康的成长。
    男*** | 2016-05-07 02:06:19 98 27 评论
    0/300
  • 2016-05-07 02:06:19
  • 我家宝宝也动的不的了。
    m*** | 2016-05-07 02:06:19 68 33 评论
    0/300
  • 2016-05-07 02:06:19
  • 应该不算吧。
    月*** | 2016-05-07 02:06:19 68 33 评论
    0/300
  • 2016-05-07 02:06:19
  • 六岁以后也就是学龄儿童才划分是否多动,你孩子的年龄还不到,不能算是多动症.如果多训练孩子静,也就是看书,画画.只要他能安静下来的活动,长久的话,你的孩子一般是不会出现不能自控.(多动症就是自控能力差导致的.)多动症的形成不是短期的,是长期的.所以从小要孩子养成好习惯很重要.
    命*** | 2016-05-07 02:06:19 98 27 评论
    0/300
  • 2016-05-07 02:06:19
  • 儿童好动不等于多动症    由于心理学知识的普及,儿童多动症这一概念逐渐被人们所认识。但是,不少家长朋友把儿童的好动和儿童多动症划了等号,这就把儿童多动症的外延人为地扩大了。     儿童多动症的症状主要表现为活动过多,注意力难于集中,情绪不稳,有的还有一些感知障碍(如动作笨拙,发音存在缺陷、口吃、吐字不清等)。多动症的病因有遗传、神经心理(如与中枢神经系统成熟延迟有关)、轻微脑损伤、生物化学(如...

    查看全部>>

    儿童好动不等于多动症    由于心理学知识的普及,儿童多动症这一概念逐渐被人们所认识。但是,不少家长朋友把儿童的好动和儿童多动症划了等号,这就把儿童多动症的外延人为地扩大了。     儿童多动症的症状主要表现为活动过多,注意力难于集中,情绪不稳,有的还有一些感知障碍(如动作笨拙,发音存在缺陷、口吃、吐字不清等)。多动症的病因有遗传、神经心理(如与中枢神经系统成熟延迟有关)、轻微脑损伤、生物化学(如与中枢神经递质代谢缺陷  有关)、社会心理方面的因素,等等。但是,日常生活中,不少家长朋友把儿童的好动和儿童多动症划了等号,这就把儿童多动症的外延人为地扩大了。     儿童“好动”是天性     尽管有些孩子的确很好动,很像多动症的症状,但是并非就是多动症。为什么这样说?多动症之外造成孩子好动的情况有哪些呢?     一是年龄特征 孩子年龄小,活泼好动是他们的本性,是再正常不过的事。这是孩子和大人的一个最明显的外在区别。反之,小小孩童像个大人似的沉稳不动,倒真是个令人担忧的事了。     二是气质特征 人的气质有不同的类型,有一种类型叫做多血质。多血质的孩子的明显特点就是活泼好动,情绪不稳,注意和兴趣容易转移,做事常常不够专心。年龄越小,气质类型的特征就越明显。这也是很正常的事。     三是智力特征 人的智力是有差别的。有的孩子智力确实比一般孩子明显高出一截。这样的孩子和一般的孩子在一起上学,教学内容就会让他们“吃不饱”,他们就学有余力。这些多余的精力怎么办?孩子是不会安排自己的精力的。于是,就常常表现为不注意听讲,活泼好动,时间一长还会形成习惯。结果,让人没看出他们有多少聪明却看到了他们的多动。相反,另一些孩子可能是知识上有了较多的缺漏,失去兴趣和信心,因而面对课本和作业难于集中注意,总想做点别的活动。     四是教养习惯 有些孩子还会因为从小教养失当,养成了不能安静的习惯。习惯一经形成是很难改变的,也常常表现为多动。     五是标签效应 人的心理行为的发展有个很奇怪的现象,就是常常按照自己期望的方向发展。说的通俗些就是,认为自己是个怎样的人,自己就常常成为怎样的人。孩子呢?更是如此。只是孩子是从大人那里学来的。就是说,大人认为孩子是个怎样的人,孩子常常就成为怎样一个人。正因如此,孩子常常会来“证实”大人的评价似乎总是有根据的。因为孩子还不知道自己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大人的评价常常形成孩子的自我认知,于是就朝着大人评价的方向发展了。这里,大人的评价如同一个标签,所以心理学上把这种现象称为“标签效应”。就是说,有些孩子的类似多动症的表现,是大人不经意间经常的评价“培养”出来的。     区别“好动”与“多动”     儿童的“好动”和儿童多动症似乎一样,其实是不难区别的。     一是有无目的性 好动儿童的活动是有目的的、有序的;多动症儿童的活动是无目的的、杂乱的。     二是有无离奇性 好动儿童即使特别淘气,他的好动并不离奇,能为人们所理解;多动症儿童的多动,则离奇得让人难于理解。     三是有无选择性 这一条最关键。儿童的“好动”常常在活动内容和场合上具有选择性,比如在学习活动上表现为“好动”,而在看电视或做游戏等孩子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上,则能专心致志;多动症儿童的“多动”在活动内容和场合上是没有选择性的,不论什么场合什么活动都不能使其安静下来全神贯注,都会表现出多动、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     按说,这些都是不难区分和理解的。可是,为什么有些家长朋友却没有发现和理解,而是简单的把好动和多动症划了等号?除了有些广告宣传的误导外,关键是家庭教育上存在的较为普遍的高期望值心理。由于家长对孩子盲目的高期望心理,常常感到孩子的学业不如人意;一旦孩子的学业不如人意,自然要找原因;大家都知道真正智力有问题的是极少数人,那么原因在哪里呢?找来找去就有了“重大发现”:孩子学习不专心,好动。于是,想起了多动症,于是,孩子从此有了一个标签贴在了身上。     不让“好动”的孩子蒙冤     一方面,家长教育孩子要有平常心,对孩子多一些理解,少一些盲目,不轻率地给孩子贴上消极的标签。在家教咨询中我们经常发现这样的现象:孩子身上的问题是父母轻率地贴上的标签给贴出来的,是标签效应的结果。只要您把“孩子学习不专心”挂在嘴边,孩子准能成为学习不专心的孩子。     另一方面,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孩子好动是年龄特征或是气质特征的表现,您可以忽略不计,适当引导就行了;孩子好动是智力超常,您可以和老师或有关方面联系,对孩子采取特别的教育措施;孩子的不专心是由于学习障碍,您就想办法给孩子补课;孩子难于安静是由于习惯,您就着意从培养习惯入手。     当然,有句话叫“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孩子的问题也不是一个早晨形成的,也不能指望定个多动症就有什么灵丹妙药,可以一个晚上就解决了。只要您心思用到了,孩子就能健康的成长。
    独*** | 2016-05-07 02:06:19 98 27 评论
    0/300
  • 2016-05-07 02:06:19
  • 你的孩子很正常,不要瞎担心,也不要听广告里夸大其词的说法,有很多婴儿都有你家宝宝的情况,应该说他很健康,精力充沛,很活泼,如果你不放心,要到大医院的儿科看看,千万不能去多动症专业门诊,他们瞅哪个活泼的小孩都像多动症,事实上多动症患者并不多。
    张*** | 2016-05-07 02:06:19 99 27 评论
    0/300
  • 2016-05-07 02:06:19
  • 多动症是儿童期常见的行为问题。本症有两大主要症状,即注意障碍和活动过度,可伴有行为冲动和学习困难。通常起病于6岁以前,学龄期症状明显,随年龄增大逐渐好转。部分病例可延续到成年。表现为:   (1)注意障碍(又称注意缺陷障碍):注意障碍为本症最主要的表现之一。患儿主动注意减退,被动注意增强,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上课不能专心听讲,易受环境的干扰而分心。注意对象频繁地从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做作业时...

    查看全部>>

    多动症是儿童期常见的行为问题。本症有两大主要症状,即注意障碍和活动过度,可伴有行为冲动和学习困难。通常起病于6岁以前,学龄期症状明显,随年龄增大逐渐好转。部分病例可延续到成年。表现为:   (1)注意障碍(又称注意缺陷障碍):注意障碍为本症最主要的表现之一。患儿主动注意减退,被动注意增强,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上课不能专心听讲,易受环境的干扰而分心。注意对象频繁地从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做作业时不能全神贯注,做做玩玩,粗心草率。做事有始无终,常半途而废或频繁地转换。做作业拖拉,不断地以喝水、吃东西、小便等理由中断,做作业时间明显延长。有些患儿表现为凝视一处,走神,发呆,眼望着老师,但脑子里不知想些什么。老师提问时常不知道提问的内容。注意障碍是本症必须具备的症状。   (2)活动过度:活动过度为另一常见的主要症状。表现为明显的活动增多,过分地不安静,来回奔跑或小动作不断,在教室里不能静坐,常在座位上扭动,或站起,严重时离开座位走动,或擅自离开教室。话多,喧闹,插嘴,惹事生非,影响课堂纪律,以引起别人注意。喜观玩危险的游戏,常常丢失东西。多动有两种类型:一是持续性多动。患儿的多动性行为见于学校、家中等任何场合,常较严重。二是境遇性多动。多动行为仅在某种场合(多数在学校),而在另外场合(家中)不出现,各种功能受损较轻。   (3)冲动性:情绪不稳,易激惹冲动,任性,自我控制能力差。易受外界刺激而过度兴奋,易受挫折。行为不考虑后果,出现危险或破坏性行为,事后不会吸取教训。   (4)学习困难:主要表现为学习成绩低下。多动症患儿智力是正常或基本正常的,学习困难的原因与注意力不集中、多动有关。出现学习困难的时间,决定于智力水平及多动症的轻重程度。智力水平中下的严重多动症患儿在学龄早期就可出现学习困难。智力水平较高、多动症状较轻的,可在初中阶段才出现学习困难。   (5)神经系统发育障碍:有半数左右患儿可见有神经系统软体征,表现为快速轮替动作笨拙,共济活动不协调,不能直线行走,闭目难立,指鼻试验阳性,精细运动不灵活,部分患儿可有视觉-运动障碍、空间位置觉障碍等。  童多动症又称注意力缺陷多动症 (ADHD), 或脑功能轻微失调综合征 , 是一种常见的儿童为异常疾病 . 这类患儿的智力正常或基本正常 , 但学习、行为及情绪方面有缺陷,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注意短暂,活动过多,情绪易冲动,学习成绩普遍较差,在家庭及学校均难与人相处,日常生活中常常使家长和教师感到没有办法。   儿童多动症的患病率国外报道在 5%~10% 之间,国内调查在 10% 以上,男孩多于女孩,早产儿及剖宫产儿患多动症的几率较高,大约在 60% 以上。
    陈*** | 2016-05-07 02:06:19 99 27 评论
    0/300
查看更多全部答案(2)

类似病状

换一换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热点检索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