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首页 >
医疗健康
儿科

母乳性黄疸如何预防?

母乳性黄疸如何预防?
用*** | 2016-01-27 15:46:41

全部答案(共2个回答)

    2016-01-31 10:57:48
  • 母乳性黄疸分为早发型及晚发型。早发型系因生后早期母乳喂养量不足,胎粪不能尽早排出,肠道吸收胆红素增加所致。表现为生后3-4天黄疸加重,严重者有引起胆红素脑病的危险。晚发型是因为母乳中含有影响胆红素代谢的酶及激素成分,婴儿食入后影响未结合胆红素向结合胆红素的转变,同时增加肠道对胆红素的再吸收,表现为生后5-15天黄胆达高峰后持续不退或消退缓慢,可持续数周,甚至可达3-4个月;此期小儿除黄胆外,无其他...

    查看全部>>

    母乳性黄疸分为早发型及晚发型。早发型系因生后早期母乳喂养量不足,胎粪不能尽早排出,肠道吸收胆红素增加所致。表现为生后3-4天黄疸加重,严重者有引起胆红素脑病的危险。晚发型是因为母乳中含有影响胆红素代谢的酶及激素成分,婴儿食入后影响未结合胆红素向结合胆红素的转变,同时增加肠道对胆红素的再吸收,表现为生后5-15天黄胆达高峰后持续不退或消退缓慢,可持续数周,甚至可达3-4个月;此期小儿除黄胆外,无其他临床症状,生长发育良好;实验室检查除血中未结合胆红素水平增高外,无其他异常发现。   有研究认为增加新生儿早早期乳汁摄入量,可使新生儿体内热量增多,降低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能促进肠蠕动,使胎粪尽早排净。减少胆红素肠肝循环,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从而降低了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患病率。并可使新生儿及时获得营养丰富的初乳。对健康新生儿的母乳黄疸要严密监测和加强随访尤对生后2~3d即出院回家的母乳黄疸新生儿需建立必要的随访以便早干预防止脑损害。
    海*** | 2016-01-31 10:57:48 43 2 评论
    0/300
  • 2016-01-27 15:46:41
  • 母乳喂养孕母期间注意饮食卫生,忌酒和辛热之品,不可滥用药物。如孕母有黄疸病史可口服黄疸茵阵冲剂。自确诊的服至分娩,服药时间以两个月以上为宜。婴儿出生后,宜密切观察皮肤黄疸情况,以便及时诊断和治疗。注意过早出现或过迟消退或黄疸逐渐加深或退而复现等情况,以便及时破损感染。

    有研究认为增加新生儿早早期乳汁摄入量,可使新生儿体内热量增多,降低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能促进肠蠕动,使胎粪尽早排净。减少胆红素...

    查看全部>>

    母乳喂养孕母期间注意饮食卫生,忌酒和辛热之品,不可滥用药物。如孕母有黄疸病史可口服黄疸茵阵冲剂。自确诊的服至分娩,服药时间以两个月以上为宜。婴儿出生后,宜密切观察皮肤黄疸情况,以便及时诊断和治疗。注意过早出现或过迟消退或黄疸逐渐加深或退而复现等情况,以便及时破损感染。

    有研究认为增加新生儿早早期乳汁摄入量,可使新生儿体内热量增多,降低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能促进肠蠕动,使胎粪尽早排净。减少胆红素肠肝循环,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从而降低了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患病率。并可使新生儿及时获得营养丰富的初乳。对健康新生儿的母乳黄疸要严密监测和加强随访尤对生后2~3d即出院回家的母乳黄疸新生儿需建立必要的随访以便早干预防止脑损害。

    正常足月新生儿,在出生3天出现黄疸,4-6天达到高峰,7-10天消退,胆红素不超过12mg/dl,早产儿可以持续2-3周,这是生理性黄疸;至于因为溶血、阻塞或肝细胞损伤而出现的病理性黄疸,出现时间早,黄疸程度重,持续时间长达一月以上,称为病理性黄疸。

    近年来发现有一种介乎生理与病理之间的新生儿黄疸,其持续时间比生理性黄疸长,黄疸程度比生理性黄疸重,发生在完全母乳喂养的新生儿。这种新生儿哭声响亮,吃奶好、反应好、大便颜色与母乳喂养儿相同,除了黄疸程度稍深外,没有任何病态。

    母乳性黄疸分为早发性和迟发性(真性母乳性黄疸)两型。一般在生后4-5天出现,逐渐加重,血中未结合胆红素可达10-30mg/dl,升高的胆红素水平可持续2-3周,然后缓慢下降,3-12周逐渐恢复正常水平。

    发生母乳性黄疸的原因至今还未完全明确,文献报告可能是患儿的母亲初乳中含有2α-20β孕二醇,抑制了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活性,使胆红素不能与这种酶相结合,使小肠对胆红素回吸收增加,因而出现明显示黄疸。

    母乳性黄疸血中未结合胆经素远较生理性黄疸为高,虽仅有极少数可能引起轻微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或引起较重的“核黄疸”,但由于其黄疸持续时间长,对小儿的生长发育不利,帮而不能因为本病预后好而掉以轻心,无论胆红素升高程度如何,均应采取干预措施积极处理,特别是以预防为主,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何*** | 2016-01-27 15:46:41 40 2 评论
    0/300

类似病状

换一换
  • 儿科相关知识

  • 预防
  • 治疗
  • 症状
最新资料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热点检索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