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唐太宗是什么族的

首页

唐太宗是什么族的

有知道的没
据说不是汉族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7-07-08 07:13:07
      隋唐淫乱非汉族  鲜卑族历史辉煌(狼图) 
    1
    李唐皇帝乱拜祖宗 
     
    陈寅恪在他的《唐代政治史述论稿》中开篇即引用《朱子语类》一一六《历代类》三条的记述:“唐源流出于夷狄,故闺门失礼之事不以为异。”随后他又说,“朱子之语颇为简略,其意未能详知。
      然既简略之语,亦含有种族及文化二问题,然此二问题属李唐一代史事关键所在,论唐史者不可忽略也......” 这是一个令人惊奇的发现,李渊、李世民、李隆基……这些人都是少数民族之后裔。他们是哪里来的少数民族?他们是怎样演变成汉族的? 甘肃省地方史志学会会长张克复先生说:创建李唐王朝的唐高祖李渊,虽自贯狄道“为凉武昭王李七代孙”。
      但实际上他是赵郡隆尧人,至今河北隆尧县还保存着李唐王朝的祖先坟墓和家庙。 在隆尧有李唐王朝四代祖先的坟墓,而四代之前则不可考。 唐以后的学者们认为,李唐本是鲜卑族胡人。长期以来专家学者们对唐王室的生活服饰、婚姻处理、用人策略、同少数民族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考察。
      认定李唐王室为胡人。 李唐先世为什么自称出于陇西李氏?原来这是宇文泰制定之“关中本位政策”。当时为了同北齐等政权抗衡,宇文泰不得不下令人们改姓关中姓氏。陇西李氏为关陇世族,李氏的郡望首推陇西,因此随宇文泰入关的李渊先祖李虎才开始自称出于陇西。
       创建李唐王朝的唐高祖李渊,在武德年间,追封“陇西堂”,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修“氏族志”,把陇西李氏列为李氏十三郡望之首、全国姓氏第一。到了唐玄宗时,才彻底完成附宗的。 李唐王朝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业绩,但也完成了当时最大的造假案———附宗陇西狄道。
       千百年来,大量的史料和已出土的李唐宗室墓志表明:淮安靖王李寿,虢王李凤,越王李贞,汝南公主李字,长乐公主李丽质,永泰公主李仙蕙,懿德太子李重润,潞王李贤,云麾将军李思训……都是“陇西狄道人”。但是这些决不可信,因为很多都是附宗陇西狄道人。
       建立大唐王朝的李渊及子孙为找一个更为富有号召力的祖先,先是将老子认作第一代始祖,接着又同时宣称自己的祖籍在陇西狄道,这一方面记载非常多。 改认祖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从李渊开始经过了六代皇帝直到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才正式完成这个过程。
      那时,李隆基下诏改赵郡郡望为陇西郡望,宣布“凉武昭王孙(李)宝以下.......四公子孙,并宜隶入宗正寺,编入属籍”。由此陇西李氏自然名正言顺地成为李唐宗室,李唐王朝也有了一个非常荣耀的祖先。 关于李唐祖先问题《新唐书》、《旧唐书》中有多处自相矛盾的记载。
      由于皇室都要附宗于陇西李氏,整个唐代,凡是李姓都要自称为陇西李氏,以显示其与唐宗室的密切关系。同时,不少来自天竺、大食、波斯的外国人,也被赐为李姓。既然他们归于李唐王朝,自然也就成了陇西李氏。 李唐王朝的统治阶层身上带有大量的胡人血统,唐代的用人制度和生活风俗习惯上带有大量少数民族色彩。
      这是唐代“胡俗”非常流行的原因。 从西晋到北魏,是中华民族空前融合的阶段。这期间各个民族之间相互斗争,相互交流,不同的文化被融合在了一起。这些新的文化,给中原的汉族文化带来了新鲜血液,今天我们仍然能看到那次文化融合的影子。 尤其是,当时的婚姻中大量出现了各个不同民族之间的通婚。
      不仅民间非常频繁,而且皇室内部、达官贵人中不同民族之间也经常通婚。 研究证实,隋唐两代帝王身上都有非常强烈的少数民族血统。有专家说,隋文帝杨坚的皇后独孤氏是鲜卑人,唐高祖李渊的母亲也是独孤氏,和杨坚的皇后是姊妹。李渊妻窦氏是窦毅之女,实际上是匈奴人。
      而窦毅妻宇文氏系出匈奴,李世民也就有了胡人血统。李世民妻长孙氏是鲜卑人,唐高宗李治也带着少数民族的血统。 陈寅恪说:“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遂能创空前之世局。” 在唐朝立国的一百多年间,许多游牧民族的生活习俗和观念在社会上广为流传。
      如李氏皇族中多次出现乱伦之事,太宗死后,其子高宗以太宗才人武则天为昭仪等等,这与吐谷浑、鲜卑、匈奴诸族的习俗相合。 《新唐书》记载唐代公主再嫁的就有23人,其中绝大部分集中在唐玄宗以前。到了宋代贞节观念才被推上了一个高峰,理学家们提出“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而且这种贞节观限制了男女的正常交往,明代这种贞节观则被推到了极致。
       唐朝统治者的少数民族血统,唐代大量重用外族和外国人作为军事将领。 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毕依朕如父母。” 2 李唐非汉族 刘盼遂的三篇《李唐为蕃姓考》和王桐龄的《杨隋李唐先世系统考》,认定李氏出自拓跋族。
       据释彦??《唐护法沙门法琳别传》记载,李氏自言高祖李渊七世祖为西凉武昭王李?保粕朔赵吧ド眨弊爬钍烂竦拿婕右圆党猓骸傲瘴磐匕洗镪^,唐言李氏,陛下之李,斯即其苗,非柱下陇西之流也。”认为李氏是拓跋达阇的苗青,自称陇西大族李氏之后,实属假冒。
      显然,法琳如果没有确凿的证据,决不敢口出狂言。 唐朝刘5束《隋唐嘉话》说,单雄信曾呼李世民之弟李元吉为“胡儿”,李元吉小字亦叫三胡;《旧唐书》也说,李渊曾孙滕王李涉“状貌类胡”。可见,李氏血统中的确有胡族因素。 按《新唐书·宗室世系表》、《宋书·柳元景传》等记载,李渊祖父李虎有兄名“起头”,有弟名“乞豆”,李起头之子名“达摩”,而李氏在北魏时的先祖叫李初古拔。
      由此看出,李氏当出自朗族。四,李氏皇族中多次出现乱伦之事,如太宗死后,其于高宗以太宗才人武则天为皇后等,这与吐谷浑、鲜卑、突厥诸族的习俗相合。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跪吮李渊的乳头为胡俗,可证李氏绝非汉族。 刘觫在《隋唐嘉话》记载,单雄信曾呼李世民之弟元吉为“胡儿”,《旧唐书》中也说腾王李涉“状貌类胡”。
       李渊的祖父李虎有个兄长名叫“起头”,有个弟弟名叫“乞豆”,“起头”的儿子名叫“达摩”。(《新唐书》之《宗室世系表》)而李世民在北魏的先祖有叫李初古拔的(《宋书》之《柳元景传》,《魏书》之《薛安都传》),这几个名字都非汉族名字。 唐朝皇族中多次出现乱伦之事,如李世民杀死元吉后曾纳其妃杨氏为妃(《新唐书》之《太宗诸子传》),李世民的儿子李治,是为唐高宗,亦以太宗才人武则天为昭仪(《新唐书》之《后妃传》)。
      这几件事和吐谷浑的“父卒,妻其群母;兄亡,妻其群嫂”,乌桓,鲜卑的“妻后母,报寡嫂”,突厥的“父兄死,子弟妻其群母及嫂”的习俗一模一样,所以宋人朱熹概括地说:“唐源流出于夷狄,故闺门失礼之事,不以为异。”(《朱子语类》之《历代类三》) 陈寅恪先生在《元白诗笺证》中早就论证, 唐高祖之母,窦氏为鲜卑人,唐太宗之萋长孙氏也是鲜卑人,他们不以占弟媳,儿媳为耻,不正反映了不同的民族么? 朱熹云:“唐源流出于夷狄,故闺门失礼之事不以为异。
      ” 唐人突破传统礼教表现在许多方面.首先是保留了鲜卑族“母权制时代的遗风”,武则天以女人身份当了皇帝,这在中国封建历史上绝无仅有。历史学家们对此有各种解释。 3 鲜卑族的辉煌历史 建立北魏的鲜卑族和后来的蒙古族都属于东胡,语言有共同的祖源。
      鲜卑族发源于大兴安岭北麓的鲜卑山。蒙古史权威、原中国元史研究会会长韩儒林先生说:“据近代学者研究,鲜卑为蒙古族。” 早在东汉和帝时,汉大将窦宪击败匈奴,鲜卑乘虚占领匈奴旧地,十多万户匈奴人自号鲜卑,加入鲜卑族,同时也把匈奴的文化和原始崇拜带入鲜卑族,因此,鲜卑族又是东胡与匈奴的融合民族。
      鲜卑拓跋部极为凶悍。他们有蒙古草原狼一样凶猛的性格和智慧的头脑,具有超凡的军事才能,是五胡中最卓绝的一支。北魏(386年~534年)太武帝拓跋焘(408年—452年)像头神狼王,神武异常,用了不到十年时间,依靠凶猛的鲜卑骑兵,先后消灭夏国,北燕,北凉,结束了五胡十六国,统一了北方;又击溃高句丽、柔然、宋,扩地千余里。
      在中国历史西周以后,开创了由草原民族建立的强悍有作为的朝代。 鲜卑统治北中国长达140多年,这次草原民族对华夏农耕民族的输血和混血,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所谓输血和混血,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游牧民族入主中原以后在游牧精神和性格上对农耕民族的深刻影响。
      所谓“输血”,也就是游牧精神的输入;二是种族混血杂交,增强民族杂交优势,增加新性格人群的数量。“五胡入中华”造成中原大地巨大战乱,洛阳焚毁,血沃中原,十室九空,人口锐减。战乱又造成华夏民族第一次规模巨大的民族大迁徙。据史料记载,中州,也就是中原,大约有六七成的汉人逃往江南,这又进一步地减少了北中国的汉族人口。
      此后源源不断来自草原的游牧民族,尤其是鲜卑族,便填补了空荡荡的中原和荒凉的洛阳。《中国通史简编》说:“照江统《徙戎论》所说,关中人口百余万,氐羌和鲜卑等族约占半数。”魏孝文帝从平城迁都到洛阳时,就迁来鲜卑文武百官和军队,连同他们的家属和奴仆,总数不下100万人。
      为了学习汉文化和增加人口,鲜卑统治集团亲自带头实行鼓励鲜汉通婚的政策。由于居于统治地位的游牧民族获得了财产和权力上的优势,就可以广泛地通婚纳妾多生子女,使得游牧民族在种族人口繁殖上也取得超过汉族人口增长的优势。因而,经过十六国和整个北朝长达260多年的民族输血和杂交混血,北中国以鲜卑族的数量和影响为最大。
      没有这一次长期广泛的输血和混血,就不会有后来伟大的隋唐。 公元581年,北周大丞相杨坚废掉周静帝,篡夺鲜卑北周王朝而建立隋朝,他便是隋文帝。因此,隋朝实际上是建立在鲜卑国家的基础之上的。中原民族实际上是由鲜卑民族等游牧民族和汉族所组成的混合民族。
      杨坚篡周建隋,鲜卑北周的统治集团也基本被保留。隋朝朝廷充满鲜卑族官员,连隋文帝的独孤皇后都是鲜卑人,独孤皇后是鲜卑大贵族、柱国大将军独孤信的女儿。从隋朝的国家政权的组成和民族的构成上说,鲜卑族的比重极大。 隋炀帝的生母文献独孤皇后,是一个连隋文帝都惧怕的鲜卑悍妇。
      独孤皇后的家族连她自己在内,出过三位皇后和一位皇太后。她的姐姐是北周周明帝的皇后,她的大女儿是周宣帝的皇后,她的从姐妹是唐朝唐高祖李渊的生母。她的鲜卑家族性格刚勇,势力强大,深刻影响了北周、大隋和大唐三个朝代。她在皇宫,后宫不敢给隋文帝送嫔妃,她还敢杀掉隋文帝看中的女人。
      隋文帝时期,中原民族性格强健,文化发达。 唐朝也是鲜卑族创造的,是草原狼性格和华夏文明精粹的伟大结晶,就像“汉承秦制”那样,唐朝是唐承隋制。李唐王朝继承了隋朝皇族,尤其是隋皇族女系母统的强悍鲜卑性格。从性格血统上,李唐王朝的开国皇帝和初期君主都是鲜卑。
      唐高祖李渊的生母、皇后、一个儿媳均为鲜卑人。唐太宗李世民的祖母、生母和皇后是鲜卑人,唐高宗李治的曾祖母、祖母和生母是鲜卑人,而李渊的生母就是大名鼎鼎隋朝独孤皇后的从姐妹。李世民的太子承乾学胡语,吃胡食,仰慕突厥狼头军旗、想解发回草原当突厥人。
       汉唐这两个大朝代,为什么会出现“环肥燕瘦”截然相反的审美标准?唐朝“以胖为美”,深刻地反映了李唐王朝鲜卑族的血统和印记。蒙古人以胖为美,被牧民公认为美人的蒙古女人绝大多数是丰满女人。而鲜卑族和蒙古族是两个有着亲缘关系的蒙古草原游牧民族。汉人一直回避唐朝的游牧精神和草原血统,实际上汉人很不情愿把中国伟大朝代的功绩记在草原民族的功劳簿上。
       4 隋朝是鲜卑。公元581年,北周大丞相杨坚废掉周静帝,篡夺鲜卑北周王朝而建立隋朝,他便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隋文帝。因此,隋朝实际上是建立在鲜卑国家的基础之上的。中原民族实际上是由鲜卑民族等游牧民族和汉族所组成的混合民族。又由于杨坚篡周建隋,所以鲜卑北周的统治集团也基本上被保留下来。
      隋朝朝廷充满鲜卑族官员,连隋文帝的独孤皇后都是鲜卑人,独孤皇后是鲜卑大贵族、柱国大将军独孤信的女儿。因此,从隋朝的国家政权的组成和民族的构成上说,鲜卑族的比重极大。隋炀帝本人就是一个汉族与鲜卑族的混血帝王。他的生母文献独孤皇后,是一个连隋文帝都惧怕的鲜卑悍妇。
      独孤皇后的家族连她自己在内,先后出过三位皇后和一位皇太后。她的姐姐是北周周明帝的皇后,她的大女儿是周宣帝的皇后,她的从姐妹是唐朝唐高祖李渊的生母。她的鲜卑家族性格刚勇,势力强大,深刻影响了北周、大隋和大唐三个朝代。她在皇宫,后宫不敢给隋文帝送嫔妃,她还敢于杀掉隋文帝看中的女人。
      在隋文帝时期,中原民族性格强健,文化发达。 唐朝是鲜卑,就像“汉承秦制”那样,唐朝是唐承隋制。李唐王朝继承了隋朝皇族,尤其是隋皇族女系母统的强悍鲜卑性格。从性格血统上,唐高祖李渊的生母、皇后、一个儿媳均为鲜卑人。唐太宗李世民的祖母、生母和皇后是鲜卑人,唐高宗李治的曾祖母、祖母和生母是鲜卑人,而李渊的生母就是大名鼎鼎隋朝独孤皇后的从姐妹。
      几代连续杂交混血,使中国最伟大的皇帝之一的唐太宗李世民恐只有十六分之三的汉人血统。而李治,唐高宗,很抱歉,只有三十二分之三的汉人血统。“玄武门之变”中的主力长孙无忌、尉迟敬德、宇文士及等,一望便知是胡人。被高祖敲山震虎故意处死的李世民主要谋臣刘文静亦为匈奴胡人。
      为什么唐朝都城出土的唐三彩多是胡人模样,为什么唐朝人独独喜欢肥美的壮实女人,至此我们已经找到了足够的历史解释,因为那是一个胡人的世界。其实,我们或许不应该为胡朝惊讶,应该惊讶的是胡人通达之远。唐朝前来纳贡的国家前所未有地远,远距离地结亲也前所未有地频繁。
      前来络绎求亲的不仅有突厥人,而且有吐蕃人,还有土谷浑人。(贞观十三年土谷浑人来唐朝迎亲,贞观十四年文成公主嫁吐蕃)。以往我们总以狭隘的汉人之心推想和亲的屈辱,现在看来,人家是胡人嫁胡人,正门当户对,当时唐人或许并不如今日所想那样矫情委屈。毕竟远去是做皇后又不是做婢女,想来也委屈不到哪里去。
      “委屈”的是狭小的汉人心吧。汉唐这两个历史上齐名的大朝代,为什么会出现“环肥燕瘦”截然相反的审美标准的呢?原因就在于唐朝皇族与历代华夏朝代的民族血统不同。唐朝“以胖为美”,深刻地反映了李唐王朝鲜卑族的血统和印记。蒙古人以胖为美,被牧民公认为美人的蒙古女人绝大多数是丰满女人。
      而鲜卑族和蒙古族是两个有着亲缘关系的蒙古草原游牧民族。鲜卑族一定是把狼图腾和“以胖为美”的审美标准,一同传给蒙古族了。唐朝“以胖为美”,恰恰又从民族意识的一个审美层面上证明唐朝之所以那么强悍伟大的性格根源。汉人一直回避唐朝的游牧精神和草原血统,实际上汉人很不情愿把中国最伟大朝代的大半功绩记在草原民族的功劳簿上。
      众所周知的唐皇室的鲜卑血统不说,唐主要大臣都是胡人,正面人物有和大食争夺西域的鲜族人高仙芝将军,反面人物有生于今辽宁朝阳突厥族安禄山。唐宰相中就有23人是鲜卑人,唐比蒙,清还是外族政权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其实是鲜卑大唐朝对汉人的歧视政策,汉人在北魏,隋,唐这三朝受尽了压迫。
         。

    l***

    2007-07-08 07:13:07

其他答案

    2007-07-08 01:14:25
  • 李世民是西凉武昭王李?保ê鹤澹┑暮蟠K旧硎呛鹤濉?
    也有资料说李?钡淖嫦仁窍时叭耍ぞ莶蛔恪?

    拈***

    2007-07-08 01:14:25

  • 2007-07-07 23:01:37
  •   唐太宗李世民是汉族(作者小白象 着急上火 历史土匪)  
      都知道中国的古代史的历史记录是世界上所有国家当中最全面最系统的,(东亚绝大多数国家的历史研究都要以中国古代史籍的记载为坐标,无论日本、韩国还是泰国、越南都逃不过这一点。没办法,都是一个大系统下的衍生产物么。
       那么就来看看史书的记载吧。当然,在涉及两晋南北朝历史的史籍中,肯定要出现鲜卑这一民族的活动痕迹。但是在唐朝呢?唐朝的鲜卑人在哪里?很遗憾,老侯看了这么多年的《资治通鉴》,也没有发现过唐朝以后的历史中有鲜卑族活动的记录。《资治通鉴》没有,那么唐代笔记中有没有相关的记载呢?很对不起,《隋唐佳话》、《大业拾遗录》等等书里面老侯也没有发现。
      (老六倒是给老侯找到几条唐朝涉及鲜卑的信息:“贞元五年,迁左仆射,充幽州节度使。时乌桓、鲜卑数寇边,济率军击走之;深入千余里,虏获不可胜纪,东北晏然。” 《旧唐书列传第九十三》。武宗朝诛昆夷、鲜卑,牧上宰相书论兵事,言「胡戎入寇,在秋冬之间,盛夏无备,宜五六月中击胡为便」。
      《旧唐书列传第九十七》。问题是关于这两条记载的可信度。所谓乌桓,大概存在于两汉时代。唐朝哪里来的乌桓?他们原先的地盘都在其他民族的占领下。至于这个昆夷,其实是商周时代的未开化的蛮夷小国。唐朝将昆夷/乌桓/鲜卑并列其实正是用历史上这些民族聚居的地域来指代当前这片地域上的民族而已,也正因此,恰好证明了鲜卑和昆夷/乌桓一样是不存在于唐朝的民族。
      此处所谓的鲜卑是地理概念而不是民族概念)   鲜卑可是一个拥有几百万人口的曾经称雄于大漠南北数百年的强大民族啊,如果它继续存在于当时社会中,怎么能在历史记录中毫无表现呢?不要说像鲜卑这样强大的民族会在历史记录中占据很重要的地位,就算是吐谷浑,契丹,薛延陀,南诏……这些昙花一现的政权也会在史书中留下丰富的活动记录;甚至是弱小的,几百年来长期饱受欺凌的羌人、獠人也没有被历史忘记。
      但是唐朝并没有鲜卑族活动的记录。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唐朝没有鲜卑人!   试想一下,鲜卑这么庞大、这么强大的民族,如果它存在,怎么可能在史籍中会毫无记载呢?这么庞大的民族,如果存在,怎么可能不在历史潮流中产生激荡影响呢?   鲜卑这个民族根本不存在于唐朝。
      对于唐朝及唐朝以后的社会来说,“鲜卑”只是一个历史概念。就如同匈奴在今天一样。最近有一群傻瓜去向匈牙利政府请愿要求承认其匈奴族身份,结果连匈政府都不理他们,呵呵。   当然,有人会对唐朝是否存在鲜卑族继续提出疑问。比如,拿满族的历史来做参照。
      可是,问题是自从北魏孝文帝元弘改革以来,鲜卑人就与其他民族进行了全面广泛的通婚,这一点,与长期施行种族隔离制度的满清政权具有根本性的区别。也就是说,自从孝文帝改革之后,鲜卑作为一个稳定民族而存在的基本条件已经不具备了。——关于孝文帝改革,有一点需要说明,是打破民族界限鼓励通婚而不仅仅是放弃种族隔离,相对来说前者是积极的,而后者是被动的。
      在孝文帝改革之前,民族之间的通婚就已经存在,只是改革之后,这种情况更加普遍,完全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而已。 ???E?a   这种民族的融合和鲜卑的彻底汉化,不光是血统的,同时也是文化的。   当唐朝建立的时候,距离孝文帝时代都已经一百多年了,哪里还有什么鲜卑人?   就算鲜卑人的最后一个王朝北周,也早已被汉族王朝隋所取代了,作为隋代以后出生的李世民,为什么背上还要背负一个早在几十年前就已经不存在了的民族。
         不得不提到唐太宗的生母窦太后。   当然,窦姓姓过纥豆陵,可是那有什么奇怪的。
      东汉末年窦武之祸,窦章后人逃亡匈奴为部落大人,改姓纥豆陵,为什么一定有人说是假的呢?这种事情古代历史上发生很多的,偏偏到了李世民身上就是做假了?这是什么逻辑?   好吧,就算窦氏是鲜卑人,那又怎么样?李世民就是鲜卑人了? ? 。

    l***

    2007-07-07 23:01:37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