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什么样的军人才算是军人

首页

什么样的军人才算是军人

军人是从战场下来的才算军人?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7-06-20 00:32:14
       
    尚武血性,中国军队要保持勇于面对强敌之势发贴者:akaaaa 
      何谓血性?我想就是血一样的性格。人们一谈到血,可能脑海中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想法和联想,如生命、鲜血、暴力、革命、激动、热情、躁动……等等,一系列的联想,但是如果将这个血的性格放在军队的身上,无疑是十分贴切的,因为军队不乏血性,军队必须具备铁血的性格,因为军队的性格是由鲜血铸就的。
       那么军队的血性应该是什么?是这支军队勇猛顽强的气势吗?是不怕流血牺牲的战斗精神吗?是纪律严明和秋毫无犯吗?亦或是钢铁般的意志吗?我觉得上述这些都应该是,这些都是一支军队所特有的精神内涵和内在气质。借用《亮剑》中李云龙的话就是:即使我们身险重围,即使我们面对最强大的敌人,即使我们面临险境,即使我们陷入千难万苦之中,但是我们敢于亮剑,敢于战斗,面对敌人,即使倒下也要倒在冲锋的方向,这就是一支军队的血性,也是一支军队的气质,当然还是"铁血精神”。
       世界上任何的军队都有血性,作为一支军队来说,虽然有血性,但是如果不能长久的继承和保持下去,那么如果真正面对战争,就将作鸟兽散,一溃千里。 中国历史上各支强大的军队军队都是从弱小逐渐走向强大,并且都曾经百战百胜、甚至战无不胜。从中国的史料文字记载来看,春秋战国时期,由于连年的战事频繁,催生出了很多有血性的军队,这些军队也都曾经帮助他们的国家(注:这里指的是诸侯国)称霸一方,令其他国家心中畏惧。
      比如战国时期比较强大的军队就是赵国军队,由于地处北方和匈奴接壤的原因,他们总是需要和号称匈奴铁骑的匈奴军队作战,当然他们也是胜少负多。于是赵五灵王认真学习研究了匈奴的战法,对自己军队进行改革,提倡学习匈奴人的“胡服骑射”和顽强精神,他们面对强大的匈奴军队可以做倒倒下也要倒在冲锋的方向。
      于是一支强大的军队展现出来。这支军队被其他国家所惧怕,就是当时最强大的秦军都对赵军惧怕几分,不敢轻易的和赵军死战。 可是,这样的军队它的血性保持下去了吗?我个人觉得没有。因为如果我们即使退一万步的仔细思虑这个问题,也还是会得出这样的答案。
      在长平之战中,即使是赵括的军事指挥出现问题,被白起所蒙骗;又即使军队的粮道被截断;再即使自己被秦军合围。但是如此规模和数量的军队怎么就选择放下武器呢?诚然。当弹尽粮绝,毫无希望时,士兵放下武器选择投降,也是一个选择,但是赵军被坑杀的就二十多万啊!这二十万人即使一人吐口唾沫也能把人演死吧,他们怎么就会变成待宰的羔羊,而任人活埋呢?为什么会这样呢?我想其实就是他们的血性磨灭了,消失了,没有了。
      他们已经成了一支没有灵魂的军队,是行尸走肉一般了,所以他们的命运就只能被别人所安排,所掌握,而往往一支军队当你的命运就被别人所安排,所掌握时,那么就是死亡。 我们再来看看强大的秦军的最终命运,秦军的强大我这里就不用细讲,因为大家都能从各种的资料中掌握和了解,有点朋友可能比我知道的还详细。
      他们可谓是战无不胜,血性冲天的一支军队,秦国的士兵在战场上冲锋陷阵,他们竟然脱去甲胄痛斩敌人,他们威名远扬,令其他国家闻风丧胆。可是他们也没能保持住自己的血性,即便是秦国政治腐败,宦官专权,各地群雄揭竿而起。但是在他们在和项羽的军队作战时,怎么就会被对方所谓的“破釜沉舟”之气所吓倒呢?他们不管在人数上、装备上、军事素养等等上,都不是其他起义军队所能望其项背的啊!他们为什么选择不战而降呢?究其原因还是军队面对敌人,即使倒下也要倒在冲锋的方向的血性没有长久保持下去啊! 汉、唐的军队之所以强大,除了军事装备上的优势以外,军队面对强敌,即使倒下也要倒在冲锋的方向的血性突显无疑。
      于是乎,外夷臣服,国家强大而繁荣,成为当今被我们后人所仰视的楷模,至今仍让我们心潮澎湃。 可是历史被我们迎来送往,强大的军队也是如此。中国历史上一支一支的强大军队都被历史的车轮送走,留下的都成了记忆。在鸦片战争之前,留给世界强国印象中的就是我们军队的强大和血性。
      但是随着鸦片战争等一系列战争的失败,留给中国的是疾弱疾贫,以及中国军队的不堪一击,这些都是中国军队血性的丧失。 到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人的血性终于被激发出来。于是经过磨练我们有了现在这样一支面对敌人,即使倒下也要倒在冲锋方向上有血性的强大军队。
      那么到底我们的军队在外人眼里是如何的有血性呢?我想还是用朝鲜战争的例子来进行说明。我为什么要用朝鲜战争来进行说明呢?因为如果说三年的解放战争可能有些人会说:那是由于政治的腐败导致了国民党军队的溃败,并不能说明国民党的军队不具备我们这篇文章中所谈到的血性,关于这一点我也基本表示同意,再有就是解放战争毕竟是发生在中国的国内,所以中国军队的血性并没有被外军所认识、所清楚、所知道。
      正是朝鲜战争让这些世界上所谓的强国认识到了中国军队的不可侮,认识到了中国军队的血性到底有多可怕。 我纵览了一些文章,这里面恨多都提到英雄,牺牲、烈士等。可是我今天举的这位英雄当我看了他的事迹后真心的流泪,我痛并被感动着,感动他的伟大,感动他的平凡。
      虽然毛主席说过:“人要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可我今天提到的这位英雄他没有牺牲,他活了下来,但是正是因为他的活反而让我更加的敬佩他,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英雄。 他的名字叫于水林,隶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军,一名中国的普通士兵,他的故事也可能目前在四十军还在流传。
      在朝鲜战争的第四次战役中,中国军队在被动的情况下进行了有力的反击,这次反击战役,被称为“横城反击战”。中国第四十军在打垮南朝鲜第八师后,开始向纵深发展,进行反攻。在进行部队进行大运动穿插时,行进到一个路口,这时突然发现灯光大作,一队由100多辆车队组成的敌人迎面开来,部队没有任何的犹豫扑了上去,成束的手榴弹投了出去,汽车顿时燃起打火。
      敌人混乱一阵后,数量坦克冲出来,开始进行还击。这时,于大林勇敢的向坦克冲了过去(我军战士即使面对钢铁猛兽,也勇敢的冲锋啊)。战前班里分到两颗反坦克手雷,他二话不说,抢了过来。由于这种手雷恨大,行军的时候,他就放在面袋子里。由于怕把手雷丢了,他把袋子系得恨紧。
      现在,当他向坦克冲上去的时候,袋子怎么也解不开,于水林急得没有了主意。班长以为他害怕了,冲他喊:“于水林!你到底有没有决心?”情急之下,他一使劲,硬把布袋撕开了。他拿着反坦克手雷,一直冲到巨大的坦克面前,把手雷往坦克的履带中一塞,巨响之后,坦克被炸毁了。
      就这样于水林连炸两辆敌人的坦克,又端起枪追击从坦克中跳出来的美军士兵,战斗中他的右臂连中数弹,鲜血染红了他的军装,他就用左手举着手榴弹继续追击敌人,就这样,他还亲手抓到了8个美国兵,营长当时就决定给于水林请功。 战争过去了恨多年,当时的营长已经成为副师长,他没有忘记在战场上倒在他身边的战友,包括举着手榴弹冲向美军坦克的于水林。
      可是于水林被送到后方养伤就和部队没有联系了。部队的档案只记载他是热河人。于是副师长派人到承德地区去寻找,费尽周折也没有找到。但是,师长不甘心,寻找的努力一直持续了恨多年。直到朝鲜战争结束后10年,副师长终于查到于水林是内蒙古赤峰县人美丽河村人。
      虽然名字中有美丽,但是这个村却是极端贫困。于水林是这个村里最贫困的人,他没有父母、没有兄弟姐妹,又由于右臂已经截肢,失去了劳动力,所以孤身一人住在生产队的马棚里。 没有人知道这个衣杉褴褛的残废汉子曾经连续炸毁霉菌的两辆坦克,并单臂俘虏了八个霉菌的士兵。
      更没有人知道这个孤独的残废汉子是曾为保卫新中国而进行的战斗中荣立一等战功的功臣。我更觉得他是根本没有想到要去向政府要求什么,因为他觉得作为士兵就应该去战斗。相比于我们今天的人来说,我们扪心自问是不是觉得自己很渺小。 当副师长千里迢迢来到美丽河村,终于看见了于水林的时候,他紧紧的抱住于水林泪如泉涌。
      (对不起!请容许我搽一下眼泪)当地政府得知于水林原来是个大英雄,于是给他盖了间房,还为他找了个女人。结婚的时候,副师长专门把他们夫妻请到了部队,送了他全套的生活品,和一块很大的英雄匾,命令士兵把匾专程护送到哪个遥远的美丽河村。从此后,于水林每年都会被请到部队做客,于水林病逝后,这位副师长亲手料理了这位老战友的后事。
       于水林代表了中国整代人的铁血精神和性格,他们不求回报,只求身为一名军人的使命和高度的责任感。 中国军队和军人勇于面对强敌,即使倒下也要倒在冲锋道路上的血性震撼了一切敌人。这里我还有说一点,就是目前有些人认为的霉菌士兵怕死的观点是错误的。
      美军士兵并不怕死,这点你可以从美军在近现代参加的战争中得到答案。我觉得不但美军不怕死,只要是士兵、是战士就不会怕死,阿拉伯人可以把自己变成人肉炸弹,他怕死吗?不怕,苏联军队在卫国战争中牺牲了多少人,打得国家男人都快打光了,男女比例严重失调,他们怕死吗?可是这些国家为什么单单只对中国军人的血性竖起大指呢?记得60年代,当时的中国和美、苏两个阵营全部交恶,美苏秘密商定不让我们发展原子弹。
      可是谁都不敢对中国采用军事手段。苏联的领导人说:“不行,我们和中国有领土接壤啊,我们不敢想象有一亿的解放军士兵冲过来,我们该怎么办?所以,还是你们上吧,你们和中国没有领土接壤啊!”美国更是支支吾吾,怕失去自己在东亚的广泛利益。我想苏联人决不是害怕一亿的解放军,他是害怕解放军的血性啊!所以他们谁也不敢动手,这样中国才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文章写到这里我愿意在来谈谈日本对中国军队在朝鲜战争中,对中国军队的描述。因为日本的军队在二战中属于比较顽强的军队,在他们的印象中,对顽强的认识也许更加的客观。 文章说:“中国军队在霉菌完全掌握了制空权的情况下,虽然苦于缺乏装备、弹药、食品和防寒用具,但仍能忍耐一切艰难困苦,忠实的执行命令,默默的行动与战斗。
      这就是毛主席所提倡的不论在任何艰难困苦的场合,只要还有一个人,这个人就要继续战斗下去的勇敢精神。他们对霉菌炽热火网毫不在意,第一波倒下,第二波就垮过尸体前进,还有第三波和第四波继续前进。他们不怕死,坚持战斗到最后一个人的意志,让他们对面的霉菌官兵也在惊叹其勇敢的同时,感到非常的害怕。
       这支军队的这种勇敢战斗精神和坚忍性,到底来源于什么?哪大概不单纯是强制和命令,可能是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对帝国主义的憎恨,或是其他什么理念,不管是什么,都渗透到这支军队官兵的内心深处,不!应该是渗透到了他们的骨髓之中。” 我想日本文章中所提到的其他什么理念,我就应当解释为血性,因为中国军队的血性已经渗透到这支军队官兵的内心深处,不!应该是渗透到了他们的骨髓之中。
      已经是他们的性格使然了,所以才使他们对面的敌人感到更可怕。我们军队的勇于面对强敌,即使倒下也要倒在冲锋道路上的血性必须长久保持下去,我们不能沽名学霸王啊!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更要保持我军的这种优良的传统,让我们的军队勇于面对强敌,即使倒下也要倒在冲锋道路上的血性永远保持下去。
      因为作为军人、士兵就是要去战斗,既然穿上军装,就已经和国家签定了生死的协定,为了军人、士兵、军队的荣誉去勇敢的战斗。 文章的最后,我还是引用电视剧《亮剑》中骑兵连孙连长的一句经典台词来结束我的这篇文章,孙连长战斗到自己一个人时,并已经掉了一支胳膊的情况下,仍然在喊:“骑兵连,冲锋!”他们勇于面对强敌,即使倒下也要倒在冲锋道路上的血性不但为自己赢得了荣誉,同时也赢得了对面敌人的衷心敬仰。
      难道我们还有理由让中国军队勇于面对强敌,即使倒下也要倒在冲锋道路上的血性磨灭殆尽吗!我要大声的喊:不能! 云随风而逆风飞舞 这就是中国的军人 当一个辉煌了几千年的民族破落后重新找回自信的时候,这种力量是可怕的。

    老***

    2007-06-20 00:32:14

其他答案

    2007-06-23 17:19:41
  • 军人?都不知道你说的是什么兵?应该和上面说的一样,现在军人最合格的就算是维和部队了,他们是中国最顶尖的了,因为在外面去维和别人国家的安全,首先要让当地民众相信维和部队是帮助他们的,中国的维和部队在世界有着很好的声望.

    4***

    2007-06-23 17:19:41

  • 2007-06-22 15:14:26
  • 叫他做什么他就做什么,绝对服从命令的就是军人

    爬***

    2007-06-22 15:14:26

  • 2007-06-20 21:51:19
  • 勇敢是军人的第一美德.

    天***

    2007-06-20 21:51:19

  • 2007-06-20 09:11:55
  • 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坚定的理想信念,服从命令的军人品格,精湛过硬的军事素质——这些是成为好军人的基本条件

    l***

    2007-06-20 09:11:55

  • 2007-06-19 19:12:10
  • 电影《生死狙击》 主人公狙击手鲍勃·李·斯瓦格

    2007-06-19 19:12:10

  • 2007-06-19 18:51:01
  • 文官不爱钱,武将不怕死。
    军人的最基本条件应该是“不怕死”。

    五***

    2007-06-19 18:51:01

  • 2007-06-19 18:34:25
  • 现在的军人好的很少了,
    现在真正能说是好的军人就是从维和部队维和回来的军人是好的军人了

    1***

    2007-06-19 18:34:25

  • 2007-06-19 18:27:09
  • 什样的问题才算是问题?

    热***

    2007-06-19 18:27:09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