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首页 >
医疗健康
内科
内分泌科

关于中医治疗高血压

请问是不是中医对高血压没有什么有效的方法呢?为什么我去看中医,中医大夫都给我开西药呢?而且还是那种德高望重、很有口碑的好大夫。
r*** | 2007-05-11 10:10:14

好评回答

2007-05-11 23:09:31
风*** |2007-05-11 23:09:31 208 101 评论
第一同意萱草的见解   中医现在的生存环境真的是......
第二给高血压患者一个中医治疗高血压的茶疗方法 
     决明子5克  莲子心2克 甘草2克 桂圆肉2克 泡水代茶饮每喝至三分之一时加水  
建议此方作为高血压治疗的辅助方法  
0/300

其他答案(共3个回答)

    2007-05-11 23:12:42
  • 高血压病
    
    类  别:内科
    
    概  述:
    高血压病(心血管内科),临床主要表现为体循环动脉血压持续升高并伴有心、脑、肾及血管壁的结构与功能的进行性损害,起病及经过缓慢,最终死亡原因为心衰、肾衰及脑血管意外。 本病为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WHO公布成人高血压患病率高达15%。国内本病患病率约7-10%。随年龄增长,发病有明显上升趋势。黑人、肥胖、吸烟、脑力劳动者等人群发病率较高。 长期、系统...

    查看全部>>

    高血压病
    
    类  别:内科
    
    概  述:
    高血压病(心血管内科),临床主要表现为体循环动脉血压持续升高并伴有心、脑、肾及血管壁的结构与功能的进行性损害,起病及经过缓慢,最终死亡原因为心衰、肾衰及脑血管意外。 本病为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WHO公布成人高血压患病率高达15%。国内本病患病率约7-10%。随年龄增长,发病有明显上升趋势。黑人、肥胖、吸烟、脑力劳动者等人群发病率较高。 长期、系统、正规的抗高血压治疗有助于减慢病情发展、防止靶器官损害及提高生活质量。
    
    症状表现:
    1.持续性动脉血压升高为本病最主要的表现。收缩压多超过140mmHg或舒张压超过90mmHg;
    2.头昏、头痛、耳鸣等症状多见; 
    3.本病中、晚期多合并心、脑、肾、眼底及血管壁的损害,可出现相应靶器官受损的症状与体征。如高血压性心脏病、高血压性肾病、脑血管意外等。
    
    诊断依据:
    1.收缩压≥140mmHg或舒张压≥90mmHg,且持续存在,可确诊为高血压;收缩压140-160mmHg或/和舒张压90-95mmHg,为临界性高血压。 
    2.单纯血压升高,不合并心、脑、肾等靶器官任一的结构损害者为一期高血压;同时合并上述器官任一的结构损害者为二期高血压;出现上述器官任一的功能衰竭或失代偿者为三期高血压。 
    3.除外各种继发性高血压。
    
    治  疗:
    治疗原则 
    1.轻型无靶器官损害者,应先行非药物治疗3-6个月,无效则药物治疗。 
    2.抗高血压药物治疗应遵循长期、系统、个体化的原则,以期稳定、安全地控制血压。同时应高度重视对靶器官的保护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3.除服降压药外,应注意不宜紧张、接烟、食物中限制食盐。
     
    用药原则 
    1.在开始正规抗高血压药物治疗前所有病例均应接受3-6月的以控制钠盐摄入和运动疗法为主要内容的非药物治疗阶段。 
    2.药物治疗宜从单一种类、小剂量开始并逐步调整以达持续、稳定控制血压的目标,必要时可联合用药。 
    3.治疗方案应考虑年龄、性别、职业、靶器官损害情况等因素,坚持个体化原则。 4.治疗过程应防止过度降低血压,以免影响器官灌注。
    
    预防常识:
        在现代社会中,预防高血压病,从青少年,壮年就应当注意。控制过度肥胖,是极为重要的环节。因为,高血压、冠心病都与肥胖有直接的关系。不要因为个别肥胖者没有高血压,肥胖就可以忽视。 轻度高血压病人,症状不重的,可以不必服用降压药,注意劳逸结合,保持充足睡眠,适当运动,即可使血压恢复正常。 从现有的治疗条件看来,高血压病基本上都是可以控制的,不必精神紧张。 服用降压药,要连续服用,使血压保持在正常状态,用用停停,时升时降,容易发生意外。但是,服用任何一种降压药,都要因人而易,遵照个体化原则。 长期患高血压病的人,要防止情绪激动,精神兴奋紧张,以免发生脑血管、心血管意外。 戒烟、不大量饮酒,对高血压有直接的影响。 自备一付血压计,本人或家人会操作使用,对合理用药,观察血压变化大有好处。
    
    小*** | 2007-05-11 23:12:42 203 103 评论
    0/300
  • 2007-05-11 22:45:10
  • 中医可以有效改善高血压引起的症状,也可以慢慢减少西药的用量,但是完全脱离西药,不是很多人愿意敢去试的,毕竟在现有的医疗体制下,医生也要学着保护自己.只是个人见解.
    萱*** | 2007-05-11 22:45:10 194 107 评论
    0/300
  • 2007-05-11 16:21:56
  • 阿亮医生网的综合科有专业的中国科医生回答这类问题,我把你的问题转过去了,请关注医生的回复!
    
     
    热*** | 2007-05-11 16:21:56 192 107 评论
    0/300

类似病状

换一换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热点检索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