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如何结合海峡西岸经济区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

首页

如何结合海峡西岸经济区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

如何结合海峡西岸经济区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4-06-17 13:03:57
  •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是全面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关键时期。主要任务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研究部署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工作,按照党中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结合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目标任务,制定了经济发展规划。
      全面提升生产总值,增加财政收入,确保海峡西岸经济区九大支撑体系基本形成,经济竞争力和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以科学发展观审视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从经济建设领域看,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重要着力点。
      海峡西岸是资源短缺地区,人口、资源、环境压力较大,因此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尤为迫切。在工业领域,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点是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纲要》中也把“加快新型工业化,建成现代制造业基地”作为重要目标,并提出“以市场为导向、高新技术为支撑、产业转型升级为重点,不断推动产业集聚,着力培育产业集群”的新发展思路。
      这些无疑对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二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一项重大任务。农村的发展与宽裕,是海峡西岸经济区实现协调繁荣的基础。要按照经济发展规划,从促进现代农业建设、发展农村公共服务事业、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民增收、抓好乡村规划建设和环境整治五个方面,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
      在贯彻“多予少取放活”方针中,立足“多予”,在农村低保、农村义务教育、农村合作医疗及免征农业税、特产税,实行种粮补贴、良种补贴、农机补贴等方面推出更多更实的支农惠农政策,使广大农民受惠,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三是建设创新型产业经济区是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一个长远目标。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也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驱动力。20多年来,海峡西岸科技发展成绩显著,但与发达国家、地区相比,仍然存在很大差距。按照中央部署,海峡西岸在经济发展规划中将建设“创新型产业经济区”列入未来发展的目标。从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发挥对外开放优势的视角考虑,建设“创新型产业经济区”,应该以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为主,辅之以原始创新与集成创新。
      同时坚持以企业为主体,继续抓好产学研结合,抓好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抓好人才队伍建设,造就一支宏大的熟练工人队伍,通过科技创新,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四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海峡西岸经济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在制定经济发展规划中,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今后工作的一个重点。
      当前的关键是要在这方面抓出实效。一要靠政策驱动,以政策促进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二要靠科技推动,把着力点放在发明先进适用技术上,通过科技进步,推动经济增长向资源节约与环保方向转变。 五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是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重要驱动力。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说到底要靠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要从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大局出发,制定和完善经济发展规划,就改革与开放的重大任务作出部署。在深化改革方面,突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明确政府职能转变方向为: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在扩大开放方面,着力扩大开放领域,提高开放水平,重点突出海峡两岸交流与合作,发挥闽台“五缘”优势,拓展“六求”作为,主动呼应中央对台工作战略部署,把海峡西岸经济区建成促进祖国统一的前沿平台。

    为***

    2014-06-17 13:03:57

类似问题

  • 时事政治 相关知识

  • 社会热点
  • 社会民主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