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首页 >
医疗健康
精神心理科
心理科

气血双亏和肾阴虚是一回事不??

无论是哪一下,对以后的生育有没有影响呢??
孤*** | 2006-12-28 09:07:59

好评回答

2006-12-28 09:17:14
三*** |2006-12-28 09:17:14 83 14 评论

肾阴虚就是在症状上主要表现为:五心烦热,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两颧潮红,口干舌燥,盗汗遗精,舌红少苔等阴虚内热的症状,这个时候最适合服用我们所熟悉的六味地黄丸。肾阴虚的情况下火就容易旺,阴虚火旺,如果这时再使用那些温热的壮阳药物,等于是火上浇油,病人热性就更大了。反过来说,假如病人肾阳虚、怕冷,你再用一些滋阴药,等于是雪上加霜,病人同样也受不了。
导致肾阴虚的原因:
1、外感六淫:身体...

查看全部>>


肾阴虚就是在症状上主要表现为:五心烦热,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两颧潮红,口干舌燥,盗汗遗精,舌红少苔等阴虚内热的症状,这个时候最适合服用我们所熟悉的六味地黄丸。肾阴虚的情况下火就容易旺,阴虚火旺,如果这时再使用那些温热的壮阳药物,等于是火上浇油,病人热性就更大了。反过来说,假如病人肾阳虚、怕冷,你再用一些滋阴药,等于是雪上加霜,病人同样也受不了。
导致肾阴虚的原因:
1、外感六淫:身体受自然界风、寒气、暑气、水湿、燥邪、火毒六种气候所伤,引发各种疾病,伤津液导致肾阴血亏虚。
2、内伤七情: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情绪大起大落或郁闷不能发泄导致内脏功能失调,气血生化无源,因而阴血亏也随之亏虚。
3、外伤:因枪、刀、跌打而损伤、及手术开刀等都将直接导致出血或伤及阴血,因而出现阴血亏虚之症。
4、饮食劳逸:饮食不洁导致消化系统疾病,脾胃受伤以致消化功能减退,营养失衡。
5、房劳过度:性生活过于频繁,手淫过度等直接导致肾虚血亏。
6、过服燥亢食品:盲目服用鹿茸、动物鞭、肾、激素之类燥亢的药物及食品,图一时之快,致使真阴受损严重的阴虚风动导致休克、昏迷。
7、慢性消耗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肺结核、慢性肾炎、慢性支气管炎、骨质增生、咽喉炎及慢性性病等,长期消耗阴血。
8、大病后期:如急性、传染性、大出血等疾病后期,气血亏虚而致阴虚。
9、性病后期::各类性病伤阴血,在性病后期往往都有五心烦热,小便不畅等及阴虚症。
中医认为,肾虚病症有阴虚、阳虚之分,补肾应当针对肾阴、肾阳的不同,采用对症的相应方法进行。肾阴虚者,常见有肺热、咽燥、腰膝酸软、头晕耳鸣、舌苔偏红等症状,可选用海参、枸杞、甲鱼、银耳等进行滋补;饮食中应多吃清凉食品,如山药、芡实、金银花、绿豆、决明子、鱼汤等;肾阳虚者,常见有肢体畏寒、精神萎靡、腰酸耳鸣、舌淡、体胖等症状,则应选择羊肉、鹿茸、肉苁蓉、肉桂、益智仁等补之。



气血亏虚:

①八珍丸:由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地黄、当归、白芍、川芎组成,具有气血双补的作用,对外伤出血、消化道出血、妇女功能性子宫出血等失血性贫血引起的形体瘦弱、面色苍白、食欲不振、倦怠乏力、动辄气促等气血不足的症状尤为适宜,久服无妨,并常能取得良好效果。 
②人参养荣丸:由人参、黄芪、白术、茯苓、甘草、熟地黄、当归、白芍、肉桂、陈皮、五味子、远志、生姜、大枣组成,具有补益气血,安神定志的作用,适用于贫血兼有失眠症者。 
③归脾汤:由人参、黄芪、白术、茯神、甘草、当归、龙眼肉(桂圆肉)、酸枣仁、远志、木香、生姜、大枣组成,具有补脾养心,益气生血的作用,适用于贫血兼食少心悸的患者。 
④七宝美髯丹:由何首乌、茯苓、牛膝、枸杞子、当归、菟丝子、补骨脂组成,具有滋补肝肾,补血乌发的作用。适用于贫血属肝肾阴虚者。 
⑤龟鹿二仙胶:由龟板、鹿角、人参、枸杞子组成,具有补阴填精,益肾壮阳的作用,适用于贫血属肾虚精亏者。 
⑥河车大造丸:由紫河车、熟地、杜仲、天冬、麦冬、龟板、黄柏、牛膝组成,具有补肾填精,滋阴泻火的作用,适用于贫血属阴虚内热者。 
 


潮州网,  [贡士]2006-05-18 124822 []   中国传统医学博大精深,对贫血及其相关病证的论述古已有之。但中医却没有单一的定义贫血,而是将其列入血虚”的范畴,将气与血紧密地联系起来,强调血虚是由于气虚所致,而血虚又反过来加重了气虚,导致气血两虚证。那么什么是气,什么又是血呢?中医认为,气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其存在是通过生理功能表现出来的,如血的生成和运行,气不足(即气虚)或气的运动失常,人的生理功能就会受到影响;而血在中医里则是实实在在的物质,其在人体内运行,将氧和营养物质输送到全身各处,血不足(血虚)就会导致人体缺乏滋养。   中医学认为世间任何事物都存在阴阳两面,气血也不例外。中医讲气属阳,血属阴,二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互根互用,相互依赖。只有气血调和,人才健康无病。那么气血之间到底有着怎样的关系呢?   中医认为气对血有三个方面的主要作用1、气能生血,血的组成与生成过程离不开气和气化功能;2、气能行血,血的运行要依赖气的推动,气虚则会导致血行迟缓、血行不利、甚至血瘀;3、气能摄血,气能够固摄血,如果气虚不能固摄,就会导致许多出血病,这也是导致贫血的主要原因。   而血对气主要是载气和养气的作用,气要依附于血,而血又不断为气提供营养,使气发挥作用。所以,气虚就会导致血行不畅、出血,导致血虚;而血虚则会导致气虚。气血任何一方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对方,从而出现气血两虚、气虚出血、血随气脱,最终导致血虚、出现贫血,影响人体健康。   血虚又称营血不足证或血液亏虚证,为体内血液不足、肢体脏腑百脉失去濡养而出现全身多种衰弱证候的总称。血虚证是气、血、阴、阳四大亏虚证之一。   我国古代的医学论著《内经》对血的生成、运行及生理作用,均作了较为详细的论述,书中指出,血液的生成,主要来源于饮食物的水谷之精微(指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其精微经心的赤化,形成红色液体物质,即成为血。《内经》关于血的生理功能、临床表现、治疗法则等一系列论述,对血虚证的病因及病理阐述、辩证和组方用药治疗,均有指导意义。   东汉末年的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提出了不同血虚病症及血虚兼夹病症的不同治疗方药,书中的方药仍被现代中医临床所使用。   唐宋时期的《诸病源候论》提出血虚证的某些新的临床表现,书中叙述了五劳、六极、七伤中的血极等血虚证的严重表现。   到了明清时期,对血虚证的理论、辩证、治疗、用药等方面有了新的认识和发展。清代医学家唐容川提出了阴阳水火气血论,论述了气血与水火的生理、病理、治法的关系。对于血虚证的临床症状的描述更加丰富。   可见血虚及相关症状的研究在中医史上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研究基础。   贫血属于中医学血虚”、萎黄”、虚劳”以及血证”范畴,它以面色无华或萎黄、指甲色淡、头晕目眩、心悸失眠、疲劳乏力、手足发麻、女子月经量少或衍期而至、舌质淡、脉象沉细无力等为主要表现。所以说,血虚证与贫血,前者是中医证候的名称,而后者是西医的定义名词。血虚证不一定就是贫血,但贫血病人常表现有血虚证。      气血的生成,一是靠营养物质的摄入,二是靠脾胃的运化功能。如果脾虚,则不能化生气血,此乃导致气血两虚的重要原因。中医学认为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用现代医学语言解释即为脾”具有对饮食中营养物质进行消化吸收的功能(相当于西医学中整个消化系统的功能),而营养物质能为机体血液的生成提供必需的物质基础,此是脾的生血影响。因此,脾虚在血虚证的发生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根据中医学治病求其本”的原则,健脾则利于血虚的改善。   同样,贫血属血虚证,虚者则应补之。但补不但应从气血两补入手,还应健脾助运。气血是互生互根的,补血当先补气,气血的生化又需要靠脾的运化,而且补血之品多粘腻,有碍吸收。所以,健脾益气还能够舒塞,帮助吸收。因此,气血同补,健脾助运,补不碍滞,是中医调理血虚的基础,也是现代中医改善贫血的总则,贯彻于治疗的始终。下表就详细地列出了各种血虚证的治疗原则。 贫血各症的治疗 贫血类型 治疗原则 气血两虚 健脾益气,滋养气血 脾胃气虚 健脾助运,益气养血 心脾两虚 健脾养心,补益气血 肝肾阴虚 滋养肝肾,滋阴填精 脾肾阳虚 温补脾肾,壮阳益精   综上所述,对贫血的防治最为根本是气血同补,双管齐下,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更应该采取有效合理的预防保健措施,注重身体的调理,真正实现益气生血双循环,健康美丽两相宜”。   附【贫血自测】  ◆ 容易疲倦  ◆ 常出现头晕眼花现象  ◆ 脸色苍白  ◆ 唇、舌、指甲色淡无华  ◆ 女性月经不规律、经量多  ◆ 心慌心悸  ◆ 指甲脆、易碎  ◆ 四肢冰冷  ◆ 皮肤干燥、角质化  ◆ 常出现耳鸣现象   健康提示 ——如果您符合上述4种以上情形,请注意预防贫血,最好到医院做健康检查。
0/300

类似病状

换一换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热点检索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