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纪念西安事变1936年12月12日------2006年12月12日60周年------------

首页

纪念西安事变1936年12月12日------2006年12月12日60周年------------

纪念西安事变1936年12月12日------2006年12月12日?

历史背景?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06-12-12 09:36:49
  •   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是当时任职西北剿匪副总司令、东北军领袖张学良和当时任职国民革命军第十七路总指挥、西北军领袖杨虎城于1936年12月12日,在西安发动的直接军事监禁事件,扣留了当时任职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和西北剿匪总司令的蒋介石,目的是“停止剿共,改组政府,出兵抗日”,西安事变最终以蒋介石被迫接受抗日主张,导至了第二次国共合作而和平解决。
       历史背景 九一八事变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张学良撤出了东北,退入山海关内。1933年1月1日,榆关抗战爆发。1月3日,山海关失守。1933年2月21日,热河抗战爆发。3月4日,承德失守,热河抗战失败。张学良引咎辞职,出国考察。
       共产党中央红军抵达陕北 1935年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央红军,经过两万五千里长-{征}-,抵达陕北。 东北军剿共遭遇失败 1935年9月20日,蒋介石在西安设立西北剿匪总司令部,自任总司令,任命张学良为副司令,调东北军入陕甘剿共。
      1935年10月1日,东北军在劳山战役中,王以哲的67军110师2个团和师部被歼,师长何立中战死,团长裴焕彩被俘。1935年10月29日,东北军在榆林桥战役中,107师和619团全部被歼,团长高福源和不少士兵被俘。1935年11月22日,东北军在直罗镇战役中,109师被歼,师长牛元峰战死,沈克的106师的一个团被歼。
       一二九运动 1935年12月9日北平学生举行了大规模的示威游行,呼吁“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全国民众纷纷响应。 中共确立抗日统一战线政策 1935年12月17日,中国共产党瓦窑堡会议确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
       1936年1月,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等联名发出《红军为愿意同东北军联合抗日致东北军全体将士书》。1936年2月,中央红军开始东征抗日。在东北军剿共与红军东征的战役中,中国共产党对东北军被俘官兵进行了抗日教育,并予以释放。 两广事件 1936年6月1日,陈济棠、李宗仁在广州发出通电。
      痛陈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军对中国土地的践踏,决定率所部北上抗日,收复失地。6月2日,致电南京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请求准许粤桂部队北上。 张学良与中共的秘密接触 1936年4月,张学良开始了和中国共产党的秘密接触。张学良9日驾机飞抵延安会见周恩来,同机的还有王以哲、刘鼎。
      1936年8月,中国共产党决定改‘反蒋抗日’的方针为‘逼蒋抗日’。1936年9月,中国共产党与东北军正式签订了《抗日救国协定》,双方正式结束敌对状态。 序幕 1936年8月29日,得知国民党特务逮捕秘书、东大学生代表、中共地下党员宋黎和马绍周、关沛苍,张学良命谭海率卫队营包围和查抄了陕西省党部,即为“艳晚事件”。
       10月22日,蒋介石由南京飞抵西安,严令进剿红军。张学良当面表示反对,并提出,一致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要求,遭蒋训斥。 10月29日,张学良飞洛阳为蒋介石祝寿,劝蒋联共抗日,遭蒋怒斥。 11月27日,张学良上书蒋介石,请缨抗战,遭蒋严词拒绝。
       12月2日蒋、张、杨于洛阳会面12月2日,张学良飞抵洛阳见蒋,要求释放抗日救国会“七君子”。 12月4日,蒋介石由洛阳到抵西安,调几十万大军“进剿”红军。张学良与杨虎城再次进谏,遭蒋训斥。 蒋向张学良、杨虎城表示:要么进兵,要么将东北军、十七路军分调福建、安徽。
       12月7日,张学良到华清池见蒋介石,再三苦谏,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被严辞拒绝。 12月9日,中国共产党组织大规模的群众游行示威,纪念“一二•九”运动一周年。特务军警开枪打伤一名小学生,群众非常激愤,决定到临潼直接向蒋介石请愿示威。
      蒋介石强令张学良制止学生运动,必要时可以用机关枪打学生。张学良接到命令后,赶上游行队伍,极力劝说学生回去。东北大学学生高呼“中国人不打中国人!”“东北军打回老家去,收复东北失地!”等口号。张学良向群众表示三日内以实际行动答复学生要求。 12月10日,蒋介石召开会议,正式通过发动第六次“围剿”计划,决定在12日宣布动员令。
       12月11日,张学良再赴华清池向蒋介石哭谏,毫无结果。 12月11日晚,蒋邀请张学良、杨虎城和蒋鼎文、陈诚、朱绍良等晚宴,席间,蒋宣布了蒋鼎文为西北剿匪军前敌总司令,卫立煌为晋陕绥宁四省边区总指挥等换将的任命书。 事件经过 事变后第三天,张学良阅读瑞纳带来宋美龄的信件12月11日晚,张学良与杨虎城在止园紧急磋商,决定发动对蒋介石的兵谏。
       张学良和杨虎城分别召见东北军和十七路军高级将领,宣布第二天清晨进行兵谏的命令。 12月12日晨5时,张学良,杨虎城发动兵谏,东北军到临潼的华清池扣留了蒋介石,十七路军扣留了在西安的陈诚、邵力子、蒋鼎文、陈调元、卫立煌、朱绍良、邵元冲等国民党军政要员。
      西安事变爆发。 当天,张学良、杨虎城向全国发出了关于救国八项主张的通电,提出: 改组南京政府,容纳各党各派,共同负责救国。 停止一切内战; 立即释放上海被捕的爱国领袖; 释放全国一切政治犯; 开放民众爱国运动; 保障人民集会结社一切政治自由。
       确实遵行孙总理遗嘱。 立即召开救国会议。 12月17日,中国共产党派周恩来到西安参与西安事变的协商。 12月17日蒋中正手书何应钦停止轰炸行动12月22日,宋美龄等到西安。张学良、杨虎城去机场迎接,并与宋子文、宋美龄举行会谈。
       12月24日,蒋介石被迫接受六项协议。即: (一)改组国民党与国民政府,驱逐亲日派,容纳抗日分子; (二)释放上海爱国领袖⑷,释放一切政治犯,保证人民的自由权利; (三)停止“剿共”政策,联合红军抗日; (四)召集各党各派各界各军的救国会议,决定抗日救亡方针; (五)与同情中国抗日的国家建立合作关系; (六)其它具体的救国办法。
       12月25日下午,蒋介石乘飞机离开西安,张学良亲自陪同。当日抵洛阳。 12月26日,蒋介石抵达南京,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张学良被扣留。 结果 西安事变后促成了国共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统一战线。 西安事变后中国共产党获得了喘息的机会 西安事变后,日本海军认为:蒋介石已接纳了抗日的意见,国民政府的抗日政策必将开始加强。
       因而对侵华的速度也为之加紧,并在在西安事变后之七个月发动卢沟桥事变,而中日战争全面开始。 西安事变后张学良送蒋介石到南京,抵南京后被关押并长期囚禁。杨虎城被送到国外,后秘密潜回香港打算参与抗日,但不久即被国民党逮捕,并于1949年被秘密杀害。
       。

    月***

    2006-12-12 09:36:49

  • 2006-12-12 01:27:43
  •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 
    1936年12月12日,国民党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扣留蒋介石,迫使他停止内战、联共抗日。史称“西安事变”,也叫“双十二事变”。
        1936年,日本帝国主义不断扩大对中国的侵略,蒋介石坚持不抵抗政策,继续进行内战。
      以张学良为首的东北军和以杨虎城为首的十七路军被蒋调到陕甘一带进攻中国工农红军。因受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及人民抗日运动的影响,张、杨与红军实现了停战,并要求蒋介石联共抗日。蒋不仅拒绝了张、杨的要求,而且调集嫡系部队至豫陕边境,压迫张、杨继续进攻红军。
      12月4日,蒋介石飞往西安督战。7日,张学良到临潼华清池向蒋“苦谏”,请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遭蒋拒绝,蒋坚持不改“剿共”政策。9日,张向游行示威的学生表示,一周内用事实答复他们的爱国要求。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了西安事变,在华清池武装扣留了蒋介石,囚禁陈诚等十余人;宣布取消“西北剿匪总部”,成立抗日联军西北临时军事委员会,张学良、杨虎城任正副委员长,并通电全国,提出改组南京政府,停止内战,共同抗日,实行民主政治。
      16日,南京政府下令讨伐张、杨,并任何应钦为总司令。亲日派汪精卫、何应钦企图借机扩大事态,夺取蒋介石的统治权力,进一步和日本妥协。中共中央从民族利益出发,应张学良、杨虎城电请,派代表周恩来、叶剑英等到西安调停。周恩来等于16日到达西安以后,做各方面的工作,提出:只要蒋答应抗日就释放他。
      并于15、19日通电南京国民党政府,促其接受张、杨主张,和平解决。22日,宋美龄、宋子文与蒋介石顾问澳大利亚人端纳飞往西安谈判。经周恩来等的努力和全国人民的斗争,24日,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战议和、联共抗日、释放政治犯等条件。25日蒋介石获释,由张学良陪返南京,“西安事变”到此和平解决。
      蒋介石飞回南京后,立即把张学良拘禁起来。 张学良、杨虎城两将军发动的西安事变以及中国共产党促成的这次事变的和平解决,对推动国共再次合作、团结抗日,起了重大的历史作用。 。

    s***

    2006-12-12 01:27:43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