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首页 >
医疗健康
内科
心血管内科

冠心病患者的饮食原则是什么?

冠心病患者的饮食原则是什么?
z*** | 2017-05-06 20:24:21

好评回答

2017-05-06 22:00:21
谢*** |2017-05-06 22:00:21 197 94 评论
过去经常这样说,要想预防肠道传染病的发生;必须讲究卫生,谨防病从口入。现在要想更好地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也必须把好“病从口人”这一关。不良的饮食习惯和不合理的膳食结构与“现代病”的发生密切相关。不合理的膳食结构和继发性载脂蛋白异常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因素。大量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表明,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及吸烟是冠心病的三大危险因素。这三大危险因素中前两项与饮食有关。在我国,人们忽视或缺少有关...

查看全部>>

过去经常这样说,要想预防肠道传染病的发生;必须讲究卫生,谨防病从口入。现在要想更好地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也必须把好“病从口人”这一关。不良的饮食习惯和不合理的膳食结构与“现代病”的发生密切相关。不合理的膳食结构和继发性载脂蛋白异常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因素。大量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表明,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及吸烟是冠心病的三大危险因素。这三大危险因素中前两项与饮食有关。在我国,人们忽视或缺少有关饮食与冠心病方面的知识,对于膳食结构的不合理、吸烟等易患因素认识不清,以至冠心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因此,调整合理的膳食结构,是防治冠心病的重要措施。2000多年前,我国医学经典《黄帝内经》在素问篇就提出了“药毒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的饮食原则。合理地调整膳食,对防治冠心病至关重要。以下是防治冠心病的合理膳食原则。1. 控制总热量控制摄人的总热量。饮食摄人总热量过多,超过人体的消耗,必然会以脂肪的形式储存于体内,形成肥胖。而肥胖者合并冠心病较正常体重者多。因此,维持热量平衡,防止肥胖,使体重达到并维持在理想范围内,是防治冠心病的重要环节之一。标准体重最粗略的测算公式是:身高(厘米)-105=标准体重(千克)。比如:一人身高160厘米,其标准体重应该是:160-105 =55千克。如果超重(标准体重±5千克为正常),应进一步限制总热量,或适当增加体力活动。中国营养学会曾提出全国平均膳食热量,每天每人10156焦耳(2400千卡),冠心病人则应控制在8370焦(2000千卡左右)。一般主食每天350 ~400克,最多不要超过500克。2. 控制脂肪与胆固醇的摄入含饱和脂肪酸多和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如肥肉、动物油、高脂奶品及蛋黄、动物脑、肝、肾、鱼子、蟹黄等。饱和脂肪酸又可促进体内胆固醇合成,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摄人过量,是导致高血脂的主要膳食因素,高血脂是冠心病的主要诱因之一。据有关资料报道,高脂肪食物不仅造成肥胖,容易引发冠心病、而且还会造成骨质疏松。因此,可以认为,降低胆固醇,减少高脂肪食品对心脏病、  骨质疏松是绝对有益无害的。然而,过分强调低脂饮食对冠心病也不利。一 些冠心病病人认为饮食要低脂肪、低胆固醇,因此不敢吃肉类和鸡蛋、牛奶, 甚至连植物油也很少吃,以致身体日渐消瘦。由此造成人的血红蛋白很低,  供应心肌的冠状动脉血液带氧量减少,引起心肌缺血。在这种状态下,只有 靠加快血液循环来补偿。加大血液循环自然会加大心脏的工作量,由此形成 恶性循环。重度贫血对心脏健康的人也可导致贫血性心脏病,对于冠心病病  人危害更大。因此,对冠心病病人不要过分强调低脂肪、低胆固醇饮食。3. 合理选择优质蛋白质鱼类和大豆蛋白质均属优质蛋白质,且鱼类含饱和脂肪酸及胆固醇较低, 并含有一定量具有降血脂作用的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有防止粥样硬化作用,  故不必严格限制;大豆富含磷脂和植物固醇,可减少胆固醇在体内合成并得 以转运及排出。两者为冠心病防治中较佳的优质蛋白质食物。摄人蛋白质的 适宜比例为:蛋白质占总热量的12%左右,其中优质蛋白质占40%  ~50%。 优质蛋白质中动物性蛋白质和植物性蛋白质各占一半。4. 采用复合糖类,控制单糖和双糖的摄入糖类主要来源应以米、面、杂粮等含淀粉类食物为主。每天糖类的摄人  应限制在150~200克,折合粳米200 -250克,应尽量少食纯糖食物及其制 品。因为葡萄糖、蔗糖转化为脂肪的速度快,可成为血脂的来源。5. 增加饮食中纤维素的含量由于纤维不能被人类胃肠道的酶所消化,不提供热量,再加上纤维有保  留水分的作用,使纤维在胃肠道中所占体积增加,热量密度相对减低,总热 量因而减少。纤维素也能使胃排空时间延长,小肠蠕动增加,使食物在小肠 中停留时间缩短,从而使热量吸收减少。由于有些水溶性纤维素和木质素能  与胆固醇结合,能使胆固醇的排出增加。纤维素还能与胆汁盐结合,一方面 使脂肪和胆固醇吸收减少,另一方面使胆汁盐的肠肝循环减弱,使体内由胆  固醇合成胆汁的活动加强,血脂及血清胆固醇水平因而降低。因此,建议多吃粗粮、蔬菜、水果。因为粗粮、蔬菜、水果等富含膳食  纤维,是维生素、钙、钾、镁、纤维素和果胶的丰富来源,而维生素B,、B6、 C、烟酸有利于脂质代谢,维生素E有抗氧化作用,并可改善心肌功能;纤维 素和果胶能降低人体对胆固醇的吸收。多吃降血脂的食物,如圆葱、大蒜、木耳、香菇、海带、豆类、燕麦、大麦等,有利于血脂水平下降,对防治冠  心病有积极意义。6. 控制饮食中能引起血压升高的物质大量研究表明,高血压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调查资料发现,  有相当比例的冠心病病人患有高血压,而高血压又有促进冠心病发展的作用。 因此,控制高血压并设法降低血压,对冠心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钠可造 成体内水钠潴留,促进高血压发病,还增加心排血量,直接增加心脏负担,  对冠心病病人是不利的。研究证明,钠摄入量与血压升高呈正相关,即盐吃 得越多,高血压越明显,而钾与血压升高是负相关。钾的主要来源是新鲜蔬 菜、水果。因此,冠心病病人饮食宜清淡,改变嗜咸的饮食习惯,不吃或少  吃腌制食品,严格控制食盐摄人量,每天食盐摄入应控制在3 ~5克。7. 忌吸烟、酗酒、饮浓茶及一切辛辣食品吸烟危害人体健康,对冠心病病人则更是有百害而无一利,有此恶习者  要坚决戒掉。因为香烟在燃烧时,可以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当一氧化碳吸 人体内后,可以导致全身血管收缩,并可与血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其输送 氧气的功能下降,造成心肌缺血、缺氧,对心脏不利。酒、浓茶、咖啡等兴奋刺激性饮料,可使血压升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增强,导致心率加快,甚至诱发心律紊乱,从而加重心脏负担。应禁烟及兴 奋刺激性饮料。冠心病病人应忌食辛辣食品。因辣椒、芥末等食品,能使心跳加快,增  加心脏负担。且这类食品能导致大便秘结,因排便困难过于用力,可加重心 脏负担,甚至发生不测。8. 少量多餐,避免过饱在心脏病的多种诱发因素中,进食过饱对心脏病的发作,起着一触即发  的“扳机”作用。饱食怎样对心脏产生负面影响?它与所引发的三大因素 ——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和促凝聚物质增加有关。人体在进食与消化食物的 过程中,有许多激素被释放到血液中,血压暂时升高,增加了人体对氧的需 求,从而增加心脏负担。高血压还可使动脉内壁上的胆固醇斑块破裂,加之  促凝血物质的增加,可能形成足以阻塞血管的血凝块,进而诱发心脏病或脑 卒中发作。当然这种危险还可能因饱食后,血脂以及胰岛素水平升高影响动 脉内皮功能,使冠状动脉的正常舒张力减弱有关。饱食会诱发心绞痛。由于过分饱食,大量血液流向胃肠道,全身循环血  量减少,心排血量随之减少,这样会造成心肌相对供血不足。此外,过于饱 食还可以引起血脂升高,血液黏稠度增加,血小板黏附性增加,局部血流减 慢,导致心肌缺血缺氧。一旦心肌缺血缺氧与心肌耗氧的需求增加构成明显  矛盾,就会发生心绞痛。9. 不宜过量补铁、钙含铁过量对心脏不利。当人体内一种基因发生变异时,心脏病发病的可  能性增加1倍。而这种基因与一种血色素症有关,这种病会导致病人从食物 中摄取过量的铁。一般人体内含有2 ~4克铁,而患这种血色素症的病人体内 铁含量高达20克。在美国,平均每3000人中就有一人患有此症。研究证实,  血铁高的人罹患心脏病的概率较血铁正常者高出2倍之多。为此科学家提出 “按需取铁”的策略。特别是50岁以后,应限制铁的摄入,用奶、蛋、鱼等 含铁相对较少的食品取代高铁食物。人们日常饮食中缺钙导致高血压,故许多临床医生都倡导心血管病病人  宜高钙饮食。钙的主要来源是瘦肉及牛奶。然而,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克卢克辛教授等人研究发现,心脏病病人补钙  过量可引起猝死。有学者指出,有猝死预兆的心脏病病人,应长期服用小剂 量的钙拮抗剂以减少猝死的发生。因此,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病病人宜 在专科医生指导下,合理摄取钙或服用钙剂来达到降血压的目的。总之,不好的饮食习惯和不合理的膳食结构与“现代病”的发生密切相  关。不合理的膳食结构和继发性载脂蛋白异常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 因素。
0/300

类似病状

换一换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热点检索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