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首页 >
医疗健康
内科
神经内科

小脑后下动脉梗死的临床变异型是怎样的?

小脑后下动脉梗死的临床变异型是怎样的?
L*** | 2017-04-28 13:20:33

好评回答

2017-04-28 14:05:33
小*** |2017-04-28 14:05:33 62 10 评论
小脑后下动脉解剖变异较多。例如,延髓背外侧部直接由椎动脉供血,或与小脑前下动脉共同由椎动脉或基底动脉分出,小脑后下动脉延髓分支可分布到面神经和听神经等,使临床症状复杂化或不典型。小脑后下动脉梗死的临床变异型:( 1 ) 感觉障碍可包括8 种类型I 型:交叉性感觉障碍:是典型表现,病灶侧三叉神经脊束或脊束核与对侧已交叉的脊髓丘脑束损害。II型:病灶对侧面部与躯体痛温觉障碍。病灶侧三叉神经二级纤维(三...

查看全部>>

小脑后下动脉解剖变异较多。例如,延髓背外侧部直接由椎动脉供血,或与小脑前下动脉共同由椎动脉或基底动脉分出,小脑后下动脉延髓分支可分布到面神经和听神经等,使临床症状复杂化或不典型。小脑后下动脉梗死的临床变异型:( 1 ) 感觉障碍可包括8 种类型I 型:交叉性感觉障碍:是典型表现,病灶侧三叉神经脊束或脊束核与对侧已交叉的脊髓丘脑束损害。II型:病灶对侧面部与躯体痛温觉障碍。病灶侧三叉神经二级纤维(三叉丘系)与脊髓丘脑束受损所致。III型:双侧面部及病灶对侧躯体感觉障碍。病灶侧三叉神经脊束及其二级纤维与脊髓丘脑束受损所致。IV型: 仅病灶对侧躯体感觉障碍。病灶侧脊髓丘脑束受损所致。v 型: 仅病灶侧面部感觉障碍,有时仅三叉神经1 支、 2 支 或 1 、 2 支分布区感觉障碍。病灶侧三叉神经脊束受累。VI型: 仅双侧面部感觉障碍。病灶侧三叉神经脊束及三叉神经二级纤维受累。VII型: 仅病灶对侧面部痛温觉障碍。病灶侧三叉神经二级纤维受累。VIII型: 仅双侧躯体感觉障碍。病变影响双侧脊髓丘脑束或血管变异所致。( 2 ) 临床可出现双侧腭、咽 、喉肌麻痹,伴面神经麻痹和/或听力障碍、 锥体束征等不典型表现,多为椎动脉闭塞而非小脑后下动脉闭塞。此外, Masson等观察3 例突发性眩晕患者,体征颇似急性迷路病变,但无眼震, MRI显示一侧小脑梗死,血管造影显示小脑后下动脉中段闭塞。( 3 ) 本综合征可出现复杂的眼球运动障碍。 眼球斜向偏斜(Hertwing-Magendie征):病灶侧眼向下内转, 对侧眼向上外转。由于前庭系统维持人体静止与动态平衡, 椭圆囊发出纤维主要投射到同侧前庭外侧核,球状囊主要投射到前庭下核,半规管主要投射到前庭上核、 内侧核及下核,由前庭核发出纤维到内侧纵束及前庭脊髓束调节眼球位置和颈肌活动。 这些通路受损使前庭器官输人不平衡,可出现眼球偏斜。 眼 球 震 颤 (nystagmus) : 较常见,可为水平性、旋转性,水 平 -旋转最常见。少数患者出现跷跷板样摆动性眼震,或注视可诱发的眼睑-眼球震颤。持久性凝视障碍:患者常感觉身体被拉向一侧,只有向另一侧倾斜方能与之抗衡,系因持久性凝视功能损害,眼球易被拉向病灶侧所致。小脑后下动脉综合征临床表现多样,但万变不离其宗,只要抓住其基本症候, 应不难诊断。王新德提出此综合征的诊断必须具备下列两条:①提示病灶在延髓,构音障碍和吞咽困难二者必具其一;②提示损害在延髓背外侧,痛温觉障碍、共济失调及Homer征三者必具其一 。
0/300

类似病状

换一换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热点检索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