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首页 >
医疗健康
传染科
肝病

请问细菌耐药的机制包括哪些?

请问细菌耐药的机制包括哪些?
真*** | 2017-06-16 13:44:06

好评回答

2017-06-16 15:06:06
张*** |2017-06-16 15:06:06 221 113 评论
细菌耐药的机制包括钝化酶 产生、药物作用靶位的改变、抗菌药物的渗透障碍、主动外排机制和  细菌自身代谢状态的改变等。①钝化酶(modified enzyme):是耐药 菌株产生,通过水解或修饰作用破坏抗生素结构使其失去活性的一种  酶。如,内酰胺酶可以特异性打开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的内酰胺环, 使其完全失去抗菌活性;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钝化酶(氨基糖苷酰基 转移酶等),对氨基糖苷类分子中的必需基团进行化...

查看全部>>

细菌耐药的机制包括钝化酶 产生、药物作用靶位的改变、抗菌药物的渗透障碍、主动外排机制和  细菌自身代谢状态的改变等。①钝化酶(modified enzyme):是耐药 菌株产生,通过水解或修饰作用破坏抗生素结构使其失去活性的一种  酶。如,内酰胺酶可以特异性打开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的内酰胺环, 使其完全失去抗菌活性;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钝化酶(氨基糖苷酰基 转移酶等),对氨基糖苷类分子中的必需基团进行化学修饰,使其与 作用靶位核糖体的亲和力大为降低;氯霉素乙酰转移酶使氯霉素乙酰  化而失去抗菌作用。②药物作用靶位的改变:细菌能改变抗生素作用 靶位的蛋白结构和数量,影响药物结合。如青霉素结合蛋白的改变导 致对内酰胺类内抗生素耐药;而耐红霉素肺炎链球菌,是由一种质  粒介导的甲基化酶,使23s rRNA上的一个关键性的腺嘌呤残基甲基 化,从而使进入胞内的抗菌药物不能与之结合而失去作用。③药物渗  透障碍:细胞外膜上的膜孔蛋白(porin)是一种非特异性的、跨越细 胞膜的水溶性扩散通道,抗菌药物必须进入细菌的内部达到作用部位  后才能发挥抗菌效能。细菌的细胞壁障碍或者外膜通透性改变,将严 重影响抗菌效能,如铜绿假单胞菌由于膜孔蛋白较少或蛋白通道较小, 使某些抗菌药物不能进入菌体内部,产生“固有性耐药”;又如细菌细  胞膜上微孔的缺失,亚胺培南不能进入胞内失去抗菌作用。④主动外 排机制:数十种细菌的外膜上有特殊的药物主动外排系统,可使细菌 内药物浓度不足,难以发挥细菌作用而导致耐药。主动外排机制与细菌的多重耐药有关。⑤细菌代谢状态的改变:细菌可通过改变自身状 态逃避药物的作用。如细菌休眠状态,或者营养缺陷的细菌都可以出 现多种抗生素耐药;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通过增加对氨基苯甲酸的  产量,从而对磺胺类药物发生耐受作用。⑥此外,细菌生物膜是细菌 在生长过程中为适应生存环境而吸附于惰性或活性材料表面形成的一 种与浮游细胞相对应的生长方式,由细菌和自身分泌的胞外基质组成,  它能够阻止药物渗透到细菌细胞内,保护细菌逃逸抗菌药物的杀伤作用。
0/300

类似病状

换一换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热点检索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