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资产证券化会计处理对财务的影响是什么?

首页

资产证券化会计处理对财务的影响是什么?

资产证券化会计处理对财务的影响是什么?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7-05-05 21:07:28
  •     资产证券化的一般运作过程为:发起人将拟证券化的资产出售给一家特殊目的载体(SPV)‚SPV将这些资产汇集成资产池‚再以该资产池产生的现金流为支撑在市场上发行资产支撑证券融资‚最后用该资产池产生的现金流清偿所发行的有价证券。
      资产证券化业务的会计确认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确认为一项销售业务作表外处理;二是确认为一项担保融资作表内处理。
         所谓表外处理‚就是将发起人向SPV转移资产和SPV将发行资产支撑证券的收入支付给发起人作为一项“真实销售”业务‚进行会计处理。具体来讲‚就是将相关的证券化资产从资产负债表中转出‚作为成本列入利润表的相关成本项目;将发起人在资产证券化业务中获得的资金作为收入列入利润表相关收入项目;将在资产证券化过程中产生的交易成本和相关费用计入当期损益。
      发起人将收入和成本、费用配比确认资产证券化业务的损益。   所谓表内处理‚就是将发起人向SPV转移资产和SPV将发行资产支撑证券的收入支付给发起人作为一项“担保融资”业务‚进行会计处理。具体来讲‚就是将相关的证券化资产仍保留在发起人的资产负债表内‚作为抵押借款的担保资产在附注中披露;将发起人在资产证券化业务中获得的资金作为负债列入资产负债表中;将发生的交易成本及相关费用资本化列入资产负债表中。
      发起人不确认资产证券化业务的损益。   对于同一笔资产证券化业务‚两种会计确认方法的会计分录将是截然不同的。例如A公司作为发起人将一笔应收款证券化‚账面价值为900万元‚出售所得1000万元。   作为表外处理的基本会计分录为   借:现金     10000000     贷:应收款    9000000       销售利得    1000000   作为表内处理的基本会计分录为   借:现金    10000000     贷:借款    10000000   一、表外处理和表内处理带来的财务影响   两种会计确认方法将带来不同的财务影响:表外处理将流动性较差的证券化资产在从资产负债表中转出的同时确认损益‚通常可以降低发起人的资产负债率‚改善其资本结构‚有利于发起人再融资‚且有积极的财务影响;表内处理将证券化资产保留在资产负债表中‚将获得的资金确认为借款‚通常会提高发起人的资产负债率‚不利于发起人再融资‚具有消极的财务影响。
      以上观点可以通过比较资产证券化业务前后的资产负债表来说明。承前例‚发起人在进行资产证券化业务之前、采用表外处理和表内处理之后的简易资产负债表如下:   资产证券化业务之前的资产负债表   单位:万元   ┌───┬──┬────────┬───┐   │ 资产 │金额│负债及所有者权益│ 金额 │   ├───┼──┼────────┼───┤   │应收款│1800│   借款   │ 1080 │   ├───┼──┼────────┼───┤   │   │  │  所有者权益  │ 720 │   ├───┼──┼────────┼───┤   │ 合计 │1800│   合计   │ 1800 │   └───┴──┴────────┴───┘   采用表内处理的资产负债表   单位:万元   ┌───┬──┬────────┬───┐   │ 资产 │金额│负债及所有者权益│ 金额 │   ├───┼──┼────────┼───┤   │ 现金 │1000│   借款   │ 1080 │   ├───┼──┼────────┼───┤   │应收款│900 │  所有者权益  │ 820 │   ├───┼──┼────────┼───┤   │ 合计 │1900│   合计   │ 1900 │   └───┴──┴────────┴───┘   注:证券化之后的所有者权益=证券化之前的所有者权益+证券化的销售利得   采用表内处理的资产负债表   单位:万元   ┌───┬──┬────────┬───┐   │ 资产 │金额│负债及所有者权益│ 金额 │   ├───┼──┼────────┼───┤   │ 现金 │1000│   借款   │ 2080 │   ├───┼──┼────────┼───┤   │应收款│1800│  所有者权益  │ 720 │   ├───┼──┼────────┼───┤   │ 合计 │2800│   合计   │ 2800 │   └───┴──┴────────┴───┘   可以计算得出‚资产证券化之前发起人的资产负债率为60%;资产证券化之后‚采用表外处理方法的资产负债率约为57%‚采用表内处理方法的资产负债率约为74%。
      实践中‚资产证券化的目的在于将流动性差的资产转变成现金收入‚且多数公司关心财务报表的负债水平‚希望保持适度的财务杠杆比率。而金融机构为提高资本充足率‚也希望减少风险资产的总额‚因此发起人都倾向于将证券化作为销售处理。如果作表内处理‚将带来不利的财务影响‚违背发起人的初衷。
         二、表外处理和表内处理带来的税收影响   税收政策直接决定着资产证券化的融资成本和可行性‚因为过重的税收负担将会使资产证券化失去相对于其他融资方式的成本优势。资产证券化过程中‚可能涉及到的税收主要包括所得税、印花税、营业税和预提税等。
      如果将资产证券化作为一项“真实销售”作表外处理‚发起人将确认相关的损益。按照我国税法的相关规定‚发起人对确认的收益应缴纳企业所得税‚确认的损失可冲抵应纳税所得。同时‚发起人向SPV转移资产作为销售资产处理应征营业税‚并按购销合同税率征收印花税。
      因资产证券化业务往往涉及金额巨大‚对其征收营业税将带来沉重的税收负担‚在一定程度上抵销了证券化融资的成本优势。如果将资产证券化作为一项“担保融资”作表内处理‚发起人不确认损益‚从而不需缴纳所得税。发起人向SPV转移资产属于转移质押资产‚所有权并未转移‚从而不需缴纳营业税‚但应按借款合同税率缴纳印花税。
      按我国目前的税法规定‚购销合同的印花税率为0。3‰‚借款合同的印花税率为0。05‰‚从而表内处理缴纳的印花税将远远小于表外处理缴纳的印花税。在采用表内处理方式下‚按照我国税法规定‚我国到国外发行资产证券化的资产担保证券‚发起人汇给SPV的利息属于外国企业从中国境内取得的所得‚应征收预提税。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表外处理方式可以带来积极的财务影响‚但表外处理所带来的更沉重的税收负担又抵销了资产证券化相对其他融资方式的成本优势。若采用表内处理‚税收负担会相对较轻‚但又会带来不利的财务影响‚违背发起人采取资产证券化的初衷。在我国发展资产证券化的过程中‚若要解决这个两难的选择‚笔者认为可以在税收方面对资产证券化业务作出特殊的规定‚解决发起人面临的两难问题。
      第一‚明确规定确认为“真实销售”和“担保融资”的具体条件要求‚对于符合“真实销售”要求而确认的收入给予所得税优惠‚确认的损失允许抵扣纳税所得额;第二‚对于发起人向SPV转移资产给予税收优惠‚如免征营业税和印花税‚或降低其税率;第三‚在预提税方面‚政府可以通过同有关国家签订避免双重税收的条约‚或直接减免资产证券化业务中的预提税‚以降低发起人的海外融资成本。
       以上是我对于这个问题的解答,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装***

    2017-05-05 21:07:28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