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介绍一下超音速飞机

首页

介绍一下超音速飞机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06-11-10 23:32:29
  • 贴的明明是SR71黑鸟侦察机的图。

    咖***

    2006-11-10 23:32:29

  • 2006-10-29 16:52:32
  •   
      音速是指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高度不同,音速也就不同。在海平面,音速约为1224公里/小时。在航空上,通常用M(即马赫)来表示音速,M=1即为音速的1倍;M=2即为音速的2倍。当飞机飞行速度接近音速时,周围的流动态会发生变化,出现激波或其它效应,会使机身抖动、失控,甚至空中解体,并且还可产生极大的阻力,使以突破M=1的速度。
      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之为音障。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些活塞式战斗机在加速俯冲速度达到M=0。9时,就曾强烈感受到了音障,并有的飞机因此而失事。当喷气式飞机出现后,使飞机速度有可能大幅度提高时,能否突破音障就成为航空界注视的一大焦点。英国首先开始对超音速飞机进行研究。
      迈尔斯公司受官方委托于1943年研制M。52型喷气式飞机,目标是速度达到M=1。6。但由于当时有人在驾驶其它飞机接近音速时失事遇难,官方认为载人的超音速飞行太危险,后来终止了这一计划。美国于1944年开始了同样研究,它采用以火箭发动机为动力。
      贝尔公司于1945年制造出 X─1火箭实验机,C─1的机翼很薄,平直翼型。它需由一架B─29型重型轰炸机挂在机身下带到空中,然后在空中点火,脱离轰炸机单独飞行。1947年 10月14日,空军上尉查尔斯·耶格驾驶X─1在12800米的高空飞行速度达到1078公里/小时,M=1。
      1015,人类首次突破了音障。1953 年,试飞员道格拉斯驾驶着 “流星烟火”号飞机,在喷气发动机和火箭的双重推力下,首次以音速2倍以上的速度飞行。这说明,只要突破M=1,就不会再有音障存在。人们通过研究发现,采用向后倾斜的机翼可以延缓或消除音障现象的出现,并减少飞行的阻力,有利于提高飞行速度,所以后来的亚音速和超音速飞机大都采用有向后倾斜角度的后掠翼、三角翼或梯形机翼。
      最早具有后掠翼的实用飞机是40年代后期诞生的美国F─86和苏联米格─15战斗机。而第一种实用的超音速飞机是美国于1949年研制成功的F─100战斗机。 。

    左***

    2006-10-29 16:52:32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资料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