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关于蒙古族的人口问题?

首页

关于蒙古族的人口问题?

蒙古民族曾经创造了世界奇迹,建立了世界上地域最辽阔的国家。
但是,我们却总是感觉到蒙古族一直是一个人口很少的民族。现在,外蒙古也就是200万人口,内蒙也就是250万左右,还有相当一部分是82年以后改过去的。
那么,蒙古族的人口历史上就一直比较少吗?是这个民族的繁殖能力不强还是历史上发生过致使蒙古族人口急剧减少的事件?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6-09-08 10:08:06
    成吉思汗建国时蒙古族人口并不多,每次征战出兵最多是30万。考虑到蒙古人是全民皆兵,总人口不过100万左右。
    后来蒙古人在征战中虏获大量妇女、儿童,这些人和他们的子孙最后都融入蒙古族中,蒙古人的数量大增,但混血成分增加,这就埋下分裂的种子。
    今天俄罗斯的鞑靼人有几百万,他们是蒙古人与其他民族混血形成的一个民族。俄罗斯境内还有一些小民族原来是蒙古族的支系。阿富汗有个哈扎拉族据说也是蒙古人的后裔。在中亚地区、伊朗、伊拉克和印度、巴基斯坦,原来居少数的蒙古族统治者最终都融入当地居民之中。
    在中国,元朝时在中原地区定居的蒙古族,如果没有在战乱中死亡或逃往蒙古草原,大都选择隐姓埋名融入汉族了。这些人的后代只有极少数可以考证出自己祖先的来历。
    在蒙古草原的蒙古族的人口数量之所以只有几百万,这是因为牧业经济只能养活这么多人口。

    我***

    2006-09-08 10:08:06

其他答案

    2006-09-07 20:04:28
  • 不是这方面的专家,也说不好这方面的问题,要说人口?哪个民族的人口在大陆上的人都不少.你说的蒙古民族,在它的本土人不是很多,可是在历史上不是这样.在实际中也不是这样,为什么,因为整个亚洲,大多数人是为蒙古人种.为什么会这个样子?这就要问人种专家了.当然,这也多少和历史有关.不排除.就是说在元代开国的种族大战,和元代的国策......它的民族血缘已充满了远东地区并和其它民族混合着.这些在很多资料上都可以找到这方面的信息.特别是在网上.在QQ网站里的网上看书里就有过这方面的记录.当然还有很多网站都有.
    

    1***

    2006-09-07 20:04:28

  • 2006-09-07 16:57:31
  •   在一般中国人的印象当中,自元朝灭亡以后,强大的蒙古大军似乎消失了,这其中有两个原因,一是历史的原因,元灭亡以后,一直到大清帝国,蒙古王公们大部分时间在自相残杀,基本无法组织大规模南征,对中国内陆的影响不大,唯一比较有影响的就是“土木堡之变”,50万明军被2万蒙古铁骑杀的片甲不留。
      二是政治原因,清代领土疆域很多是基于元代的历史而来的,满族统治者,照着元代的疆界,依葫芦画瓢,大致画出自己疆界的轮廓,而这个疆界大部分被我们所继承,当然当年与这个征服过程随之而来的不是鲜花和美酒,而是刀光剑影和累累白骨。 元顺帝在农民起义军的打击下,逃出中都城,将都城迁往上都开平,史称北元,此时北元的军事实力尚存,与朱元璋展开了一场复国大战,而朱元璋也想征服蒙古,结果两败俱伤,两家休战议和,朱元璋将北部的进攻策略,修改为防御。
      将进攻重点放到南方的元朝残存势力,1381年,平定云南,元云南梁王自杀。1378年,顺帝的接班人元昭宗去世,新元帝脱古思铁木儿对蒙古各睰刂屏跞酰?1387年,朱和尚认为时机成熟,大举进攻,首先平定辽东,元朝太尉纳哈楚20万大军灰飞烟灭,第二年,15万明朝大军趁元帝脱古思铁木儿疏忽大意,进攻蒙古腹地,在贝加尔湖附近,突袭元帝大营,脱古思铁木儿惨败,仓皇而逃,在土拉河流域(今蒙古境内)被亲戚也速迭儿击杀,也速迭儿随后自称蒙古大汗,这个也速迭儿是谁呢?他是阿里布哥的后代,阿里布哥是忽必烈弟弟,为争夺王位两人兵戎相见,阿里布哥战败,幽禁而死,所以也速迭儿杀忽必烈系的子孙,也不是毫无缘由的,自此蒙古各睰挤直览胛觯肴盒鄄⑵鸬氖贝? 从1388年到1403年,短短15年间,蒙古先后出现了四位汗王,其中,忽必烈系在中间将王位夺回一次,但时间不长又被阿里布哥系夺了回去。
      1403年窝阔台系贵利赤汗通过战争登上了王位,窝阔台是忽必烈的叔叔,托雷的兄弟,王位争夺上升了一个辈分,使得问题更加复杂化。就在这3系人马杀的不可开交之际。1426年合撒儿系阿岱夺取汗位,粉墨登场,合撒儿是成吉思汗的兄弟,王位的争夺又上升了一个辈分,而且更为重要的是第一次出现了非成吉思汗直系的汗王。
       成吉思汗的子孙互相仇杀的直接后果,就是造成了蒙古帝国的封建割据,相互征伐,而此时大明朝的永乐帝朱棣在靖难内战之后,花了八年时间巩固政权和休养生息,决定利用蒙古各王公内乱不止的有利时机,北伐蒙古一统江山。 提到永乐帝朱棣北伐,就必须要先明确几个概念,兀良哈三卫,东蒙古,和西蒙古,北元时期,蒙古按照地域大致分裂为以上3块,兀良哈三卫是指辽东和内蒙附近,最早接受明朝册封的蒙古部落,这部分蒙古人实际上对明朝也不是死心塌地投K,他们同时和东西蒙古都有联系。
      东西蒙古,如果换成"鞑靼"和“瓦刺”,这样两个词,大家就应当似曾相识了,其中东蒙古,也就是"鞑靼"属于蒙古本部,占据蒙古高原,蒙古的黄金家族(成吉思汗的后裔)都属于这个集团,西蒙古即“瓦刺”,占据着蒙古西侧,俄罗斯和现在新疆的一部分,是由四个大部落组成的,统称卫拉特部。
       北元中期和后期,尤其是后期,汗王的权力其实都是相当有限的,真正的权力实际上都集中在太师手中。蒙古各部都认为只有黄金家族才是蒙古真正的主人。所以无论这个部落如何强大,部落的头领也始终无法等上汗王的宝座,只好扶持个傀儡汗王,自己弄个太师当,来个胁天子以令诸侯。
       朱棣北伐前夕,形势总体来说对明朝是有利的,兀良哈三卫和西蒙古(”瓦刺”)都接受明朝的册封,不论真假,起码还不至于马上撕破脸。只有蒙古本部始终没有臣服,而此时新任大汗忽必烈系的本雅史里与太师阿鲁台却大展抱负,东征兀良哈,西面控制着”瓦刺”的势力范围河西、哈密等地,大有重新一统蒙古之势,让永乐帝颇有些不安,1409年他派遣淇国公丘福领兵十万北征。
      在胪朐河(今克鲁伦河,位于今中蒙边境),丘福中计,被蒙古军包围,全军覆没,包括丘福在内的五员大将,无一生还。蒙古声威大振,全面出击袭扰明朝边境。 朱棣得知丘福败亡,大为镇怒,决定御驾亲征,揭开了五次北伐的序幕。出征前,永乐帝先安抚兀良哈三卫和西蒙古,使其不能成为蒙古本部后援,而这两部蒙古,也由于前一段被本雅史里和阿鲁台欺负的够呛,决定作壁上观。
       1410年,永乐帝集兵50万,粮20万石,自领大队人马杀气腾腾直奔蒙古本部而来。此时的本雅史里和阿鲁台在得知永乐帝发兵50万征讨自己之后,遂开始争吵,当然不是为是战是和而争吵,而是为向哪个方向逃跑而争吵。本雅史里认为向西跑比较合适,阿鲁台认为向西跑是”瓦刺”的地盘,自己刚跟”瓦刺”交战过,往西会腹背受敌,而兀良哈蒙古和蒙古本部血缘相近,不会太为难自己的。
      大汗和太师话不投机,最后决定分兵突围。 朱棣得知蒙古本部分兵,认定追杀蒙古可汗为第一要务,挑选精兵良将星夜追赶,最终赶上本雅史里,本雅史里率领7骑拼死突围,亡入”瓦刺”,最后被”瓦刺”首领马哈木所杀。 朱棣在战胜本雅史里后,回师东进,征讨太师阿鲁台。
      与阿鲁台会战于今内蒙古哈拉哈河流域,朱棣亲自督战,大败阿鲁台,阿鲁台率残部逃之夭夭,而此时明军兵粮已尽,决定招降阿鲁台,阿鲁台也来个顺坡骑驴,接受明朝和宁王称号,待将来重整旗鼓。 不久阿鲁台得知自己的大汗被”瓦刺”害死,同时”瓦刺”立阿里布哥系(忽必烈的兄弟后裔)答里巴为汗,夜夜咬碎钢牙要为主人报仇。
      而明朝为了自身的利益,两头挑拨离间的事情也做了不少。更加剧了蒙古本部和”瓦刺”之间的仇恨。 终于阿鲁台苦苦等待的机会来了,”瓦刺”的首领马哈木,胁天子以令诸侯,利用蒙古本部新败,开始蚕食“鞑靼”,对明朝也越来越傲慢,明朝命令他退回”瓦刺”,他视而不见,并且开始对明朝边境进行袭扰,而阿鲁台也会来事,把自己的部落直接带到长城边上放牧,要求明军保护,一副已经被”瓦刺”逼的走投无路的可怜相。
       明朝对蒙古统一是抱有相当大的戒心的,当”瓦刺”透露出要统一蒙古的野心后,朱棣决定第二次北伐蒙古,不过这次的敌人换成了”瓦刺”。 公元1414年,朱棣起兵30万,讨伐”瓦刺”,双方会战于今蒙古人民共和国乌兰巴托附近,朱棣采用先将”瓦刺”骑兵诱出本阵,用埋伏的"神机铳炮"轰击,然后用明军自己的铁骑反突,一举击破”瓦刺”大军。
      然后分3路进兵,将”瓦刺”赶出蒙古本部的地盘。但是对于明朝来说,对”瓦刺”斩尽杀绝肯定是不符合自己利益的。所以当”瓦刺”遣使谢罪之后,永乐帝班师回朝。 “瓦刺”战败,实力大损,为阿鲁台重新提供了活动的舞台,经过几年的生息和活动,阿鲁台联合兀良哈蒙古,发动了对”瓦刺”的战争,2次大败”瓦刺”大军,”瓦刺”首领马哈木在郁闷中病逝,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大概是被胜利冲昏了头脑,阿鲁台竟然犯了上次”瓦刺”同样的错误,在没有统一蒙古各部之前,忽然开始入侵明朝边境,并且在1421年进攻明朝北方重镇兴和,击杀明都指挥王祥。
      朱棣大怒,决定第三次御驾亲征,阿鲁台这回吸取教训,不及明成祖近身,从兴和撤退,跑了个无影无踪。 朱棣一直追到呼伦湖,除了捡了些牛羊,一无所获,决定班师,但是朱棣决定顺带脚教训一下兀良哈蒙古,和明朝一向友好的兀良哈蒙古怎么反明了呢?实际上问题的根子出在朱棣自己身上,靖难之役时,他向兀良哈蒙古借3000铁骑,胜利之后,永乐帝一高兴,把永宁卫(地域名称)赏赐兀良哈三卫蒙古人,但是后来又后悔了,迟迟不兑现承诺,最终到导致兀良哈三卫倒向阿鲁台,当然里面的宗族血缘关系也起了相当大的作用。
      由于朱棣是从蒙古高原回军杀入兀良哈,等同于切断了兀良哈的退路,兀良哈最终走投无路,重新臣服明朝。第三次北伐就此结束。 第四次和第五次北伐,明军的目的都是寻找阿鲁台的主力决战,但都被已经深谙游击战术的阿鲁台的跑的不见踪影,这两回远征甚至连阿鲁台的营地都没有发现,明成祖在第五次远征班师途中病逝。
       明成祖朱棣,五次北伐,目标都是忽必烈系正统蒙古汗王,但是由于怕重蹈丘福兵败的教训,过于谨慎,始终不敢将部队展开,造成大队明军跟着蒙古骑兵到处跑的局面,最终粮草耗尽而退兵,可收效甚微,阿鲁台的有生力量始终没有遭到毁灭性的打击,但是蒙古本部实力被极大的削弱了却是不争的事实,而明朝自己由于消耗过大,再也无力发动大规模的进攻战役,被迫改为防守。
      永乐北伐的最大获益者是蒙古旁系卫拉特部(”瓦刺”),由于明朝对其采取的温和的抑制策略,使其获得了极大的发展。 永乐帝第二次东征,”瓦刺”遭到极大的损失,紧接着"鞑靼"部的阿鲁台又来趁火打劫,”瓦刺”战败,首领马哈木在愤懑中病逝,之后其子脱欢继承父位,大明朝的噩梦就要开始了。
       ********************* 向北进了沙漠,后来明代北部的瓦喇,鞑靼都是由蒙古分裂而来的,清代和满族人结盟。 。

    东***

    2006-09-07 16:57:31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资料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