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首页 >
医疗健康
中医

著名中医学家秦伯未诊治传染性无黄疸型肝炎的经验有哪些?

著名中医学家秦伯未诊治传染性无黄疸型肝炎的经验有哪些?
田*** | 2016-08-28 15:38:47

全部答案(共1个回答)

    2016-08-29 16:08:47
  • 
    首先,如何认识“肝生于左”。《素问.刺禁论》日:“脏有
    要害,不可不察。肝生于左,肺藏于右,心部于表,肾治于里, 脾为之使,胃为之市。”这里分明是讲针刺禁忌的部位,而不能 将文意割裂来看。所以张景岳《类经图翼》说:“肝之为脏,其
    治在左,其脏在右胁右肾之间。”由于中医治病从整体出发,往 往离开本脏专就其生理作用和经络部位治疗,如《医学心悟》 治胁痛,便以痛左为肝气不和,用“柴胡疏肝散”,痛右为...

    查看全部>>

    
    首先,如何认识“肝生于左”。《素问.刺禁论》日:“脏有
    要害,不可不察。肝生于左,肺藏于右,心部于表,肾治于里, 脾为之使,胃为之市。”这里分明是讲针刺禁忌的部位,而不能 将文意割裂来看。所以张景岳《类经图翼》说:“肝之为脏,其
    治在左,其脏在右胁右肾之间。”由于中医治病从整体出发,往 往离开本脏专就其生理作用和经络部位治疗,如《医学心悟》 治胁痛,便以痛左为肝气不和,用“柴胡疏肝散”,痛右为肝邪
    移肺,治用“推气散”。前人的经验应当借鉴。
    
    其次,肝的经络布于两胁,故肝病表现为胁痛。在肝炎过程
    中,胁痛的发生一般先由气滞而至血瘀,所谓新病在气,久病入 络。其诊断除发病新久之外,从痛的程度及兼证入手,如刺痛多 瘀,剧痛多寒,隐痛多虚,压痛多实,胀痛或时痛时止多气。由
    于肝脉从少腹贯膈布胁,其支脉又注于肺,故胁牵及胸腹等处疼 痛是同属于肝的范围。
    
    其三,经络以脏腑为基础,肝体阴而用阳,以血为本,以气
    为用,故在胁痛基础上可以出现血虚血瘀、气旺气郁等病变和气 旺化火、血虚生热,以及因热生燥生风等现象,因而产生种种症 状,从根本上都是肝的病变。
    
    其四,对内脏的有机联系,中医是用五行生克来表述的。本
    病以木克土为多,因而伴有一系列脾和胃肠症状,虽然不是主 病,但能影响后天生化,从而促使本病发展,不可忽视。
    
    从主证和兼证来探测肝脏病变,有虚实寒热之分。虚证在本
    病初起比较少见,实证包括疲阻气滞,气滞又包括气郁、气逆, 总之是气血不能舒畅条达。胁痛的初期往往因此发生,瘀阻亦由 气滞引起。至于寒热也不能离开气血,是在气血不和的基础上出现偏寒偏热现象,本病的寒症较热症为少,热症分疲热气火和虚
    热,虚热由阴虚、血虚续发。
    
    肝炎多以胁痛为主诉,除伴见肝脏本身兼症外,往往突出在
    脾和肠胃方面。说明肝病最易影响脾胃,一般称为木克土,但木 克土多为木旺土弱,然在肝炎的肝虚证上也能出现脾胃症状。这 就必须注意木与土,此胜彼负的相互关系,从而分别木旺克土,
    木不疏土,土壅木郁等不同病理。大凡木旺克土最易脾弱;木不 疏土最易形成肠胃壅滞;因脾胃消运不健而影响肝脏又多郁结。 肠胃壅滞多为实证,脾弱则有中气不足和水湿不化之分,因而同
    样疲劳乏力和嗜卧,有属于气虚或湿阻。而全身乏力也能引起腰 背酸痛,转侧不舒,然小便频数而量少色黄,多系肝失疏泄,肝 病及肾所致,仍属肝病范围。
    S*** | 2016-08-29 16:08:47 51 8 评论
    0/300

类似病状

换一换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热点检索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