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庐山居民为何搬迁

首页

庐山居民为何搬迁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6-08-06 10:09:58
      7月22日,庐山方面发布消息称“为了保护世界文化遗产庐山,根据江西九江市的统一规划,庐山将在山下建一座新城,山上现在居住的1。2万居民3年内将分批迁下山”。
      
      在中国的诸多名山中,庐山是唯一一座山上有城的名山,世界文化遗产庐山风景区也因其山中有城市的特点,每年吸引游人无数。
      这座“城”指的就是坐落在核心景区的庐山中心街———面积不到两平方公里的牯岭街,庐山大部分人口都集中居住在这里。搬迁计划发布后,引来不少质疑,普遍的看法是,此举将严重破坏庐山风景区独有的人文气息。三天后的7月25日,庐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强调将搬入山下新城的是“4000余名行政管理机构的干部职工”。
      庐山搬迁计划详情到底如何,曾经备受关注的庐山“私建别墅”是否包含其中,诸多问题待解。记者于7月26日赶赴庐山。 搬迁·关注   在“庐山风景名胜区计划3年内迁下1。2万居民”的报道见诸报端后,曾经在2005年初,随着众多媒体对“庐山景区私建别墅”的报道而进入公众视野的那些莲花洞风景区私建别墅,再度进入人们视线。
         对于这个问题,庐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宣传部的工作人员直截了当地说,“莲花洞风景区不归管理局管,而是归属庐山区管辖,庐山区为九江市辖区。”也就是说,“私建别墅”并不在此次搬迁之列。   这位工作人员说,管理局和庐山区的两部门的行政财务都是分开的,可两年前的那场针对“私建别墅”的报道,却让他们一直背着这个黑锅。
         这位工作人员所说的“私建别墅”的报道,始于2005年1月,新华社“新华视点”栏目播发的一篇稿件。稿件揭露了一些干部在庐山莲花洞风景区内违规建私人别墅的事情,随即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境内外媒体纷纷报道此事。随后江西省有关部门派出调查组,并明令在建别墅停工。
         当地人告诉记者,莲花洞风景区,并不在庐山风景管理局管辖的核心景区内,这地方在庐山山脚下,需要下山再前往。出租车司机告诉记者,从庐山山顶的牯岭镇,下到庐山脚下,再到九江市中心,再到位于九江市市中心西南方向的莲花洞风景区,总路程是36公里。
      从九江市的地图上可以看到,莲花洞景区位于九江市庐山区内,这里说的庐山区,不同于庐山山顶上的庐山风景名胜管理局,两者的行政管理范畴不同。   车在无法继续行驶的地方停下后,再穿过城乡接合地带的村落,记者才来到全名为“庐山莲花洞森林公园”景区的门前。
      两扇漆成绿色的栅栏铁门后,就是当年“乱建别墅”的莲花洞景区。隔着栅栏望过去,景区内林木葱葱,溪水潺潺,景色宜人。从这个位置,一眼就能看到建在公园大门对面的私人房屋。最前面的是一栋两层楼高的建筑,其旁边的建筑前,还有一方人工建的水池。   沿着山路再向景区内走,记者依次见到了建在山林松树间的别墅。
      这些别墅的建筑规模和形式不等,两层、三层或者五层楼的都有,既有尖顶,也有平顶的,同时采用了平台、阁楼、回廊等多种建筑形式。而欧式建筑中一些常用的装饰和雕刻手法,也在这些别墅中充分体现出来。   这些建筑大都建在靠近溪水的一侧山麓上,在另一侧,记者还见到了一些已建好的房屋地基,有些建筑内还都长出了杂草。
      当地人告诉记者,在媒体报道和江西省有关部门的调查工作开始后,在建别墅都已经停止了基建和装修。   一位知情人告诉记者,大部分当时在建的别墅,后来基本都已被拆除。对于那些已经盖好的别墅,要不就是被改作酒店或宾馆,要不就是被拍卖。虽然在一栋五层楼的建筑内可以看到酒店的布置和摆设,但记者并没有看到有营业的迹象。
         搬迁·问题   庐山“山中城”搬迁计划疑问待解 搬迁计划是否涉及全城   据了解,牯岭镇的户籍人口为1。2万,而庐山早在30年前就实行了原住民“只出不进”的户籍政策。有关方面称,近几年,由于庐山综合垦殖场、庐山茶科所地区也合并到了管理局的行政管辖范围内,因此这一数字会在原基础上稍有变化。
         到底是1。2万居民全部搬下山,还是只是4000名行政工作人员搬下山呢?   对于前后两种不同的说法,不少牯岭镇的居民糊涂了。一位居民在九江政府网站上留言说,“先前的报道是说1。2万人搬迁下山,现在又说4000名干部职工将入住庐山新城,到底是哪些人要迁下山入住庐山文明新城呢?”   庐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媒体负责人虞慧群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反复强调,这个计划刚刚启动,山上4000多名干部职工,因为庐山上的特殊原因,一直没有房改,这次将大部分职工搬下山,将起到保护环境,发展旅游,整合资源的作用。
      据了解,此次新城建设将分步实施,但庐山管理局行政办公地点仍设在庐山。   管理局方面表示,这4000余名行政工作人员,都是持有庐山户口的居民。4000余名干部职工搬迁下山,他们的家属势必也要随着搬往新城,那么搬下山去的总人数究竟是多少?对此,虞慧群的说法是,“由于计划刚刚启动,现在还没决定家属是否也跟着搬下去,但有这个工作方向,家属搬迁是后续的。
      ”那么按照这个“工作方向”推算,搬下山人口数量将与1。2万接近。   牯岭镇居民对搬迁态度不一   据了解,这次九江市将庐山新城的地址,选在了距离九江市区4公里处的庐山区威家镇芳兰村。新城总体规划面积两平方公里,一期开发面积为一平方公里,预计今年下半年动工,到2008年初步建成。
      九江市规划部门有关人员表示,新城选址芳兰村,首先因为其在庐山脚下,交通便利,生态环境良好,同时又是九江市区通往庐山的必经之路,距离九江市区较近。   虽然坊间对镇上到底是哪部分人搬下山说法不一,但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少镇上的居民已视“搬迁”一事为“必然”,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在庐山会议旧址旁一家卖饮料小食品的小铺面房里,60多岁的女店主告诉记者,上个世纪90年代,就有这种说法了,一直在说,不过这次是要动真的了,“因为电视台、广播里前两天都说了。”   “靠山吃山”的牯岭镇居民对搬迁的态度不一。   接受者有之。
      在一家三代在牯岭镇上生活了近50年的刘师傅告诉记者,牯岭镇上的居民,买大一些的电器、衣服什么的都要到山下的九江市,即便都搬下山去也没什么坏处。对于新城选址,刘师傅说:“我去看过那个地方,环境什么的都不错。离市区也不远。”但因为“靠山吃山”,作为对“搬迁”持接受态度的刘师傅仍坚持“工作必须还得在山上”,他对“靠山吃山”的定义是,镇上的居民大多从事着和旅游相关的职业,即在镇上开出租车、经营餐馆或土家菜馆,开卖当地特产的小卖部或超市,给游客作导游。
      刘师傅的观点在对搬迁计划持接受态度的居民中颇具代表性。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少牯岭镇居民认为,虽然山上空气好,住习惯了,但为了旅游和环境,即便“山上工作,山下生活”,也是可以接受的。   而住在剪刀峡的一位老人却对搬迁入新城对牯岭镇特色可能产生的影响,有着自己的担心。
      老人说,新城建起来后,如果出城的多是机关行政事业单位和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市民,学校也迁下山的话,年轻人也都搬到新城去了,牯岭镇就会少了些朝气和人气。   其实,这并不是老人一个人的担忧。一些受访者认为,如果下山的是这部分机关行政事业单位等经济条件相比较好的市民,这些人在某种程度上是牯岭镇生活、文化、经济方式的引导者,而新城的生活模式是:山上工作,山下居住。
      这些引领牯岭镇生活方式的人下山后,牯岭镇就会缺失一部分新鲜内容,人气会少很多。   对于牯岭镇的人来讲,目前他们还感受不到搬迁的急迫,毕竟那只是管理机构喊的事情,新城选址也刚刚完成,一切还没真正动起来。   正如卖饮料小食品的店主所说,“底下(山下新城)还没盖好,现在不着急”,说话间仍是乐呵呵的。
         搬迁政策尚无细化方案   根据庐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方面7月25日关于“搬迁”的第二个版本的说法,搬迁是针对4000余名干部职工的房改政策。管理局方面的说法是,由于庐山的特殊性,山上干部职工长期以来无法享受国家房改政策,居住条件比较困难紧张。
      这次搬迁是针对这部分人的房改政策,并对新城的房屋配置作出了说明。   据了解,庐山新城首期建设实行住房公积金存款与贷款挂钩,土地用地性质区别对待。凡属于应当享受房改政策的土地,一律实行无偿划拨,避免一城两制。同时,经济适用房住宅小区的建设与商业用地的土地出让结合起来,学校、医院和商业网点三同步,新城的功能性设施逐步完善。
         新城的规划中还明确指出,住宅区建设三个主干道,形成三个街道。住宅群中形成高楼、低楼错落有致的格局,建筑形式中,既有双电梯的高层建筑,也有低层安居房。同时,住宅群和四周还配有医院、学校、商场、综合性娱乐场所、派出所等配套机构设施。   针对这一搬迁计划,居民最关心的还是房屋政策。
      九江政府网站上有留言说,庐山新城既有双电梯的高层建筑,又有低层安居房(估计那个地段目前的房价应在2000元-平方米左右),房屋又会如何分配呢?   一位不愿透露其工作单位的牯岭镇居民告诉记者,他们也不知道具体的房屋政策是什么,但听得较多的版本是,迁入新城后,虽然政府方面拿大头儿,但自己也要摊一部分钱,“比如一栋上百平方米的房子,算上装修,大概得掏上10多万元吧”。
      一些普通的牯岭镇市民觉得,对于那些“单位好”的行政工作人员来说,拿这笔钱不困难,可对于低收入的家庭,为了房子再单掏一笔钱,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可以说,房子问题,成了百姓关注庐山搬迁的重中之重。对于这些疑问,庐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有关人士则对记者强调,“一切都刚刚启动,细化的方案还没出来。
      ”看来,多数牯岭镇居民最关心的内容,也恰恰是目前最不成形的部分。   搬迁后的旧有房屋如何处理   根据庐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大纲,庐山居民搬迁下山后,将拆除牯岭正街部分违章建筑物和西谷没有文物价值的危旧房屋;仰天坪开发区除少部分房屋留作今后改造成为科研监测基地外,其余建筑物均应尽快拆除;拆除、改造窑洼、胜利村等低标准住宅。
         这就是管理局曾向媒体表示“在迁入新城的同时,还将对山上房屋资源进行整合”的具体内涵。管理局方面认为此举有利于进一步保护环境,发展旅游。就是这句话,让上海市民老赵心里犯起了嘀咕。   原来,山上比山下气温低十几摄氏度。一些上海、江苏等周边地市的百姓,每年七八月份,都选择来庐山上的牯岭镇避暑,就这样在牯岭镇上过了6个夏天的老赵说,牯岭镇上的居民是没有产权房的,但他们把房子租给每年来避暑的人,或者改造成私人旅店,费用要比住在宾馆低很多,自己还能买菜做饭,和度假差不多。
      今后要是对山上的房屋资源进行整合,这能出租的房子可能就少了。 搬迁·原因   旅游景区功能超载造成环境失衡   对于带给居民大部分经济来源的庐山景区来说,   其景区内旅游业的繁荣发展,却是一把双刃剑,最直接造成问题的就是,景区的空气和水污染。
         说到庐山景区的环境问题,刘师傅叹了口气说,现在山上的环境和他们小时候比起来,差太多了。就拿卢琴湖来说,小时候他们都喜欢在里面游泳,现如今,这水早被污染了,“现在别说游泳了,就是洗手也不敢啊。”   此外,虽然上山的公路上,标有“禁止鸣笛”的明显标志,但山路上各种车辆冷不防的鸣笛声,常把过路人吓一跳。
      此外,喷着黑色柴油尾气的长途大巴在盘山公路上也很常见,这种车过来时,游人通常都停下来,捂住口鼻,等喷着尾气的长途车过去再走。   旅游方面的专家曾指出,在庐山风景名胜区的发展建设过程中,由于牯岭街的建设规模一再扩大,造成资源管理、游客接待、居民生活和交通枢纽等诸多功能相互干扰,难堪重负。
      密集的人口聚居和宾馆饭店等让庐山风景区承载了超出旅游景区的功能范畴,打破了庐山山民和庐山这一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和谐共存的平衡状态。   对此,根据2004年通过的《庐山风景名胜区(2004-2020)总体规划大纲》,庐山风景区范围内禁止任何形式的破坏性开发,并逐步将山上与旅游无关的人员全部迁移至山下居住,力求做到山上上班、山下食宿,以减少庐山上的非游客人群,使其与风景名胜区环境的承载量相适应,最大限度地减少对世界文化遗产的环境破坏,使庐山的自然生态资源得以永续利用。
      到2020年,庐山风景名胜区景区将完全恢复其历史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基于这一点,几乎所有接受采访的牯岭镇居民以及旅游者都认为,迁一部分人下山,对于庐山风景区自然环境的保护绝对是有好处的。   据了解,新城项目启动后,庐山风景区管理部门还将在拆迁、封闭没有价值的危旧房屋的同时,对牯岭街进行美化和改造,改变牯岭街综合功能中心的地位,将管理中心、交通中心迁至山下。
         而来自九江市旅游部门的消息是,目前,庐山正在对南、北山园门进行改造,将景区入口处分别从山上迁到庐山脚下的通远和威家,并新建大型立体公共停车场,开通游客上山旅游观光的环保车,以缓解景区内的环境压力和交通压力。同时将游客服务中心、交通指挥中心等机构下迁。
      而这些举措将起到为庐山风景名胜区和牯岭街中心区多重功能“减负”的作用。记者观察庐山“搬迁牌”怎么出?   一位自助旅行者在她的旅行日记中写道,“上了山上才知道,原来庐山上有N多居民,酒店,商店,饭店……各种建筑物林立,既有游客行走着,也有当地的居民悠然生活着。
      这完全像一个太平的小镇嘛,也像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纵不能采菊庐山下,看着这山上安详的气氛,我马上喜欢上庐山这个地方。”   的确,作为全国唯一在山上设有的行政区镇,牯岭镇正是以它独特的魅力,使得庐山有别于国内的其他名山,也使得庐山成为中国唯一荣获世界文化遗产、世界地质公园、联合国优秀生态旅游景区3块世界级金牌的景区。
         走在牯岭镇上,一早可以看到不少居民提着刚从菜场买的豆腐、青菜等袋子,走在牯岭镇的街心花园里,大家停下来,说说家长里短,然后再各自回家做饭,还有一些老人,带着孙子孙女儿,来公园遛弯儿。下午,阳光正好,一些情侣,走在街上,说说笑笑。银行,商店,书店,邮局,税务所,幼儿园,图书馆,坐落在中心街的不同角落,却让人感到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不少游客对于牯岭镇上的人和庐山风景区和谐共处的人文景观印象深刻。因此,无论是从何种原因考虑,可以肯定地说,庐山牯岭镇上居民的人文价值,是庐山旅游资源重要的一张底牌。   基于这一点,受访者对于后来管理局强调的将行政人员迁下山的决定全都表示支持。
      游客姚先生表示,下迁近万人,是能够达到控制居民人口、保护生态的目的。但在采访中有一个声音也很值得关注,“与黄山这样的纯景观山相比,牯岭镇本身就是看点之一,”游客黄小姐的看法很具代表性。很多专家也据此认为,庐山的人文价值是纯自然景观不能比拼的。
         现状让庐山景区的管理部门认识到了牯岭镇的人文价值于庐山的价值。在居住人口、城内建筑增长给庐山带来的压力面前,搬迁势在必行。但如果将包括原住在庐山内的居民全部下迁,是否会使庐山丢掉自己的人文优势,从这个角度看,庐山景区管理部门的这张“搬迁牌”怎么出,就不仅与当地百姓的生存、生活状态直接相关,也直接关系到庐山的未来。
         按照新城选址方案上所说的2008年7月新城完工时间,还有两年。改变势在必行,但如何改变,包括原住民是否搬迁、牯岭镇中心街的功能等在内的细节问题,还需要等待管理部门相关政策的出台和近一步完善才能再作探究。在这样的现实下说搬迁,可能正如一家三代在牯岭镇生活了近50年的刘师傅坦率的回答一般:“其实只要是为了旅游,为了庐山,怎么变,庐山人都会接受和习惯的,但事前最好方方面面都想好了,也让我们有个数,要是等都弄好了再想改,庐山的损失就大了。
      ”   。

    g***

    2006-08-06 10:09:58

其他答案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