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元史

首页

元史

元文宗图帖睦尔打败泰定帝之子天顺帝而称帝,当了皇帝以后却听从丞相燕帖木儿的建议让自己的长兄和世[王束]做皇帝,自己却做皇太子;到了八月间却发动天历之变鸩杀元明宗和世[王束]再次登基称帝;临死时却又将皇帝大宝给了自己哥哥的儿子、元明宗次子懿璘质班。

谁给讲讲这一连串事件的来龙去脉?元文宗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盼详细,但是请不要讲无关的事情。

谢谢。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6-07-31 09:58:52
      这事儿说起来巨复杂无比
    首先是得说一下这些皇帝的亲戚关系:忽必烈死的时候长子(太子)真金已经死了,所以就把皇位传给了孙子铁穆尔(真金的嫡三子),就是元成宗了,可惜啊,元成宗的太子也早早的死了,而且还没留下血脉。这样一来就只能传给侄子了,铁穆耳的两个哥哥甘麻剌和答剌麻八剌都有儿子。
       二哥答剌麻八剌也有三个儿子:阿木哥、海山、爱育黎拔力八达。其中阿木哥是汉族侍女郭氏所生,海山与爱育黎拔力八达则是正妃弘吉剌氏答己所生。答剌麻八剌死得很早,留下的只是孤儿寡妇。铁穆耳一向非常喜欢答己所生的两个皇侄,很早便将海山封为怀宁王,让他统领六万五千军户。
      如今他打算按“兄死妻嫂”的风俗,将寡妇二嫂答己纳为妃子,一举两得地解决继承人的问题。 但是元成宗的皇后卜鲁罕不答应了,在她的百般阻挠下,答己母子非但没能正式成为元成宗的妃子儿子,反倒被先后赶出了京城——大德十年,就在元成宗病情渐重的时候,卜鲁罕皇后趁着答己长子海山镇守漠北之机,与左丞相阿忽台设下计谋,将答己和幼子爱育黎拔力八达母子贬放怀州(河南沁阳)。
       不过元成宗很快死了,没有儿子的卜鲁罕皇后被爱育黎拔力八达和答己母子一网打尽了。答己喜欢小儿子想让爱育黎拔力八达即位,不过碍于海山是长子,加上爱育黎拔力八达百般推辞,还是让海山即了位,就是元武宗了,海山称帝后对弟弟的谦让非常感激,主动将其封为皇太子。
      爱育黎拔力八达对哥哥的态度当然也投桃报李,约定自己将把皇位传回给哥哥的儿子,从此以后“兄终弟及,叔位相继”,皇位由兄弟二人的家族轮流继承。 过了四年,元武宗over了,爱育黎拔力八达毫无悬念的即位了,是为元仁宗,私心爆棚,立了自己的儿子硕德八剌为太子,而把哥哥海山的长子和世?V封为周王,出镇云南,后来又去了漠北。
      仁宗死后太子即位就是元英宗。 接下去就是南坡之变了,元英宗因为推行汉化政策、清洗前权臣等等原因引起贵族不满,而在南坡店(距元上都二十里,今内蒙古正蓝旗东北方)被杀,然后叛臣们拥立晋王也孙贴木儿于龙居河(即怯绿连河,今蒙古克鲁伦河)即元皇帝位,是为泰定帝。
       这位泰定帝即位后有感于元朝之前的皇位斗争太复杂,所以上台后立刻册立弘吉剌氏八不罕为皇后,同时册立八不罕所生的儿子阿速吉八为皇太子,封另一个儿子的麻亦儿间卜继承自己当初的晋王之位。算是为身后事做好了准备。 几年后泰定帝死了,按理说皇太子顺利即位就好了,可惜他老婆八不罕打算过一把摄政女王的瘾(这个蒙古时期的乃马真后和海米失后都称过制的,算是有传统),所以虽知危机重重,仍然没有让儿子立即继位,而是先以皇后的名义处理政务。
       这个时候燕铁木尔冒出来了,他是当年元武宗提拔起来的,元仁宗没有按照约定把皇位传给侄子的时候就很不满了,大概心中一直感激武宗当年的知遇之恩吧,在泰定帝重病期间,他就已经开始策划迎立武宗之子继位。这时候他是大都留守(相当于掌握京城的警备武装),突然发动了政变。
       按照继位顺序,燕铁木儿本该首先拥立元武宗海山的长子周王和世?V,但和世?V正在边陲封地镇守,急切间难以返回大都。燕贴木儿为防时间拖得太长发生意外,便派人前往江陵,请武宗海山的次子怀王图贴睦儿先行返京登基。这时候是8月4日,九月,怀王回到大都,十三日,他登基为帝,是为元文宗。
      称帝的同时,元文宗颁布了一道诏书,向天下许诺,说自己乃是迫于局势方才称帝的,只要兄长周王和世?V返回,便将帝位奉还。 等到10月份大事平定了,元文宗开始履行自己的诺言,11月他派遣使者前往漠北迎接异母兄周王和世?V继位返都。次年正月,使者与南下途中的周王相遇了。
      周王和世?V看见使者带着金帛来到,又听说文宗逊位的决定,感到非常高兴,当下便在路途中(和宁之北)即皇帝位,是为元明宗。对于弟弟如此谦让,使自己坐享帝位,明宗非常感激。于是他决定仿效父亲武宗当年的榜样,也来一个“兄终弟及,叔位相继”。在半路上便迫不及待地传下旨意,将主动逊位的文宗封为“皇太子”,确定为自己的皇位继承人。
       据说,燕贴木儿原本是诚意拥戴武宗子嗣为帝的,然而当他北迎明宗并一路随行之后,却惊慌地发现,明宗身边的宗王重臣们都对自己深为妒恨,明宗本人也因未亲历政变之故,虽然对自己大加褒扬,日常态度却比文宗要平淡太多。燕贴木儿思前想后,便对明宗起了杀机。
         另一种说法则称,文宗的禅位不过是看在兄长手中仍有军队,自己又曾颁下诏书而不得不为之事。早在派燕贴木儿北迎兄长的时候,他们就已经商量好了计谋,待得明宗在燕贴木儿的劝说下确定文宗的“皇太子”身份,就将明宗除去。 反正不管怎么样当两人在路上相遇,并大摆酒席之后,燕贴木儿与文宗在酒中下毒谋杀了明宗(当然也有比较厚道的观点,认为元明宗是自然死亡的,反正元朝皇帝都比较短命,而他又酗酒)。
      然后文宗急速赶回大都,再次即位。半年后逼死了皇嫂明宗的皇后八不沙,再两个月流放了明宗的庶长子日后的末代皇帝妥欢贴睦尔,本来还要接着把明宗的嫡子懿辚质班也流放了事,但文宗此时似乎已经有些手软,眼见小侄儿才不过五岁年纪,怎么看也兴不起什么浪来,就这么流放荒野实在有点过意不去,终于还是把他给留在了宫中养育。
       又过了几个月终于公然立自己的嫡子燕王阿剌忒纳答剌为皇太子,不过可惜元朝的皇太子好像都比较短命,20几天就死了,每几天同胞弟弟古纳答剌也跟着病倒了(看着像小儿传染病),当时皇宫有闹鬼,为了留住小儿子的命,文宗只得把儿子送到宫外抚养,后来干脆过继给之前的那位权臣燕贴木儿做儿子,连名字都改成了燕贴古思(等同于不再是元文宗的儿子,自然失去了做皇帝的资格)。
       不久元文宗也病倒了(又一个短命的),临死的时候,文宗对自己毒杀兄嫂极其追悔,将长子的猝死、次子的生病乃至于自己的短命,都归咎于上天降罪。为了向上天表示悔改,也为了不让后人有机会把自己定性为弑兄凶手,文宗决定将皇位传给明宗的儿子。 大致上整件事情就是这么一个过程,要说元文宗到底是什么样一个人,不好说,心狠手辣肯定有,感情用事也有,满复杂的一个人。
       根据元史记载,周王原本是出镇云南的,不过走到陕西那里的时候手下的都不肯走了,就还是留在了北方。和世?V自十六岁以后,都遁居于金山即阿尔泰山一带。

    女***

    2006-07-31 09:58:52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