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首页 >
医疗健康
中医

东北延胡索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是什么?

东北延胡索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是什么?
外*** | 2015-12-26 19:48:28

全部答案(共1个回答)

    2015-12-26 19:48:28
  •                    拼音名  Dōnɡ Běi Yán Hú Suǒ  英文名  RhizomaCorydalis Amurensis  别名  土元的功效与作用胡、延胡索、蓝花菜、蓝花豆。  来源产地  中药东北延胡索为罂粟科植物东北延胡索或全叶延胡索的块茎。  东北延胡索   原形态  1.东北延胡索 多年生草本,无毛,高15-25cm。块茎球状,单一,直径8-15mm,断面...

    查看全部>>

                       拼音名  Dōnɡ Běi Yán Hú Suǒ  英文名  RhizomaCorydalis Amurensis  别名  土元的功效与作用胡、延胡索、蓝花菜、蓝花豆。  来源产地  中药东北延胡索为罂粟科植物东北延胡索或全叶延胡索的块茎。  东北延胡索   原形态  1.东北延胡索 多年生草本,无毛,高15-25cm。块茎球状,单一,直径8-15mm,断面白色至淡黄色。茎软弱,单一,近基部具鳞片1枚;自鳞片腋常3-4分枝,叶具细柄,叶片灰绿色二回3出全裂,一回裂片有明显的柄,末回裂片无柄或具短柄,长椭圆形至倒卵形,长1-3cm,有时分裂,先端钝圆。总状花序顶生,疏生花8-20朵;苞片披针形至椭圆形,长5-15mm,全缘或下部者略有栉齿状分裂;花梗长15-20mm;萼片不明显;花冠长15-35mm,淡蓝色至蓝紫色,外轮瓣片全缘,无突尖,距粗而直,蜜腺体贯穿距长的1/2。蒴果条形,长18-25mm,宽2-3mm,干后略呈串珠状。种子多数,卵形至椭圆形,直径约1.5mm,深褐色。花期4-5月,果期4-6月。  本种有3个变型,分布、用途均与原种基本相同:①线裂东北延胡索CorydalisambiguaCham.etSchecht.f.lineariloba(Maxim.)C.Y.WuetZ.Y.Su叶末回裂片条形或条状长圆形。②圆裂东北延胡索C.ambiguaCham.etSchlecht.f.ro-tundiloba(Maxim.)Kitag.叶末回裂片具短柄,近圆形,先端具栉齿或全缘。③栉裂东北延胡索C.ambiguaCham.etSchle-cht.f.pectinata(Kom.)Kitag.叶末回裂片楔形,栉齿状分裂。  2.全叶延胡索 多年生草本,无毛,高8-22mm。块茎球形至倒圆锥形,直径10-30mm,有时瓣裂为3-6枚,外被枯萎栓皮若干层,断面白色至浅黄色。茎斜卧,单一,自下部1枚鳞片起作2-5分枝。叶具柄;叶片三回3出全裂,末回裂片椭圆形或倒卵形,长6-25mm,宽5-6mm,全缘,稀先端浅或深裂。总状花序顶生,疏生花4-10朵;苞片披针形至卵形,中、下部者常中裂,上部者全缘;花梗纤细,长约20mm;花瓣浅蓝色至紫红色,外轮上花瓣长12-19mm,瓣片先端2浅裂,无短尖,全缘,距较瓣片略长;柱头具4乳突。蒴果卵形至长卵形,长10-15mm,宽5mm,熟时下垂。种子2列,扁肾圆形,黑色。花期4月,果期5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1.生于杂木疏林下、林缘、阴湿沟边。  2.生于海拔700-1000m的杂本疏林下或林缘。  资源分布:1.分布于东北地区,以东部较多。  2.分布于东北及河北、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河南等地。  采收和储藏:5-6月挖取块茎,去外皮,用开水煮至内部变黄,晒干。  性状特征  1.性状鉴别  (1)东北延胡索 块茎球形、扁球形或长球形,直径5-10mm。表面黄色或黄棕色,无明显皱纹;上端微凹处有茎痕,底部可见不定根痕。质较硬,断面白色或黄白色。气微,味较苦。  (2)全叶延胡索 块茎扁球形或球形,直径5-10mm。表面黄色或黄棕色,无明显皱纹;上端微凹处有茎痕,底部可见不定根痕。质较硬,断面白色至淡黄色。气微,味较苦。  2.显微鉴别  粉末特征:  (1)东北延胡索 黄白色或淡黄色。①淀粉粒以复粒为多,分粒易散离。单粒类圆形,直径5-22μm,脐点明显,大多点状、星状、短缝状,大粒层纹明显;复粒由2-5(-6)分粒组成,以2-4分粒为多见,少数复粒的一分粒较小,大分粒可见层纹。②下皮厚壁细胞成片,黄绿色,长条形或类长方形,一端边缘不平整,直径27-63μm,长约至360μm,壁厚3-5μm,木化,纹孔短缝状,大多横向分布,较稀疏,孔沟细,疏密不均匀。③皮层厚壁细胞多单个散在,黄绿色,类长方形或类方形,直径45-81μm,长72-153-225μm,壁厚5-9μm,木化,有的层纹明显,纹孔点状,较稀疏,孔沟明显。④石细胞(块茎凹陷部位)黄绿色,类圆形或类多角形,直径20-43μm,长37-63μm,壁厚8-14μm,有的一边较薄,木化,纹孔点状,较密,孔沟明显。  (2)全叶延胡索 淡黄色或白色。①淀粉粒单粒类圆形,直径5-22μm,脐点大多点状,也有短缝状、星状,有的层纹明显;复粒多由2-7(-13)分粒组成。②下皮厚壁细胞成片,黄棕色,呈弯曲长条形-一端边缘不平整,直径31-62μm,长约至130μm,壁厚3-7μm,木化,纹孔较密,点状或短缝状,孔沟不甚明显。③皮层厚壁细胞单个散在,黄棕色,类长方形或不规则形,边缘不平整,有凹凸,直径27-72μm,长117-180μm,壁厚5-9μm,木化,纹孔较稀疏,点状或短缝状,孔沟不甚明显。  化学成分  1.东北延胡索 块茎含左旋的紫堇碱(cory-daline).紫堇达明碱(corydalmine).消旋四氢掌叶防己碱(te-trahydropalmatine).原阿片碱(protopine),去氢紫堇碱,左旋四氢非洲防己碱(tetrahydrocolumbanime),消旋四氢黄连的功效与作用碱(te-trahydocoptisine),左旋四氢黄连碱,黄连碱,去氢紫堇达明碱,卡文定碱(cavidine),α-别隐品碱(α-allocryptopine),消旋甲基紫堇杷灵(methylcorypalline),去氢岩黄连碱(dehydrothalictrifo-line)及白元胡碱(ambinine)等生物碱。  2.全叶延胡索 块茎含原阿片碱,比枯枯灵碱(bicu-culline),左旋金罂粟碱(stylopine),左旋斯氏紫堇碱(scouler-ine),华紫堇碱(cheilanihifolin),紫堇碱,黄连碱(cophsine),海罂粟碱(glaucine),掌叶防己碱(palmatine)等生物碱。  毒性分析  东北延胡索毒性很小,小鼠口服未能检得LD50。    出处  历代本草记述的东北产延胡索,其块茎断面均为黄色(参见"延胡索"条),但本种则色白至黄白,故非古籍所载之正品,今东北当地供药用。  
    A*** | 2015-12-26 19:48:28 56 8 评论
    0/300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热点检索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