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如何赏评李商隐的《漫成五章》?

首页

如何赏评李商隐的《漫成五章》?

如何赏评李商隐的《漫成五章》?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6-06-07 10:14:34
  •   
    《漫成五章》品文、论人、评史、述政、谈兵,各自独立又浑然一体。清• 冯浩说得好:“盖实义山自叙一生沦落之叹,必先解明末二章,而前三章了然一 串矣。”(《玉谿生诗集笺注》)此论是解开《漫成五章》大旨的一把钥匙。从 后两章的内容来看,实是借石雄、郭子仪、张仁愿之事浇胸中的块垒,这里既表 明了诗人的人生态度,同时也暗寓诗人自己的境遇。
      由此反观前三章,可知其品 评是与诗人的身世之感拧结在一起的。 第一章品评沈宋、王杨,他们对中国诗学的贡献早有公论,然而,诗人认为 这些“宗师”只是擅长于“对属”而已,持论似太苛刻。但如果考虑到诗人曾从 令狐楚学骈文,早年以为凭骈文工对能上“青云梯”,因无意中卷入党争的漩 涡,而遭令狐绚等人排斥的事实,那么,对沈宋、王杨的否定实是对自己过去的 否定,是自叹身世的沉沦。
       第二章极赞李杜才华,“可是”二字一转,推出“苍蝇惑曙鸡”五字,明为李 杜遭谗不被重用鸣不平,实寓自身不平的悲愤。 第三章首句“古有”与二句“今无”为互文,叹古伤今,古有一代雄杰孙 权,古有一代文士王羲之,而今天全无。感伤之中诗人又以王羲之自比,并因 此发问:以琴书终其一生的王羲之能否比得上建立东吴帝业的孙权呢?孰重孰 轻,难以分辨。
      但如果考虑到诗人积极用世,而备受打击、壮志难酬的境遇, 便应该发现,诗人追求的是建功立业,实现政治上的抱负。因此,以琴书终老 不是诗人的本意。质言之,渴望建功立业与不得不以文士自处的矛盾是诗人难 以解开的郁结。 第四章写唐武宗时期的名将石雄。
      石雄出身寒微,生活道路坎坷,“且喜” 得到了重用。溯本追源,这与李德裕选拔石雄于“草莱”关系密切。冯浩指出: “雄为党人排斥,义山受党人之累,故特为之鸣不平,而致慨于卫国(李德裕) 也。”(同上)此言极是,为他人鸣不平实为己鸣不平,即诗人在苦闷中渴望得 到超拔和赏识,以图一展政治才华。
       第五章借郭子仪、张仁愿之事为李德裕张目。诗人认为,李德裕处理唐王朝 与吐蕃、回鹘关系的政策是正确的。因为其正确,才会有三州七关回归唐王朝之 事,才会有“两都耆旧偏垂泪”的激动人心场面。然而,这样的功臣却遭到贬 谪,诗人因此而感到沮丧。“素心”、“本意”,寓意深长,是解读第五章的关 键。
      诗人因婚姻得罪了牛党,这里又表明支持李德裕处理吐蕃、回鹘的政策,李 德裕被目为李党首领,唐宣宗时牛党得势被罢相。此时此刻,诗人还要为李德裕 辩白,因而,有志不为时用,成为党争的牺牲品势在必然。 。

    王***

    2016-06-07 10:14:34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