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汤显祖所写的牡丹亭中何谓礼教?

首页

汤显祖所写的牡丹亭中何谓礼教?

汤显祖写的牡丹亭中的礼教指的是什么?可以详细解释给我吗?请跟我说谢谢~拜托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6-04-04 14:05:00
      礼包括道德行为规范、文明行为规范、礼俗、礼仪、礼节、制度等。礼节是个人的符合规范的交际性行为。礼俗是依托民俗民风而存在的礼。 仪容是指礼之践履者应具有的良好的动态:恭敬而不轻怠,庄重而不轻浮,沉稳而不浮躁,自然而不做作,优雅而不粗俗,真诚而不虚伪,适中而不过分。
      礼仪,通常是指在集体活动中的按一定程序进行的行为。由道德行为规范、文明行为规范、礼俗、礼仪、仪容共同组成文明的社会生活景观。 礼既然是在社会中形成的,那么,在封建社会,礼就不可能不打上封建社会的烙印,反映出封建社会的社会现实和思想观念。我们将反映封建社会特有的社会现实和思想观念的礼教,称之为封建礼教。
      封建礼教反映了封建等级观念。封建礼教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在制定礼教时,竭力保护地主阶级的利益。最高统治集团在制定礼教时,也是根据统治集团的利益,而不是根据全民的利益。封建礼教,也就成为统治者剥削、压迫人民的工具。 中国古代的礼教,被扣上封建礼教的帽子,遭到全面的否定和抛弃。
      我认为,这里犯了一个将共性与特殊性混同起来,将人文礼教与封建礼教混同起来的错误。封建礼教,乃是封建制度、封建意识在礼教中的反映,反映了封建时代的特殊性。随着时代的发展,理所应当地批判封建礼教,但决不能因此而祸及人文礼教。人文礼教反映的是人类生存环境的共性,反映的是人的共性,反映的是中华民族的共性,因而,我们应倡导人文礼教。
       一、封建礼教主要的内容 (一)特权思想:《礼记·曲礼》孔疏云:“礼者,所以辩尊卑,别等级,使上不逼下,下不僭上。故云礼不逾节,度也。”政治上的不平等,经济上的不平等,血缘关系上的不平等,总是将一些人置于高位,让他们拥有特权。在臣君关系中,君是特权者,在臣民关系中,臣是特权者,在夫妇关系中,夫是特权者;在父子关系中,父是特权者;在经济生活中,地主是特权者。
       (二)弱势者单方面的义务: 封建礼教规定了在不平等的关系中居于低位的弱势者,应履行单方面的义务,从而维护着居于高位的强势者的特权。在这里,没有人人平等的观念,强势者享用弱势者为其提供的服务,但是,强势者决不为弱势者履行义务,只有这样,才能显现出强势者的特权。
       弱势者单方面履行义务,其结果是,弱势者的权利得不到保障,反而助长强势者的特权恶性膨胀:臣忠造就了君昏,子孝造就了父暴,妻贤造就了夫恶。弱势者的利他主义,成全了强势者的利已主义。 (三)男尊女卑: 经济地位的不平等以及女性缺乏独立的经济权利,导致了妇女处于低位。
      封建礼教对此加以肯定和维护。男尊女卑,一方面造成了男性在家庭中的骄横,另一方面造成了对女性的压迫和侵夺,这是产生罪恶和悲剧的一大根源。 (四)亲疏有别: 中国人生活在血缘家庭和宗教集团之中,亲疏有别、内外有别成为封建礼教的一个重要内容。
      《礼记·曲礼上》讲:“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对待陌生人,往往就采取非人道的行为,此种观念不利于国家民族意识的培养,有碍于社会公德的建立。 (五)专制主义: 专制主义完全扼杀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人也就丧失了反省礼教的能力,陷入礼教操纵关系之中,这也是封建礼教的一大特色。
      人在这种探纵关系中,成为别人的工具,成为受害者和牺牲品,这就是封建礼教“吃人”的一面。 重建人文礼教,应彻底批判封建礼教,以平等思想取代特权思想,以权利义务相统一的观念取代弱势者单方面的义务;以男女平等取代男尊女卑,以公德取代亲疏有别的私德,以民主精神取代专制主义。
       二、人文礼教创立之根据 礼教的创立,依据以下四个方面: (一)人类生存的共同境域是礼教产生的基础:“故圣人作乐以应天,制礼以配地。”[1]子产说:“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2] (二)人的社会属性是礼产生的根据:自然万物遵循着铁的自然规律展开活动,不存在着活动的多种可能性和选择性的问题。
      而人的社会生活,超越了自然规律的限制,存在着活动的多种可能性和选择性的问题。在某一境遇中,那一种行为方式最好?人们能过长期的实践和践行,就会逐渐共同的认识,这些被认定为最好的行为方式就被确定下来。其次,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也要通过外在的行为,传递给对方某种信息或信号。
      通过人们的共同约定,人的某种外在行为同某一信息或信号,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还有,集体性的社会活动,必须遵循一定的程式和规则,否则,就不能确保社会活动的顺利进行。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常常使身处其间的人不知所措,产生各种错乱的行为,导致社会处于无序的紊乱状态。
      为了将社会建设成有序的健全的社会,就必须制定礼教,“是故夫礼,必本于天,淆于地,列于鬼神,达于丧、祭、射、御、冠、婚、朝、聘。故圣人以礼示之,故天下国家可得而正也。”[3]每一个都要找到自己的社会角色,严格地遵守与该社会角色相应的行为规范:“君子思不出其位。
      ”[4] “非礼无以辩君臣、上下、长幼之位也。”[5] (三)人类生活的不同境遇是礼之分疏与变化的根据 时代不同,区域不同,民族不同,人类生活的共同境遇就有不同的特色。相应地,礼教除了反映全人类生活的共同境遇之外,还有时代性、民族性、区域性。
      要根据境遇的变化,进行变通。“礼从宜,使从俗”[6] (四)人的需要通过礼而得以实现 背离人的需要的礼教,就丧失了存在的价值,流于虚玄或繁琐。礼教具有工具性价值,能指引人们按照正当的途径去满足自己的需要,也能有效地化解人的需要而造成的相互冲突。
      将人的主体的各种需要,通过礼正确地导引出来:“孰知夫恭敬辞让之所以养安也,孰知夫理义文理之所以养情也。”[7] (五)礼的内在精神是仁爱、正义、和谐、节制、善美、忠孝、睿智、虚静、自然、诚信十大义理。这十大义理必须具存于人,才能在行为中表现出来。
       上文选自“百度知道”。

    f***

    2006-04-04 14:05:00

其他答案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