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东北地理

首页

东北地理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06-04-01 15:27:40
  • 问什么呢?莫名其妙!!!

    骆***

    2006-04-01 15:27:40

  • 2006-03-20 21:01:19
  •   东北区的地表结构,略呈半环状的三带,外带是黑龙江、乌苏里江、兴凯湖、图们江和鸭绿江等流域低地;紧接着是山地、丘陵地;山地、丘陵地以内则是广阔的平原。
    本区的地貌类型很多,但分布很有规律。山地和平原面积大体相等。山地的岭脊高度,海拔一般在1000~1500m左右,缺少巍峨峻拔的高山。
      主要山地有两列,西侧是大兴安岭,东侧是长白山地。除两列华夏向山地外,北部还有一道北西向、新近隆起的小兴安岭。三者围成马蹄形,环抱着肥沃的东北平原。在平原的中南部,延伸一道与小兴安岭走向平行的松辽分水岭,海拔仅200多m,但它却使松花江与辽河南北分流,也是一条明显的新构造线。
      从上列四条构造线看,东北的地形略呈三面环山、平原中开的盆地轮廓。地势变化从中部向四周高起,中部为近期冲积物组成的平原,海拔150m左右,平原周围,包括松辽分水岭在内,为黄土状物质组成的台地平原。再向外,北、东、西三面是海拔300~400m的波状丘陵和600~1000m以上的中、低山地区。
       东北区自然景观形成的主导因素。东北区自然景观形成因素中,温带湿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起主导作用。冬季寒冷漫长,地表积雪时间长。春季融化湿润土壤。深厚的季节冻土与多年冻土广泛分布,阻碍了地表水与土壤水的下渗,在地势比较低缓、排水不良地段,草甸化与沼泽化现象显著。
      沼泽的广泛分布、类型多样是东北区的一个重要特征。夏季气温较高,降水集中,对植物的生长有利。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及草甸草原是东北自然景观的主要表现。 受纬度、海陆位置、地势等因素的影响,东北区自南而北跨越暖温带、中温带与寒温带,温度差异明显。
      辽宁南部≥10℃积温可达3 400℃以上,冬小麦、早熟棉花、暖温带水果可正常生长。中部大部分地区≥10℃积温在2 400~3 400℃之间,可生长春小麦、大豆、玉米、高粱、水稻、甜菜、向日葵、亚麻等春播作物,一年一熟,但有时受低温冷害影响,需根据积温及其保证率进行品种布局。
      降水量自东向西递减,长白山东南侧鸭绿江流域年降水量可达 1000mm以上,是我国秦岭-淮河以北降水量最多的地区。长白山西侧为600~700mm,松嫩平原400~600mm,大兴安岭东侧500mm,岭西350mm。作物生长季降水量一般占年降水量的80%,这对雨养农业的发展很有利。
      小麦、大豆、玉米等作物需水量一般为350~500mm,降水正常年份降水量能满足旱田作物的需要。但是年降水变率可达18%~22%,秋季变率可达30%~40%。一般松嫩平原西部及内蒙古东部多有旱灾,三江平原及松辽平原的低洼地常有涝灾。松花江、嫩江、辽河堤防建设标准不高,也易出现洪涝灾害。
      东北区冬季降雪较多,是我国降雪最多的地区,降雪日数从南向北为30天至190天以上,降雪量多,积雪稳定对冬小麦越冬和改善土壤墒情有利。降雪为开展冬季冰雪体育活动及旅游提供了条件。总之,东北地区东西、南北的水热条件差异对农业体系和农业地域分异的格局的形成奠定了自然基础。
       冻土广泛发育。冻土是东北区冷湿环境的综合反映,同时它也影响其自然环境的形成和发展。 季节性冻土普遍存在,冻结层冻结和融解时间,随各地气温而异。地表开始冻结日期,兴安山地在10月下旬,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在11月上旬,长白山地南部平原在11月中、下旬。
      融冻日期从3月中、下旬自南向北逐渐融解。土壤冻结期为4~6个月,甚至长达7个月。冻土层厚度,除东南一隅不足lm外,其他各地均在1m以上。东部山地厚1~1.5m,松嫩平原厚1.5~2.0m,大小兴安岭厚达2m以上。总之,从南向北冻结厚度逐渐加大,冻结时间逐渐加长。
       多年冻土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地区,属于亚欧大陆高纬度多年冻土区的南缘地带。其分布自西北向东南,面积逐渐缩小,厚度相应变薄。根据多年冻土的性状,可分为三带(图9.1.2):①大片连续多年冻土带,分布在大兴安岭北部以满归为中心的地区,年均温在- 5℃以下。
      冻土面积占该区70%~80%。冻土层厚50~100m,平缓的山脊上形成石海,斜坡上形成石流坡、岩屑坡、倒石堆、石河等冰缘现象。在坡脚形成冰丘及泥炭丘。雪蚀凹地、高夷平阶地等雪蚀现象比较普遍。②具有岛状融区的多年冻土带,分布在连续多年冻土带的东南,年均温-3~5℃,冻上面积约占50%~ 60%。
      融区扩大到中小河流的河床及向阳山坡,它是连续多年冻土带与岛状多年冻土带间的过渡带。③岛状多年冻土带,冻土的分布呈不连续的岛状,年均温0~3℃之间,多年冻土面积约占10%~30%,多分布在沼泽化阶地、湖泊边缘,以及植被茂密的阴坡。冻土厚10~50m,甚至只有几米。
      长白山地2 200m以上的地方也有零星多年冻土分布。 。

    花***

    2006-03-20 21:01:19

  • 2006-03-20 08:30:17
  •   什么方面的问题呀,请尽快补充,否则没法帮你啊!

    想***

    2006-03-20 08:30:17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