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首页 >
医疗健康
医院

放射治疗引起肿瘤和非肿瘤细胞及组织哪些形 态学改变?

放射治疗引起肿瘤和非肿瘤细胞及组织哪些形 态学改变?
张*** | 2016-08-26 16:35:29

全部答案(共1个回答)

    2016-08-27 17:57:29
  • 
    电离辐射的生物效应是复杂的,与辐射的种类、辐射剂量及 剂量率(单位时间内受到的辐射剂量)、组织对辐射的敏感性等 许多因素有关。电离辐射可以引起DNA断裂和解聚,使某些酶 的活性降低或丧失,还可直接破坏细胞的膜系分子结构,从而干 扰细胞器的功能。细胞在受到一定辐射剂量后可以死亡,但因细 胞特点而有两种不同的死亡方式。①增殖死亡:大多数增殖的细 胞在受到辐射后并不立即停止有丝分裂或直接死亡,而是还...

    查看全部>>

    
    电离辐射的生物效应是复杂的,与辐射的种类、辐射剂量及 剂量率(单位时间内受到的辐射剂量)、组织对辐射的敏感性等 许多因素有关。电离辐射可以引起DNA断裂和解聚,使某些酶 的活性降低或丧失,还可直接破坏细胞的膜系分子结构,从而干 扰细胞器的功能。细胞在受到一定辐射剂量后可以死亡,但因细 胞特点而有两种不同的死亡方式。①增殖死亡:大多数增殖的细 胞在受到辐射后并不立即停止有丝分裂或直接死亡,而是还能继 续进行一次至数次异常的或看似成功的有丝分裂,然后才出现变 性和死亡。在照射和细胞死亡之间的延迟期(数天至数月间)有 许多细胞增大变成巨细胞;②间期死亡:一些增殖能力低的细胞 或在大辐射剂量时,处在分裂间期的细胞可以发生立即死亡,细 胞核肿胀、固缩、碎裂和细胞溶解,故间期死亡又称即刻死亡。
    
    恶性肿瘤在放射治疗初期(少量照射后),可见肿瘤细胞及 核肿胀,有丝分裂象减少,然而异常(病理性)分裂象增加。随 放射剂量增加,出现大量单核或多核的巨细胞,可以理解为异常 核分裂的结果。此后,常可见一些具有嗜伊红浓染胞质和大而不 整形浓染核的细胞。后者的胞质内有大小不一的空泡,甚至呈气 球样细胞或空泡破裂;核呈固缩、染色质聚集于核膜下、碎裂等 表现。对辐射最敏感的肿瘤如恶性淋巴瘤、生殖细胞肿瘤、未分 化肿瘤等,经放射治疗后瘤细胞一般迅速变性坏死(即刻死亡), 而不出现异常核分裂及巨细胞等中间阶段的形态变化。近年来的 研究证明辐射可引起细胞凋亡,但是肿瘤中的大片凝固性坏死主
    
    要是由于肿瘤内的血管结构异常、循环障碍,加以辐射所致的内 皮细胞肿胀、血栓形成加重了组织的缺血坏死。
    
    电离辐射在对肿瘤起到治疗作用的同时引起邻近的非瘤组织 的反应或损伤。肿瘤间质的反应包括:①变性坏死肿瘤细胞周围 淋巴细胞浸润,甚至有淋巴滤泡形成和淋巴细胞侵入退变的肿瘤 细胞内;间质亦可有浆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浸润; ②出现大量组织细胞和活跃的吞噬现象,有许多泡沫细胞(吞噬 脂质或粘液等物质);鳞癌的角化物能引起异物巨细胞反应,鼻 咽癌有时引起结核样肉芽肿;③放疗有效时,随着肿瘤细胞减 少,癌巢变空虚,间质纤维组织和毛细血管增生,肉芽组织形 成;④小动脉发生血管内膜炎及血管周围炎,血栓形成。
    
    一般非肿瘤性细胞的抗辐射能力较强,但在放疗终了时或放 疗后,照射野中的上皮细胞、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等也可 能呈现胞体、核及核仁的肿大,核形不整和深染等现象,可能被 误认为恶性瘤细胞。区别点是,变性的非肿瘤性细胞的核和胞质 比例仍在正常范围。部分细胞变性是可恢复的。此外,处于照射 野的组织和脏器的变化,如骨髓的脂肪化、消化管的溃疡形成和 穿孔、放射性皮炎、肺炎(肺纤维化)、骨坏死、脑脊髓炎等, 既有辐射的直接作用,又有血管受损和循环障碍介导的作用。放 疗亦有可能作为病因诱发癌变,如放射治疗后的骨肉瘤。
    H*** | 2016-08-27 17:57:29 77 22 评论
    0/300

类似病状

换一换
  • 医院相关知识

  • 预防
  • 治疗
  • 症状
最新资料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热点检索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