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首页 >
医疗健康
儿科

为什么小儿易出现肠套叠


      		
g*** | 2004-11-28 04:12:48

好评回答

2004-11-28 08:44:39
灵*** |2004-11-28 08:44:39 54 2 评论
 肠套叠是小儿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多见于4~10个月的婴儿。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逐渐降低。绝大多数婴儿肠套叠是原发性的,只有2%~8%的病例为继发性。由于肠蠕动失去正常节律性,肠环肌发生持续性局部痉挛,肠近端剧烈蠕动,遂将痉挛的肠段推人远端肠腔内。发生肠套叠的常见原因如下:

  (l)解剖特点:婴儿时期回盲部系膜尚未固定完善,致使回盲部游动度过大,易发生肠套叠。

  (2)肠蠕动紊乱:...

查看全部>>

 肠套叠是小儿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多见于4~10个月的婴儿。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逐渐降低。绝大多数婴儿肠套叠是原发性的,只有2%~8%的病例为继发性。由于肠蠕动失去正常节律性,肠环肌发生持续性局部痉挛,肠近端剧烈蠕动,遂将痉挛的肠段推人远端肠腔内。发生肠套叠的常见原因如下:

  (l)解剖特点:婴儿时期回盲部系膜尚未固定完善,致使回盲部游动度过大,易发生肠套叠。

  (2)肠蠕动紊乱:当小儿发生腹泻、发热或饮食改变时,均能引起肠蠕动不协调,导致肠套叠。

  (3)病毒感染:有些学者认为小儿肠套叠的发生与腺病毒感染有关,因为腺病毒感染时,回盲部肠壁淋巴组织发生炎性增殖,邻近肠系膜琳巴结也发生肿大,压迫肠管;同时腺病毒感染时,肠运动机能常发生紊乱,使小儿易于发生肠套叠。

  (4)蛔虫感染:蛔虫所产生的毒素能刺激肠管,引起肠蠕动紊乱,从而导致肠套叠。
0/300

其他答案(共1个回答)

    2004-11-28 21:34:17
  • 一.肠套叠是小儿最常见的急腹症,婴儿发病率最高。所谓肠套叠是指肠管的一部分套人另一部分内,形成肠梗阻。
    
        临床上最常见的是回肠未端肠管顺行套入结肠(即大肠)内,构成所谓的回结型肠套叠。
    
        肠套叠有急性和慢性两类,婴儿肠套叠属急性发作,其危险在于套叠肠管如果压迫时间过长(超过24小时),会使套入的肠管血液循环受阻,可能进一步发生肠坏死,再加上肠套叠后肠梗阻所带来的变化,将威胁...

    查看全部>>

    一.肠套叠是小儿最常见的急腹症,婴儿发病率最高。所谓肠套叠是指肠管的一部分套人另一部分内,形成肠梗阻。
    
        临床上最常见的是回肠未端肠管顺行套入结肠(即大肠)内,构成所谓的回结型肠套叠。
    
        肠套叠有急性和慢性两类,婴儿肠套叠属急性发作,其危险在于套叠肠管如果压迫时间过长(超过24小时),会使套入的肠管血液循环受阻,可能进一步发生肠坏死,再加上肠套叠后肠梗阻所带来的变化,将威胁小儿的生命安全。
    
        婴儿肠套叠发病时,绝大多数病儿突然出现大声哭闹、四肢乱挣动,有时伴有面色苍白、额出冷汗,过10~20分钟后病儿恢复安静,有些病儿甚至可以安静入睡,但隔不久(约30~60分钟)后又哭闹不安,有的小孩在一小时内哭闹几次,形成阵发性哭闹,表示小儿有阵发性剧烈腹痛。与此同时,病儿常出现呕吐、拒绝吃奶等现象:哭闹过8~12小时后病儿多排出果酱佯血便或深红血水便。
    
        有些家长试图用揉肚子的办法减轻病儿痛苦,有时会无意中在右上腹或右中腹摸到一个鸡蛋大小的肿块,而且有触痛。以上所述腹痛、呕吐、血便和腹部肿块是肠套叠的四大症状。某些病儿可能没有呕吐或便血等症状,但绝大多数病儿都有阵发性哭闹,所以阵发性哭闹对肠套叠的诊断是个有利依据,应当引起家长的注意和重视。还有一些疾病也会引起阵发性哭闹,例如肠痉挛、便秘、消化不良、中耳炎、粘连性肠梗阻等;还有些病儿哭闹原因暂时不明,但以上情况均不及肠套叠的危险性大。因此为了不耽误治疗,家长对阵发性哭闹超过3小时以上的婴儿(对少数不哭的病儿只出现面色阵阵苍白或烦躁不安者要注意),尤其是该儿近日有拉稀、感冒或饮食更换等情况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急性肠套叠在小儿任何年龄中都可能发病,但都不如婴儿期那么多见。然而,只要病儿有上述类似症状者,也要及时诊治。
    
       家庭护理要点
    
    1.婴儿肠套叠来势凶猛,但如果早期诊断,95%以上的病儿可经气体灌肠法(即通过塞入直肠内的导管,注入一定量压力的气体,使套入的肠管逆行复位)治愈,且方法简单,效果显著,病儿又没有什么痛苦。
    
    2.如果到了晚期(超过2天以上),病儿出现发烧、眼窝下陷、面色不佳、口干等症状,甚至有脉搏细弱、手脚发凉等危重症状时,,不能使用简便的气体灌肠法治疗,需行急诊手术,危险性较大,所以这个病的早期诊断很重要。
    
    3.家长应当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注意观察病儿一般情况如:阵发 性哭闹、呕吐等,特别是粪便的性状(果酱样大便)。        
    小*** | 2004-11-28 21:34:17 61 8 评论
    0/300

类似病状

换一换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热点检索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