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首页 >
医疗健康
妇科
南通附件炎用什么药最好

有附件炎吃什么药


      		
f*** | 2005-11-17 19:39:48

全部答案(共2个回答)

    2005-11-17 21:54:16
  •   急性附件炎的治疗关键在于选用有效的抗生素,药量要足,时间要用够,不要见好就收,务求彻底。
    
        慢性附件炎的治疗较为棘手,不妨采取中西药物并重以及理疗等方法,单纯投用抗生素效果不佳,应配合抗炎和消除粘连的药物,例如肌肉注射糜蛋白酶,甚至应用激素,服用活血化淤的中药以及物理治疗等。
    
    
    知*** | 2005-11-17 21:54:16 49 6 评论
    0/300
  • 2005-11-17 21:52:58
  • 在女性的盆腔里,子宫处于核心地位,子宫周围的一些器官,如输卵管、卵巢等就被称为子宫的附件。因此,输卵管与卵巢发了炎就叫做附件炎。不过,输卵管、卵巢一旦发炎,炎症往往株连子宫旁的结缔组织、盆腔腹膜等,这些部位也跟着“倒霉”,结果形成输卵管炎、卵巢炎、宫旁结缔组织炎、盆腔腹膜炎等数处炎症并存,且相互影响,医生在诊断上也无法分清确切的部位,因而统称为附件炎。性生活以及与性生活有关的活动,如器具避孕、流产...

    查看全部>>

    在女性的盆腔里,子宫处于核心地位,子宫周围的一些器官,如输卵管、卵巢等就被称为子宫的附件。因此,输卵管与卵巢发了炎就叫做附件炎。不过,输卵管、卵巢一旦发炎,炎症往往株连子宫旁的结缔组织、盆腔腹膜等,这些部位也跟着“倒霉”,结果形成输卵管炎、卵巢炎、宫旁结缔组织炎、盆腔腹膜炎等数处炎症并存,且相互影响,医生在诊断上也无法分清确切的部位,因而统称为附件炎。性生活以及与性生活有关的活动,如器具避孕、流产或分娩等,都可能使致病菌乘机侵入而遭受感染。不少女性婚后就是这样中招的,如使用了宫内节育器,又不注意个人卫生,给细菌入侵开了方便之门;或过性生活闯“红灯”——经期性交,将细菌带入;或分娩、流产后抵抗力下降,病原体经生殖道上行感染并扩散到输卵管、卵巢,继而殃及整个盆腔;或淋病等性病感染后,致病菌沿粘膜向上蔓延,引起输卵管、卵巢感染而发炎。
    
      未婚女性也未必安全,事实上,近年来附件炎发病率大幅度攀升,未婚女性几乎成了主要群体。道理很简单,未婚只是减少了性接触这一传播渠道,而引发附件感染的途径还多着呢。比如长时间坐着而缺少活动,血液循环特别是下肢血脉不畅,导致静脉回流受阻,影响子宫附件的正常排毒功能而发生炎症。另外,常穿紧身裤,使会阴部不透气,阴道排泄物积聚,引发炎症,并上行而诱发附件发炎;或体内其他部位潜藏感染病灶未经及时治疗,病原菌可经血行而流窜至输卵管与卵巢作案,以结核类感染最为常见;或盆腔或输卵管邻近器官发生炎症,如阑尾炎等,也可殃及附件,这类炎症一般局限于邻近的一侧输卵管及卵巢;或性病病原体——如梅毒、淋病等潜入生殖道,比如出差住旅社,浸在共用浴缸内洗澡,坐便盆,穿浴衣等,即有受害的可能;或用水不科学,如先洗肛门再洗会阴,将肛门处的细菌带入阴道,或经期使用盆浴等,病菌也会上行侵入内生殖器。
    
       附件炎分为急性与慢性两种。急性附件炎最常见的两大症状是发热与腹痛,发热可高达38℃以上,并可伴有寒战。腹痛多表现为下腹部双侧剧痛,按压疼痛加剧,有时一侧下腹较另一侧痛感更重。慢性附件炎则无明显发热与腹痛,仅仅感觉到腰部酸胀或不适,或小腹坠胀和牵扯感,时轻时重,伴有白带增多、月经失调等症状。少数患者只有腹胀、腹泻等肠道症状,或出现尿频、尿急等尿路征候,容易使你想到肠炎或尿路感染,而使真凶漏网。
    
      附件炎一旦诊断明确,即应开始正规治疗。急性附件炎尤其不能耽误,理由有二:一是急性期治疗效果最好,容易彻底治愈;二是如果延误,形成慢性,不仅难以根治,还容易造成输卵管不同程度地粘连,招致不孕或引起宫外孕,这一点未婚女性更要注意。
    
      急性附件炎的治疗关键在于选用有效的抗生素,药量要足,时间要用够,不要见好就收,务求彻底。
    
      慢性附件炎的治疗较为棘手,不妨采取中西药物并重以及理疗等方法,单纯投用抗生素效果不佳,应配合抗炎和消除粘连的药物,例如肌肉注射糜蛋白酶,甚至应用激素,服用活血化淤的中药以及物理治疗等。
    
      预防的关键在于平时注意个人卫生及经期卫生。因炎症引起的较大的输卵管积水或输卵管卵巢囊肿,可施行手术治疗。对于输卵管阻塞造成不孕者,可施行输卵管整复手术。对反复急性发作的慢性输卵管卵巢炎、盆腔腹膜炎,经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且患者年龄较大时,也可以考虑手术治疗。此外,由于本病病情顽固,又可反复发作,常使病人精神负担较重,所以还要树立信心,保持心情舒畅,积极锻炼,增强体质,以提高抗病能力。
     
    
    
    | 2005-11-17 21:52:58 58 8 评论
    0/300

类似病状

换一换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热点检索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