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二战中参战坦克最多的战役

首页

二战中参战坦克最多的战役

1.库尔斯克会战
2.阿登反击战
3.基辅保卫战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5-08-24 18:30:31
    答案是:库尔斯克会战! 德国方面动用了2700辆坦克,其中包括首次投入使用的虎式、豹式坦克;而苏联方面则更是动用了3400辆坦克。此次战役,双方投入坦克总和之大,在世界战史上,不仅空前,恐怕也是绝后的!

    大***

    2005-08-24 18:30:31

其他答案

    2005-09-04 12:54:04
  • 库尔斯克

    a***

    2005-09-04 12:54:04

  • 2005-08-29 17:08:08
  • 库尔斯克会战!

    问***

    2005-08-29 17:08:08

  • 2005-08-26 15:21:03
  • 库尔斯克会战! 德国方面动用了2700辆坦克,其中包括首次投入使用的虎式、豹式坦克;而苏联方面则更是动用了3400辆坦克。

    思***

    2005-08-26 15:21:03

  • 2005-08-25 21:22:53
  •   库尔斯克战役!!由另外一个角度看这场战役得出的结论!
    1943年的库尔斯克会战苏军与德军在库尔斯克突出部地域进行的一次战略决战,也是人类战争史上最大的一次坦克集团会战。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苏军在库尔斯克会战中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并将这场会战称为苏军最终战胜德国法西斯的重要里程碑。
         然而,从战略战术,战术战略,双方将领的指挥艺术上角度来看,本来的胜利者应该是德国,而不是在中前已经被打废打残的损失超过100万左右(还是保守估计),甚至已经投入了所有战略预备队的苏军。      相反的德军在此战中并非像从前人们所认为的那样损失惨重,以至于元气大伤,甚至整个战役结束也仅仅阵亡了8万人。
      而且由于曼施泰因等人的艺术般的指挥,德军在战役后期胶着状态中依然保留下来了大批有生力量(战略预备队,精锐装甲军团30万)   而真正使德军最终丧失战略主动权而转入全线溃退的原因并不是德军在此次战役中将领指挥的失利,而是希特勒由于缺乏自信而导致的指挥失误(英美联军已于7月10日在西西里岛登陆,意大利的情势恶化。
      当时希特勒认为德军必须要抽调兵力到意大利和巴尔干半岛,因此“堡垒”作战可能被迫停止。但形势并不是如此严重,而且正相反德国最伟大的战术家曼施泰因则认为德军已经到了胜利的边缘,因为他手里还有整整三十万的战略预备队还没有使用,苏军此时却已经无军可调。
         但就是这一个希特勒的决定放弃了,把曼施泰因利用超乎完美的战术苦战的成果,完全丢弃。      实战:1943年7月5日凌晨2时,库尔斯克会战以苏军的大规模炮击而宣告开始。面对这一形势,德军决定改突袭为强攻,以坦克为先锋,大量步兵紧随其后。
      各路进攻的坦克排成楔型,以每平方公里100辆的密度实施冲击。与此同时,120架德国轰炸机在战斗机的掩护下对苏军阵地展开了疯狂的轰炸。坚守在第一道防线的苏军同德军展开了敌众我寡的激烈战斗,他们凭借坦克、反坦克炮,以及装满汽油的燃烧瓶给德军以迎头痛击。
      一时间,整个战场上硝烟弥漫,火光冲天。炮弹的呼啸声,震耳欲聋的爆炸声,自动武器的射击声,坦克马达的轰鸣声交织在一起,惊心动魄。   经过两天激战,苏德两军均遭到重创。到7月6日傍晚,南北两方面的德军均突破了苏军的第一道防线。然而,在随后几天的战斗中,尽管德军连续发动猛烈进攻,仍未达到完成对苏军进行合围的目的。
         7月11日,德军南线司令官曼施泰因制订了新的作战计划,决定于12日在南线对苏军发起新的攻势。至此,库尔斯克会战进入了关键的第二阶段,这也正是“最重要的阶段”。   7月12日凌晨,德SS装甲军希特勒近卫师的阵地附近传来一阵震耳欲聋的坦克马达轰鸣声,这表明,正有一支苏军装甲部队向这里进发。
      早晨5点钟左右,数百辆苏军坦克出现在阵地前沿,这些坦克多为苏T-34坦克和T-70坦克,分成40至50组铺天盖地向德军阵地冲来,坦克上还运载着步兵。见此情景,德军立即投入了战斗。   顿时,火炮、穿甲弹在双方阵地中爆炸,硝烟笼罩了整个大地。
      战斗一开始,苏军T-34坦克就径直杀向敌阵。然而,T-34坦克的76毫米口径火炮在远距离无法击中德军坦克,因此,大量苏军坦克在接近敌人之前就已经被德“虎”式坦克击毁。战斗结束后,战场上苏军坦克的残骸数以百计,苏181坦克团在战斗中全体阵亡。   所以7月12日的关键战也将不像传统观点所认为的是整个战役的分水岭,更不是德军南线全部撤退的根本原因。
         事实上,12日的战斗后,一线德军依然拥有较强的作战实力,并在以后几天的战斗中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包围了苏军的几个步兵阵地,占领了一些极有战略价值的高地,而且苏联已经无力挽回即将失败的颓势了(当时朱可夫已经在准备自杀了或者上军事法庭了承担责任了)。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德军最终在南线放弃最后的胜利,不投入预备队给予苏联以致命一击去进攻,反而全军撤退的呢?   可以认为,导致德军溃败的原因恰恰是希特勒本人。   原因就是,在苏德战场上的战役进行到白热化的时候,由蒙哥马利指挥的英国第八集团军和巴顿将军指挥的美国第七集团军在意大利的西西里岛大举登陆。
      接到这个消息后,希特勒坐立不安,他决定放弃苏德战场的会战,将军队撤出以保存实力,为防御做准备。   当时,被称为克里木之狼的德军南线指挥官曼施泰因对希特勒的决定大为不满,他认为如果坚持到底,德军将有可能包围苏第5坦克近卫集团军主力,并最终占领战略要地普罗霍洛夫卡,重新恢复42年的战线,包围斯大林各勒。
      (而且当时的事实正如曼施泰因的预料)。   然而,刚愎自用的希特勒并没有采用曼施泰因的建议,而是将曼施泰因苦心保留到最后做致命一击的SS装甲军等战略预备主力部队调离了普罗霍洛夫卡地区。   7月17日至18日,这些部队正式撤出了战场。此后,德SS装甲军希特勒近卫师被调往意大利。
         所以德军撤退的主要原因并不是失去了战斗力,而是由于希特勒丧失了继续同苏联红军作战的勇气和信心。随着希特勒这一决定的做出,德军在东线战场上最后一次争取战略主动的机会也就随之灰飞烟灭了。   注:   1。美国华盛顿特区国家档案馆的一份有关德SS装甲军的秘密文件显示。
         首先,德SS装甲军并非像史料所记载的那样拥有700余辆坦克,即使是在战役开始之前,SS装甲军也不过只有211辆具备完全战斗力的坦克。   其次,在12日的战斗中,SS装甲军也并不像人们所说的那样损失惨重。根据一份德军1943年7月13日的内部统计,SS装甲军在这场战斗后尚有163辆可以战斗的坦克,仅仅损失了48辆。
      这同苏军第5装甲军的损失比起来要小得多。      2。1984年的一本苏第5坦克集团军二战史记载,该军在12日的战斗后仅需要大修的坦克就有400辆之多。尽管书中并没有记载苏军损失的坦克数量,但这一数字已足以证明,苏军在这场战斗中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3。一些苏联时期的原始材料中甚至有这样的文字:“第5坦克集团军在这次遭遇战中损失约650辆坦克,由于无法恢复攻击能力,已将剩余坦克编入步兵连队。” 。

    老***

    2005-08-25 21:22:53

  • 2005-08-25 21:01:53
  • 库尔斯克会战~!

    狼***

    2005-08-25 21:01:53

  • 2005-08-25 17:17:31
  • 库尔斯克

    z***

    2005-08-25 17:17:31

  • 2005-08-25 16:06:04
  • 库尔斯克会战
    

    大***

    2005-08-25 16:06:04

  • 2005-08-25 10:40:31
  • 没错,是库尔斯克战役

    c***

    2005-08-25 10:40:31

  • 2005-08-25 02:06:55
  • 库尔斯克会战  

    小***

    2005-08-25 02:06:55

  • 2005-08-24 20:21:59
  • 库尔斯克——的普罗夫罗夫卡交战

    非***

    2005-08-24 20:21:59

  • 2005-08-24 17:48:53
  • 库尔斯克会战啊。德国好几个坦克师都被灭掉了。苏联几乎把周围能用的坦克都用上了
    

    ****

    2005-08-24 17:48:53

  • 2005-08-24 13:40:37
  • 库尔斯克战役
    动用坦克火炮13000 飞机12000 总兵力400万

    草***

    2005-08-24 13:40:37

  • 2005-08-24 13:14:06
  • 库尔斯克会战
    

    更***

    2005-08-24 13:14:06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