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沧州肃宁县武术戏的来历、表演形式、特点?

首页

沧州肃宁县武术戏的来历、表演形式、特点?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18-02-14 15:27:01
      宁县地处冀中腹地,京九、朔黄两条道路在此交叉过境,总面积 526平方公里,总人口33万余人,东与河间交界,北与高阳(保定)接壤,西与蠡县(保定)为邻,南与献县、饶阳(衡水)毗连。 
        肃宁县城北尚村镇是全国皮草交易集散地, 2005年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命名为“中国裘皮之都”。
      自古肃宁民间有崇文尚武习俗,古有清代武状元哈攀龙,今有国宝河北梆子艺术大师武生裴艳玲,其民间文化积淀构成了武术戏生长和传承的环境。 肃宁武术戏已有三百年历史,据传,明隆庆年间,肃宁武师张子谦率其家人,晋京卖艺,结识了南方某昆曲剧团,后又同台演出,时唱时打,多种形式不断融合,形成最初的武术戏,在北京演出时一炮打响,极受欢迎,后张子谦因故率班回到肃宁,当地百姓是喜闻乐见,因此附近的高阳、河间、沧县、盐山等地纷纷效仿,使得武术戏红极一时。
       武术戏的曲目较多,至清末民初,全县有四十多个村庄都能上演武术戏,其代表剧目有:北大史堤的《燕青打擂》、南大史堤的《三打祝家庄》、王家佐的《五宪徒五妹》、北白寺的《溪皇庄》、宋家佐的《花碧莲拿猴》、寄子庄的《满春园》、东泊庄的《骆洪勋打擂》,共计近五十个曲目,大部分老艺人相继谢世,而目前能演出武术戏的只有北白寺一个村了。
       肃宁武术戏自清初形成以来,至今已有 300年历史,几百年的发展,便形成了如下特征: 1、随着各村民俗活动的产生和发展,和村民的人才情况,各村上演的主要剧目及唱腔不尽相同,唱腔原以昆曲为主,后引进了京剧、丝弦、老调、梆子等地方戏唱腔。
       2、所有武术剧演出时,都是真刀真枪,真杀实砍,武打场面约占全剧的70%以上,而故事情节简单,唱腔粗俗,豪放短悍。演出时间可长可短。 3、乐队以打击乐为主,兼有少许民族乐器。 4、剧中所有人数上下场自始至终都是武术状态,而道白大多是本地土语。
       5、进入武打场面时,观众也可随时上场表演而且不用化妆。 6、演出场所大多在农村广场,不宜登大雅之堂。 通过以上特征,充分体现了该剧原生态性的简约美和质朴美,从而构成该剧粗犷、真实、简朴的艺术特点。 。

    1***

    2018-02-14 15:27:01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娱乐休闲 相关知识

  • 吃喝玩乐
  • 娱乐休闲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