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我与地坛描写的母爱有什么特点

首页

我与地坛描写的母爱有什么特点

我与地坛描写的母爱有什么特点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8-12-27 01:54:15
  •   首先,用无声的行动描写展示对母爱的理解。“我”出门,她每天送行伫望,但从不问我为什么?惟一一次说“出去活动活动,去地坛看看书,我说这挺好”,还是自我安慰,暗自祷告;无数次焦虑地去“园中”找“我”,不知在园中走过多少路,看到“我”在园子里,就悄悄地离去;一时寻不到“我”,“就步履茫然而急迫”;她“端着眼镜像在寻找海上的一条船”的形象,深深地刻在“我”的脑海中,流出“我”的笔端,进入读者的心灵。
      这重复多年的无声行动中,所压抑的是痛心的焦虑,而显露的则是母亲对儿子深切的理解。其次,借“我”之口,用直接的心理描写表现母爱的深度。她整日“心神不定坐卧难宁”,“兼着痛苦、惊恐”地向天祈求,祈求儿子的平安;她不断地进行自我安慰,甚至于作过“最坏的准备”,“她情愿截瘫的是自己而不是儿子”,“只要儿子能活下去,哪怕自己去死呢也行”;她又“确信一个人不能仅仅是活着,儿子得有一条路走向自己的幸福”;“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
      儿子遭遇的不幸,最痛苦的是他的母亲,最担忧的是他的母亲,这就是母爱的深度。再次,从“我”的角度,侧面烘托,写出母爱的力量。母亲送我出门,“这以后她会怎样,当年我不曾想过”;自己被命运击昏了头,“一心以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从来想不到母亲的痛苦;昔日的“倔强或羞涩”,留给自己的只是“痛悔”,而“丝毫也没有骄傲”;到最后才意识到园子里“有过我的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
      对母亲的难以遏制的痛悔、思念之情的反复抒写,正是对母爱动人力量的侧面烘托。母爱无言,深情无声,爱在行动,爱在理解,是母亲用自己博大无私的爱抚平了“我”遭受的的巨大创伤,让“我”焕发了新生,增强了活下去、活出个样子的勇气。

    戴***

    2018-12-27 01:54:15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