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牛得了口蹄疫反趋吗

首页

牛得了口蹄疫反趋吗

牛得了口蹄疫反趋吗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9-01-07 01:35:22
  •   口蹄疫(Foot—and—Motlth Disease,FMI:))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本病可快速和远距离传播,易感动物多达70余种,主要包括猪、牛、羊等主要畜种及其他家养和野生偶蹄动物。口蹄疫也可感染人,但病例很少,表现轻微。
      其主要症状是口腔黏膜、蹄冠、蹄叉、乳头和鼻镜的皮肤发生水疱和溃烂,流出泡沫状口涎。【病原】本病的病原为口蹄疫病毒,目前已知的有A、O、C、南非l、南非2、南非3和亚洲1等七个类型,各型又有若干亚型,各型病毒的抗原性不同,各型间不能互相免疫。病毒具有多型、易变性等特点,不仅在实验室内长期保存于甘油液中的A、C型可变为O型,而且在本病流行的过程中,也可能引起变异,甚至有时流行初期和末期的病毒型都有可能不同。
      因此,世界上几乎每年都有新的亚型出现。亚洲地区主要有A型、O型及亚洲1型流行,是否还有新的病毒型出现,尚待证实。 病毒为口蹄疫病毒属,粒子直径20~30nm。主要存在于病畜的水疱壁液中,在乳、血、口涎、尿粪中均能存在。病毒的毒力很强,新鲜水疱液5 000~500 000倍稀释,接种1ml于易感动物仍可发病。
      病毒在外界的抵抗力很强,在夏季堆积的粪中可存活29~33d,在冬季冻结的粪中可存活156~168d,在牛毛上可存活4周。本病毒对酸碱极为敏感,2%氢氧化钠、2%福尔与林、5%氨水和5%石灰乳消毒效果较好。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无明显的季节性。
      病畜和潜伏期带毒的动物及其俳泄物和分泌物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来源。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创伤、配种寺各种方式传播,除病牛与健康牛的直接接触,还可经病牛的唾液、乳汁、尿箕所污染的饲料、饮水、垫草、牛栏、用具及其病牛的乳制品和未加工的畜产品的间接接触而传染。
      口蹄疫发生后,经2~3d,即可波及全群,如紧急防治不严,可造成大流行。 【症状】潜伏期2~3d,最短1~2d,少数6~7d或更长。 病初体温升高达40~41℃,精神沉郁,食欲减退,反刍迟缓,闭口流涎。1~2d后,口腔唇内侧与颊部黏膜以及齿龈、舌面发生大量水疱,此时流涎增多,含有白色泡沫,常常布满嘴边。
      采食、反刍完全停止。水疱一昼夜内破裂,形成浅表、边缘整齐的红色糜烂。水疱破裂后,体温降至正常,糜烂逐渐愈合,全身病况随之好转。在口腔发生水疱的同时或稍后,蹄冠及指(趾)间的柔软皮肤也发生水疱,并很快破裂糜烂,随后逐渐结痂愈合,若糜烂处感染而化脓,形成溃疡、坏死,甚至引起蹄匣脱落。
      有时水疱发生在乳头皮肤,能引起乳腺炎,乳产量下降。本病一般为良性经过。若仅口腔发病,经一周左右即可治愈;如蹄部出现病变,病程可延至2~3周。死亡率很低,一般不超过1%~2%,此为良性口蹄疫。 恶性口蹄疫多发生于犊牛,临床上一般看不到特征性水疱,主要表现为出血性肠炎和心肌炎,死亡率很高。
      有些病牛在水疱病变逐渐愈合的过程中病情突然恶化,全身衰弱,肌肉发抖,心搏动加快,节律不齐,食欲废绝,反刍停止,行走摇摆,站立不稳,往往心肌麻痹而突然死亡,死亡率达25%~50%。【病理变化】动物死后解剖,除口腔病变外,可见食道有水疱和溃疡病灶,第一胃有糜烂和松软结节的上皮破损,胃肠均有出血性炎症。
      肺呈浆液性浸润,心包内积有混浊黏液。恶性口蹄疫时,心脏舒张而脆软,心肌呈现黄色斑纹,或不规则的小点,大小如黍粒。心内膜和心外膜有出血点。肺有水肿和气肿。【诊断】根据流行病学和病牛口腔和蹄部病变均很典型,使本病易于辨认。如为考虑预防需要,需确定血清型时,则采取病牛舌面或蹄部水疱皮,置50%甘油生理盐水中送实验室定型诊断。
       【鉴别诊断】 牛瘟:牛瘟是一种传染猛烈、死亡率很高的病毒性传染病。病牛只在舌下黏膜、齿龈及颊等处有灰色或灰白色扁平小结节,大小如粟,初较坚实,以后变软,随后小结汇合形成假膜,假膜脱落后,遗留边缘不整齐的烂斑;无蹄部病变,伴发严重的胃肠炎,急性下痢,粪便恶臭,口蹄疫一般只幼畜出现胃肠炎症状;牛瘟只感染牛发病,绵羊、山羊等偶蹄兽极少感染发病。
       传染性水疱性口炎:病牛舌面发生大水疱,流泡沫状口涎,与牛口蹄疫很相似。但本病常在夏、秋季呈地方性发生,很少流行,而口蹄疫一年四季都有流行。本病发病率很低,少见死亡;而口蹄疫发病率很高,可达95%以上,幼畜的死亡率高。本病能感染牛、马、骡、驴、猪、羊,而口蹄疫不能感染马、骡、驴。
      【预防】本病重在预防,发现疫情后及时采取综合性防疫措施。主要措施有: 1。未发生口蹄疫时的预防措施
    (1)严格执行卫生防疫制度,保持牛床、牛舍的清活、卫生;粪便及时清除;定期用2%苛性钠对全场及用具进行消毒。
      
    (2)加强检疫制度,保证牛群健康。不从病区引购牛只,不把病牛引进入场。为防止疫病传播,严禁羊、猪、猫、犬混养。
    (3)定期接种口蹄疫疫苗。 2。已发生口蹄疫时的控制措施 (1)当牛场发生疑似口蹄疫时,尽快确诊,并及时上报兽医和监督机关,建立疫情报告制度和报告网络,按国家有关法规,对口蹄疫进行防制。
       (2)及时扑杀病畜和同群牛只,在兽医人员的严格监督下,对病畜扑杀和尸体无害化处理。 (3)严格封锁疫点疫区,消灭疫源,杜绝疫病向外散播。粪便、垫草堆集发酵处理或烧毁,牛舍地面、用具等用1 9/6~2 9/6氢氧化钠溶液或lO 9/6石灰乳或1%~2 9/6福尔马林液喷洒消毒。
      对疫区与受威胁区的牛,普遍采用相同病毒型号的口蹄疫疫苗进行紧急预防注射。疫苗注射后14 d可产生免疫力,免疫期半年左右。
    (4)疫区内最后一头病畜扑杀后,经一个潜伏期的观察,再未发现新病畜时,经彻底消毒,报有关单位批准,才能解除封锁。
       【公共卫生】人患本病,主要是与病牛接触,给病牛挤奶或饮用食用病牛的生奶及奶制品而感染,出现体温升高,口腔黏膜、舌、手、足和面部等处发生水疱,有的病人表现头痛、呕吐和腹泻等症状。小儿发生胃肠卡他,严重者心肌麻痹而死亡。 当牛群发生口蹄疫时,必须严加注意人的防护,非工作人员不准接触病牛,以防感染和散布病毒。
      以上文章来自;山东肉牛富民牧业。

    春***

    2019-01-07 01:35:22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