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胡服骑射”的由来?

首页

“胡服骑射”的由来?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19-04-19 10:52:54
    赵武灵王的军事变法政策
    简单的说就是把原来的宽袍大袖的服装改称简洁的胡服,便于作战,学习胡人骑马射箭的作战方法,主要是机动部队即骑兵
    这一政策使得赵国在短时间内强大起来
    可惜赵武灵王自己的下场很惨
    

    我***

    2019-04-19 10:52:54

其他答案

    2019-04-19 11:07:37
  •   赵武灵王是赵国的一位奋发有为的国君,他为了抵御北方胡人的侵略,实行了“胡服骑射”的军事改革。改革的中心内容是穿胡人的服装,学习胡人骑马射箭的作战方法。为此,他力排众议,带头穿胡服,习骑马,练射箭,亲自训练士兵,使赵国军事力量日益强大,而能西退胡人,北灭中山国,成为“战国七雄”之一。
       相传,邯郸市西的插箭岭就是赵武灵王实行“胡服骑射”,训练士卒的场所。 战国时,今河套地区属赵之云中郡九原县地。杰出的社会改革家赵武灵王,曾一度君临北至阴山西达高阙塞的西北边疆地区。 赵武灵王即位的时候,赵国正处在国势衰落时期,就连中山那样的邻界小国也经常来侵扰。
      而在和一些大国的战争中,赵国常吃败仗,大将被擒,城邑被占。赵国眼看着被别国兼并。 赵国地处北边,经常与林胡、楼烦、东胡等北方游牧民族接触。赵武灵王看到胡人在军事服饰方面有一些特别的长处:穿窄袖短袄,生活起居和狩猎作战都比较方便;作战时用骑兵、弓箭,与中原的兵车、长矛相比,具有更大的灵活机动性。
      他对手下说:“北方游牧民族的骑兵来如飞鸟,去如绝弦,是当今之快速反应部队,带着这样的部队驰骋疆场哪有不取胜的道理。” 为了富国强兵,赵武灵王提出“着胡服”“习骑射”的主张,决心取胡人之长补中原之短。可是“胡服骑射”的命令还没有下达,就遭到许多皇亲国戚的反对。
      公子成等人以“易古之道,逆人之心”为由,拒绝接受变法。赵武灵王驳斥他们说:“德才皆备的人做事都是根据实际情况而采取对策的,怎样有利于国家的昌盛就怎样去做。只要对富国强兵有利,何必拘泥于古人的旧法。” 赵武灵王抱着以胡制胡,将西北少数民族纳入赵国版图的决心,冲破守旧势力的阻拦,毅然发布了“胡服骑射”的政令。
      赵武灵王号令全国着胡服,习骑射,并带头穿着胡服去会见群臣。胡服在赵国军队中装备齐全后,赵武灵王就开始训练将士,让他们学着胡人的样子,骑马射箭,转战疆场,并结合围猎活动进行实战演习。 公子成等人见赵武灵王动了真的,心里很不是滋味,就在下面散布谣言说:“赵武灵王平素就看着我们不顺眼,这是故意做出来羞辱我们。
      ”赵武灵王听到后,召集满朝文武大臣,当着他们的面用箭将门楼上的枕木射穿,并严厉地说:“有谁胆敢再说阻挠变法的话,我的箭就穿过他的胸膛!”公子成等人面面相觑,从此再也不敢妄发议论了。 在赵武灵王的亲自教习下,国民的生产能力和军事能力大大提高,在与北方民族及中原诸侯的抗争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从胡服骑射的第二年起,赵国的国力就逐渐强大起来。后来不但打败了经常侵扰赵国的中山国,而且夺取林胡、楼烦之地,向北方开辟了上千里的疆域,并设置云中、雁门、代郡行政区,管辖范围达到今河套地区。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是我国古代军事史上的一次大变革,被历代史学家传为佳话。
      特别是赵武灵王以敢为天下先的进取精神,在中原王朝把少数民族看作“异类”的政治背景下,在一片“攘夷”的声浪中,力排众议,冲破守旧势力的阻挠,坚决实行向夷狄学习的国策,表现了作为古代社会改革家的魄力和胆识。赵武灵王不愧是一位值得后人纪念和效法的杰出历史人物。
       胡服骑射--林胡和楼烦 先秦时,这两族与鬼方等族同时出现在商周以北。据《伊尹朝献商书》记载:楼烦居商正北。《史记》中也记载:春秋时期晋北(今山西北边)有林胡、楼烦。可见林胡、楼烦是内蒙古自治区中部最古老的原始部族。 战国时期,七强争雄,燕赵两国为割据地盘,经常以武力兼并四邻。
      由于林胡和楼烦比较弱小,迫于燕赵的压力,他们一迁再迁,先从晋北迁到燕北,又从西南迁到赵北。公元前三零六年,赵武灵王打败林胡,林胡从属于赵。林胡的在战国时期的活动地区在今大青山以南黄河以东地区,主要是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清水河一带。赵武灵王臣服林胡后,“礼服”楼烦,征集了他们的军队。
      这样,把林胡、楼烦两国上千里的土地并入自己版图,设置中、雁门、代三郡治之。而且筑了从今河北宣化沿阴山山脉西行,直达今河套五原以北狼山缺口止的长城,以之来达到巩固土地、防御北胡的目的。 赵孝成王时,赵国大将李牧大破匈奴十余万骑,同时降服林胡。
      从此以后,林胡的名字便消失了。但楼烦仍然存在,活动在鄂尔多斯地区。 战国后期,活跃在河套地区的匈奴兴起,占领黄河以南的河南(鄂尔多斯地区)地区,楼烦从属于匈奴。秦灭六国后,秦将蒙恬收复“河南地”,楼烦又归在秦的统治下。秦被灭后,匈奴东灭东胡,西击月氏,南下吞并楼烦白羊河南王,在将近一百年的时间里,楼烦一直隶属于匈奴。
      西汉武帝年间,汉将卫青率大军于公元一二七年重新夺回黄河两岸的河套地区后,楼烦并入汉朝,从此楼烦不复为国。 林胡和楼烦,是以畜牧业为主要经济生活的游牧民族。林胡、楼烦所盛行的“胡服骑射”,很受中原各族的欢迎。赵武灵王曾在呼和浩特市东南的大黑河东岸,训练骑兵,把只宜于平原作战的兵车变为轻快的、突击力很强的骑兵。
       林胡和楼烦人散居塞内,或并入匈奴,或融入汉族,渐渐地从历史舞台上消失。 。

    赵***

    2019-04-19 11:07:37

  • 2019-04-19 10:47:23
  •   赵国在战国长期未得势一大部分原因是赵国并未能把大部分国力放在争霸上。赵国当时是中原地区阻挡匈奴的第一屏障,长期以来一直与匈奴作战。胡服骑射后赵军的精锐特别是骑兵当是一流。胡服骑射后,赵武灵王就曾率兵驱逐匈奴,拓地千里,一跃而为与秦国一争战国一霸的强国。
      只可惜的是,秦赵长平之战,秦国尽坑赵国降兵,胡服骑射的所有精锐部队,大部分全军覆没,从此赵国也只有小打小闹的分了。而坑兵四十万这一残忍的决定条件便是,若放回这四十万赵军精锐,赵国还是能和秦国一争战国超霸。这时赵国的名将,当是廉颇,当然还有乐氏父子。
      而赵武灵王也是一个好统帅,可惜的是最后因为儿子夺位,活活饿死,这一点倒是跟齐恒公十分相像。   除此之外,燕国乐毅变法后所训练出来的新军也值得一提。燕国骑兵重在轻,灵,便。与秦国相反,所谓轻骑兵。这支部队的战斗力的表现,当是与齐一战。当时燕国几乎把齐国灭掉,想想,当时齐国正是兵力最多的时候啊,战国兵力无人过其,整整六十万的大军啊!乐毅统兵,连下齐国七十余城,最后只剩下即墨等二三小城。
      若非老燕王归天,新燕君不信任乐毅而调离乐毅的话,战国第一个被灭掉的大国,当是泱泱大齐。只可惜乐毅去燕归赵后,燕国再也无将。堪称有兵无将也无用啊。   楚国之流,吴起变法不久,几乎没有新军,唯一的一支新军是屈原训练出来的,屈氏在楚国是几大支柱部族之一。
      只可惜这支新军在与秦国的战斗中,全军覆没,当然,秦国也没有占到便宜,秦国损兵六万,楚国八万新军,无一生还。   韩国中间有过一次审不害变法,但是说白了,那是严整吏治,并非变法。而那一点儿的新军,也随着变法失败而灭亡。   战国时期,单兵作战,可能战斗力最强的倒还是齐国。
      齐人尚武,好斗,特别是齐泯王田地时兵力最多,单兵作战也最强。 。

    B***

    2019-04-19 10:47:23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历史学 相关知识

  • 教育培训
  • 教育科学
  • 教育考试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资料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