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重罪轻报?

首页

重罪轻报?

1 圣贤人教我们,好的事情要隐藏,不要让人知道,你这个善就愈积愈厚;恶的事情要宣扬让人知道,别人知道了,轻贱你,责备你,你这个罪就报掉了。所谓是“重罪轻报”,罪报掉,好!

2 现在人不一样,行一点小小的善事,巴不得人家知道,到处宣扬;人家看到他,称赞几句,善福立刻就报掉了;造的恶深深地隐藏着,不让人知道,结果恶愈积愈厚,善没有了。这会招来什么样的果报,我们想想就明白了。

3 我们这一生行善,还受人侮辱、受人陷害、受人糟蹋,有没有得善报?有,过去生中许许多多不善的恶报,我们佛门讲“重罪轻报”,报掉了。别人侮辱我们、陷害我们、糟蹋我们、轻贱我们,我们常讲,统统都是替我们消业障。

4 经上讲,我们无始劫以来造的罪业很重,我们真正发心努力修学,还受人糟蹋、被人轻贱,这个罪就报掉了。这个轻贱就是报,换句话说,重罪轻报,所以受人糟蹋、被人轻贱,这并不是一个坏事情。

5 讲到重罪轻报,这里有一个活生生的例子。我出家的时候,有一个同参道友,台湾的广化法师,很多人认识。他出家前,是在军中管钱财的,他告诉我,他一天吃一只鸡,吃了好几年,恐怕至少吃了一千只以上!

6 学了佛之后,知道自己杀业很重,感到很后悔,所以他持戒持得很严。我们出家同学当中,讲戒律,都没有广化持得严。有一天他在洗澡的时候,那些鸡突然出现,几百只鸡往他身上飞,他这里躲,那里躲,结果在浴室里面跌了一跤,腿跌断了。

7 他把这个事情告诉我,他说他自己很清楚,这是“重罪轻报”!幸好他有修行,只是受一生残废的果报;如果不是学佛,不是认真持戒修行,那个果报就更严重了。这是“重罪轻报”摆在我们眼前的例子,我们看得清清楚楚。

8 唐朝玄奘大师圆寂的时候,他生病,有学生就问他:“您老人家修行有这么好的功夫,一生翻译这么多经典,有这样大的功德,怎么走的时候还生病?”他说那是无始劫以来的罪障,在这一次病痛当中,所有罪障都消除了。这就是佛法里头常讲的“重罪轻报”!

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
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

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12-04-04 01:32:59
    现在这个社会,善良被当成虚伪,自私被当成人性,社会不变,无论怎样都是错。

    考***

    2012-04-04 01:32:59

其他答案

    2012-04-04 14:27:45
  •   佛教如何看待善恶
      佛教善恶的标准是什么?从善恶的概念界定讲,导致快乐的思想行为是善,导致苦难的思想行为是恶 。
      从思想感情来说,贪心、嗔恨心、不分善恶的无明心,我执256、法执257等邪见,嫉妒心、傲慢、自私等属于恶;无贪心、无嗔恨心、无无明邪见、知羞耻心、平等心、慈悲心、自知自律心、尊敬爱护众生心等都属于善心。
         从行为方面讲,杀生、盗窃、淫乱、说谎、挑拨离间、恶言伤人、拨弄是非等违背道德和法律,危害社会和众生的一切行为都属于恶行;不杀生、不偷盗等十善行,遵守道德、法律,做有利于社会安定、繁荣、昌盛、众生幸福快乐的一切行为都属善行。   小乘和大乘佛教在善恶的标准方面有所不同,小乘认为:不伤害别人的行为是善行为;大乘则认为不伤害别人并不等于有利于众生,善的标准应该是有利于众生,使一切众生得到幸福和快乐。
         佛法是如何定义善恶行为的呢?首先,善的行为能给自己带来利益和安乐。比如布施这种善行,既能帮助我们克服自身的贪心和吝啬,使人格得到净化,还能招感未来福报。其次,善的行为不仅对自身有利,更能对其他众生有所利益。仍以布施为例,我们在自己受益的同时,也给被帮助的人带去利益。
      衡量一种行为是否属于善行,可以用这两个标准检验。   有些行为虽能带来眼前的快乐和满足,却不能使人格得到提升,不能给未来生命带去利益,甚至会造成过患,则不能称为善行。所以,佛教评判善恶行为的标准,不仅看现前产生的苦乐,更要看它对未来生命的延续是否有益。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今天我在这里给大家讲一讲善恶的区别。谁都会说 “要行善、要断恶”,但是,善和恶很难分辨。你觉得这是善,实际上这也许是个恶;你觉得这是恶业,实际上也可能是个善业。
      我们一定要把善恶分清,什么叫善?什么叫恶?善恶的标准在哪?我们都会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丝毫不虚。你行善了,一定会有善报;你做恶了,一定会有恶报,感受不好的结果。这个善恶的标准在哪里呢?区分善恶的标准有很多种,小乘里讲的、大乘里讲的、密乘里讲的都不完全相同。
         因贪嗔痴而发生的一言一语、一举一动,包括每一个起心动念,一切都是恶。在不贪、不嗔恨、不愚痴的状态下,一言一行,包括每一个起心动念,一切都是善。这是大乘、小乘、显宗、密宗共同承认的善恶的标准。   小乘里、大乘里、密乘里讲的善恶也有不共同的。
      小乘里讲,为世间法、为暂时的利益而做的一切,都是恶;为了自己解脱、了脱生死,为了寂静涅磐而所做一切,都是善。这是小乘所讲的善恶的标准。大乘里讲的,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恶;为了他人、为了众生所做的一切,都是善。这是大乘里讲的善恶的标准。而在密乘里,能将一切境、一切人都观为清净圆满,这才是善。
      如果有不清净、不圆满的想法和念头,在这样的念头中做一切事,都是恶。   小乘里,特别强调不能对世间法有贪念和染着。大乘里,特别强调不能自私自利。密乘里,特别强调不能有不好、不圆满、不清净的念头,一切都本来圆满,本来清净,一定要这样观。如果有不好的、不圆满、不清净的念,都是恶。
      善恶的标准一个比一个高,修行的层次也是一个比一个高。善恶的要求一个比一个严格,一个比一个圆满。这些一定要弄明白,否则我们怎么行善断恶?连善恶的标准都没有明白,不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那你怎么取舍善恶?很多人都很迷茫。一定要弄明白这些善恶的标准。
         现在很多人认为自己很善良,但是还有诸多如意、不顺利,就开始埋怨,开始怀疑,开始产生这些不好的念头和想法。原因是什么?不懂善恶的标准,不明白什么叫善、什么叫恶,所以不会行善断恶。   这都是佛法里讲的善恶。还有一般的善恶,即断十种恶业,行十种善业。
      要获得人身,必须具备很多条件,其中有一条,就是在皈依三宝的基础上断恶行善,这里指的“断恶行善”是一般的善恶,不同于刚才我讲的那些善恶标准。   什么是一般的善恶?要断十种恶业、行十种善业。在皈依三宝基础上,有皈依的戒律,才能获得人身,才能获得人天的福报。
      什么叫断恶?什么叫行善?我以前也讲过,这是一种决心。不杀生,这不叫断恶;去放生,这也不叫行善。那什么是行善?什么是断恶?能从内心里下决心:“我从今以后,纵遇命难也不杀害众生的生命。”这叫断恶。“我从今以后,全力以赴、尽心尽力地爱护自他的生命。
      ”这叫行善。没有这两个决心,光不杀生,光去放生,这不叫行善断恶。   我今天为什么讲这个?现在很多人连一般的行善断恶都没有,更别说佛法里讲的行善断恶了。小乘大乘,及显密共同的善恶,一般人做不到,有修行的人才能做到。我们很多人,连一般的人身都得不到,连人天的福报都没有。
      你虽然做了很多功德,也没有去做恶业,但是你实际上连一般的行善断恶都没有,你不能获得人身,连人天的福报都没有啊!   身有三种恶业:杀生、偷盗、邪淫。口有四种恶业:妄语、恶语、离间语、绮语。意有三种恶业:贪心、害心、邪见。要断十种恶业,行十种善业,包括断除杀生,爱护自他生命;断除偷盗,做布施;断除邪淫,受持戒律;不妄语,说谛实语、真话;断除恶语,说悦耳语、好听的话;断除离间语,化解怨恨;断除绮语,念佛持咒;断除贪心,持舍心;断除害心,修饶益心;断除邪见,修正知正见。
      这都是要求从内心里立下誓言,从内心里下决心、做决定。   这都是一般的行善断恶,很多人连这个都没有做到。只是不杀生,没有下决心;只是放生,没有下决心。从内心里要立下誓言啊!否则不叫行善断恶!断除偷盗也要心里立下誓言、下决心,“从今以后纵遇命难也不偷盗、不占别人的便宜”,“从今以后我尽心尽力,全力以赴的做布施”。
      邪淫也是,仅仅是不邪淫不叫断恶。从心里立下誓言、做决定,“从今以后,纵遇命难也不做邪淫这些事”,从心里头下决心、做决定,“从今以后全力以赴、尽心尽力地受持戒律”。戒是不应该做的,律是应该要做的。心里没有立下誓言,没有下决心作决定的话,你虽然不杀生了、吃素了,实际上还没有真正断恶行善。
      你心里立下誓言了、下决心做决定了,这才是真正的断恶行善。现在很多人都没有做到断恶行善,连善恶的标准都不知道,盲目地“行善断恶”,盲目地学佛修行,这都是没有意义的,不可能解脱,也不能成佛。   心的转变是最重要的,心转变了,一切都会转变。我们持咒念佛、诵经打坐都是为了转心,如果你心没有转过来,念没有转过来,这都没有太大的意义。
      别浪费时间了,不要再荒废光阴了!真的,从内心里不要再那么愚痴颠倒。佛已经告诉我们了,上师已经告诉我们了,怎么念还是转不过来呢?怎么还醒不过来呢?   现在很多人学佛修行根本不是为了解脱、成佛,都是为了暂时的利益、世间的琐事,身体、家庭 事业等种种的事情。
      这不是真正的学佛修行,不可能得到任何的利益,别做这些梦了。   的确,我们都需要健康长寿,需要家庭和睦,需要工作顺利,需要一切圆满,但是我们不能刻意求这些,不能为此而奔忙,不能特意为了这些而学佛、念佛、诵经、持咒。你特意求这些,根本不可能得到。
      那怎么办?我们完全为了解脱、为了众生而学佛、修行、念佛,这样的话,健康长寿这些世间的名闻利养自然就有。如果刻意去求的话,这就错了,你永远达不到目的,我们把这个念转过来,一定要为众生。为了自身解脱而学佛修行,不是大乘修行者;为了自己成佛而学佛修行,也不是大乘修行者。
      为了一切众生,这才是真正的大乘佛法,真正的大乘修行者,这样我们才能彻底解脱、究竟圆满。   火没有点,你想得到灰是不可能的。你要的是灰,你得把火点上啊,才有灰。火没点上,灰从哪里来?为众生、饶益众生,是火,把这个火点上,自己的这些私事——身体健康、家庭和睦、工作顺利、一切如意,这都是灰,自然而然就有了,不要也有了。
      很多大德高僧都是这样的,他们不要名誉、利养,然而这些自然而然就来了,想躲也躲不开,不要也来了,没办法。世间的这些人,从小到老,从早到晚,为了这些天天奔忙,却始终达不到自己的愿望和目的,所以不能刻意去求这些。在佛菩萨面前,我们念佛持咒的时候,不要特意求这些,一定要如理如法的,把心胸打开,心量大一点,目光广一点。
         比如说痛苦和快乐。你执着痛苦而想逃避,这本身是个痛苦,你永远脱离不了这个痛苦;你执着于快乐,想追求快乐的时候,这本身是个痛苦,你越追,快乐离你越远,你越得不到快乐。我们不执着于快乐,不去追求快乐的时候,快乐就来了。我们不执着于痛苦,更不想逃避痛苦的时候,痛苦自然而然就远离你了,这本身是个大快乐。
      这是一种方法。   我们要为众生,要饶益众生,这样我们才能解脱,才能达到我们的目的、实现我们的愿望,才可能过一个平平安安的日子,自由自在的生活。这不是我们很多人都要的吗?“我想有自由自在的生活,我想平平安安的过日子。”但是你心不平,哪有平安?心不自在,哪有自在?心自在了,才有自在;心平静了,才能平安。
      佛讲“愚痴颠倒”,你看,我们想要快乐,但是我们所做一切都是痛苦的因,不是快乐的因;我们都不愿意感受痛苦,但是我们所做一切都是痛苦的因。我们所想和所作所为都是背道而驰的,我们都想快乐,但是不会行善,这就叫颠倒!   念转过来,不要特意地去追求什么;如果你刻意去求的话,这本身就是个障碍。
      你总想为健康,总怕生病,这本身是个障碍——障碍了你的健康。为什么这么说?它障碍了你得心灵的健康。你这样患得患失、烦恼痛苦,你的心灵已经不健康了;心灵不健康了,身体就自然会受到伤害。平安也是,你总想得到平安,怕出事,这也是一种患得患失,它本身是个障碍。
      执着、患得患失,会烦恼痛苦,以致于我们很难解脱。   勇敢一点,怕什么啊?身体有病了,想从中解脱的话,你心别慌。第一你要相信自己的因果,第二你要知道这是个机会。机会来了,心里不能害怕、难过、着急,你应该高兴。消业的机会来了,还债的机会来了,修行的机会来了,你不应该逃避,应该面对,勇敢地面对。
      好好忏悔,好好修,发慈悲心,给所有的众生,尤其是给那些冤亲债主,然后修自轻他重的慈悲心。   这世界上有病的众生很多很多,你代替他们受苦受累,愿把所有的病苦等都拿到自己身上,为众生受苦受累,这叫自轻他重菩提心。这些机会来了,你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珍惜这个机会,甚至去做。
      这样,你的病很快就会恢复,你很快就会解脱。这是方法啊!这种方法叫佛法,这是解脱病苦的方法。你想解脱病苦,早日恢复,你就不要特意去想这些,而是要按照刚才所说的那样去做,你真做到了,不可思议的事就会发生了。这是心转念转,念转了,业障就消了;业障消了,病就没有了。
      病苦是因业力所现,因业力所感,业力没有了,哪还有这些显现,哪还有这些感受啊?   我说过,事都是好事。这样好好的学,一切都会好,自然而然就好。你发大心、发大愿,就有清净心的力量,清净愿的力量。你有个清净的愿力、清净的心,一切都会吉祥圆满,一切都会好,这就是力量,这个力量胜过任何的力量。
      清净心的力量是最大的、最广的、最好的,用一颗清净心来对待一切,你就会胜利。   我们现在也发心发愿,但是不清净,私心杂念没有去掉。今天发这个心、明天发这个愿,但是这个“我”始终没有去掉,这些杂念始终没有去掉,你所发的心、你所发的愿不清净,不清净的话,就没有什么力量了。
      清净心是佛,有佛的力量;不清净是凡夫,凡夫哪有力量啊?   发清净的心、发清净的愿也很难,从基础修,修出离心、修菩提心、有证悟空性的智慧才能做到。因为那个时候才去掉了“我”,才去掉了妄想分别这些杂念,之前无法去掉啊!真的,别再自欺欺人。   我先问:你是不是真想解脱的人啊?你是不是真想成佛的人啊?现在很多人都是假的,不是真心想解脱,不是真心想成佛,就像刚才说的,学佛修行都有目的,有追求,都为暂时的一些利益、名闻利养,很多人都是为了健康,为了平安,为了顺利,为了赚钱发财。
      别做这些梦!不可能,别想了!如果可能,也是暂时的,暂时有点收获,但是这都会变。你得到的不是恒常的、不变的;都是世间的,都会变;不是无漏的,都是有漏的。那怎么办?你别为自己,你得为众生,饶益众生,心胸打开,去圆融,去容纳。能圆融一切,容纳一切,心地变得如如不动,那个时候才有恒常不变的健康长寿、恒常不变的幸福快乐,名闻利养都是恒常不变的,自然而然就有了。
      都是虚空藏嘛!要什么就有什么,源源不断的。这都不是有漏的,而是无漏的;不是短暂的,而是恒常的。短暂的这些,都是一种痛苦。   世间的福报都离不开痛苦,很多都是痛苦的因和痛苦的果。你看看,有家也是痛苦,没家也是痛苦;有钱也是痛苦,没钱也是痛苦;有权也是痛苦,没权也是痛苦。
      哪个不是痛苦啊?都想的开一点,世间上没有完美,想开了、想通了就是完美。不缺这个缺那个,不要这个要那个,这不都一样嘛!有欲望就有失望,有盼望就有绝望。这都是相对立的。你觉得快乐,有快乐就肯定有痛苦。   什么叫大快乐?我们平时所说的快乐,都是跟痛苦相对立的快乐,这不是真正的快乐,这本身就是种痛苦。
      那什么是真正的快乐?真正的快乐,是超越凡夫、超越世间、超越轮回的一种快乐,这个快乐是不可说的、不可喻的、不可言的。我们现在用大快乐来形容,实际上是无可形容的,只能用“大快乐”来大概地说明。   真正的快乐不可言、不可喻,是我们这些凡夫人从来没有感受过的。
      现在我们所认为的快乐都不是真正的快乐,我们愚痴颠倒,把苦当成乐,把假当成真。我们所认为的这个真也不是真正的真。什么是真相、真理?这些都已经超越了我们的思想和范围,是通过修行而得的内心的一种觉受,这都是不可喻、不可言,我们想不到、说不清、无法表达的。
      就像哑巴吃糖块一样,他知道这个糖块的味道,但是他无法说出来。我们通过修行,最终有一种觉受,会得到一种快乐,这个快乐就像哑巴吃糖块一样,是不可喻、不可言的,无法能够说清的。   心经里也讲“色既是空,空既是色。”我们现在讲,色就是有,空就是没有。
      我们凡夫人能够了知的这个“有”和“没有”是无法双运的,无法合二为一的。因为色是有,空是没有,有和没有是相反的,有就不是没有了,没有就不是有了。在同一个时间、地点里,对同一样东西而言,有和没有是矛盾的,不能说“也有也没有”。凡夫人的思想就是这样的,都是矛盾冲突。
         一切法的真相和真理,有和没有是双运的,合二为一的,是一体的。这个有和没有已经超越了我们凡夫人的思想范围,不是我们所想的有和没有,也不是凡夫人境界里的有和没有。站在凡夫人的境界里,就不能说有和没有是一体的;站在佛的境界里,可以说是一体的。
      这是一切法的真相和真理,我们现在用真空和妙有来形容。色是有的,这是妙有;空是没有,但这是真空,是体空。一切法的体是空的,相是有的,这个空是真空,有是妙有,这两个可以双运的,一体的。   现在很多人又不懂装懂,“不能观想啊,这不是着相嘛!”观想不是着相,你什么也不想在那里呆着,这才是着相。
      你什么也不想,不想那些事、那些人,你就以为没有着相似的,实际上这就是着相。特意不想,这就是着相。有相才有无相,相离不开空,空离不开相;相本身是空,空本身是相。我们从相上修,才能体悟空。没有相怎么体悟空啊?没有相的这个空是单空,这不是真相,不是实相,也不是我们的本性,也不是一切法的真相和真理。
      我们通过仪轨观想,这才是真正的修实相,是真正修真相真理的。不着相不是要离开相,不是要远离相。没有相,你怎么体会这个空?有相才有空,相的体才是空。你没有相,这个体空从哪里找啊?找不到!观想不是着相。不管你是执着于这个空,还是执着于这个相,这都是着相。
      不执着于空,也不执着于相,这才叫不着相。相是不障碍,执着才是障碍。这些都一定要弄明白、搞清楚啊!   我希望都能从基础开始,别认为自己很有修行、很有知识,就不好意思下来。都下来吧!从基础开始修,扎扎实实的。我不是针对一两个人说的,而是针对所有的人,包括我自己。
      我们要好好的观察自己,自己最清楚自己,相续中有没有这些心——出离心、菩提心、证悟空性的智慧?如果没有的话,别装修行者,别装成就者,别装菩萨!“我是老居士,都叫我老居士、老菩萨,我现在哪好意思从基础修啊?”太可怜了!也有这样的人啊,知道自己修行不够,但是不好意思下来,从基础开始修。
      多可怜啊,多愚痴啊!还在那边装修行人,装成就者,装老居士,装老菩萨。哪有你这样的老居士、老菩萨,内心里面那么的肮脏,都是自私自利,都是我执我爱,都是自以为是!谁也不听,自己说了算,那么自私地学佛修行,这种人今生也不会有好的结果,来世只有一个下场,就是金刚地狱。
      希望你再仔细的看一看《轮回过患》,看看地狱的痛苦,有一天你真的下地狱感受地狱的痛苦的时候,你能受得了吗?这不是儿戏,不是笑话,这都是事实啊!轮回的过患、地狱的痛苦都是事实啊,还在那边装老居士、老菩萨!但是众生就是这样,没办法,佛说过,众生难度。
      众生特别刚强难度,特别难以教化。傲慢心、嫉妒心那么多,根本看不出来自己的毛病,更不敢改自己的毛病。别人有修行了,他就心里不踏实,心里头老嫉妒。你看,贪嗔痴慢疑等等所有的这些烦恼都束缚着他,多累啊,多苦啊!什么“面子、面子”,还要这个“面子”?!你快要下地狱了,还讲这个“面子”!我说的都是实话啊,不要这样,从基础开始好好的学修。
         没有出离心、菩提心、证悟空性的智慧,不可能做得到“清净平等随缘自在念佛”,不可能做得到万缘放下、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没有出离心、菩提心和证悟空性的智慧,念咒、修本尊不可能有成就。修净宗、禅宗、密宗的人很多,净宗里念佛求往生,这是“清净平等自在随缘念佛”, 才能往生,不是一般的念佛。
      不是你光说“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就能往生。都说“禅宗殊胜,还是修禅宗吧。”禅宗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明心见性,没有明心见性,无法修禅宗。如果没有出离心、慈悲心、菩提心,无法明心见性。现在很多人都修密宗,念咒修本尊,说“我修的是什么什么本尊。
      ”在五种圆满的基础上,通过两个次第才能修本尊,不通过出离心、菩提心和证悟空性的智慧的这些修法,无法能够做到。你对世间的贪恋心还没有断,还在贪着这些琐事,没有修菩提心,那么自私自利,能成佛吗?哪有这样的佛啊?这是不可能的!   都会说“放下,放下”,能放下吗?放下,不是放弃啊!有智慧、有修行的人,大成就者才会放下,才能放下,不是谁都会放下,谁都能放下的。
      一说“放下吧”,很多人就都放弃了。遇到什么事,谁都会说“随缘吧”,随缘,谁都能做到吗?一说随缘,就都随便了,没有责任感,不认真。造业啊,正在造业啊!随缘是随便吗?这个特别严重!随缘,不是随便,有大修行、有大智慧的人才会做,才能做到。又都会说“别执着,别执着”,什么叫别执着?有大智慧的人、登地以上的菩萨才会做到。
      一说不执著,就“别想了”、“别做了”,不执着不是不想,不执着不是不做。都会说,都不会做,都没有明白。别这样欺骗自己。   你是想解脱、想成佛吗?如果真想解脱、真想成佛,你必须要脚踏实地好好的学修,从基础开始,先把出离心修出来,再把菩提心修出来,然后把证悟空性的智慧修出来。
      出离心是什么?对世间没有贪恋,真想解脱,这叫出离心。菩提心是什么?没有私心,不为自己,只为众生,只有饶益众生的心,这叫菩提心。什么叫证悟空性的智慧?一切能看得如幻如梦,不执著。把这三种心统统修出来,一点点也不难。出离心不是逃避心,一样可以工作,一样可以生活。
      没有私心,不是没有责任,不是没有成功。不妄想、不执著,才是自在,才是圆满。   都好好学,好好修,今天晚上就讲到这里。
      最后,我们共同做回向,把讲法的功德、闻法的功德回向给一切众生,愿一切众生都早日离苦得乐,早日证得大圆满的境界!此福已得一切智,催伏一切过患敌,生老病死犹波涛,愿度苦海诸有情! 佛教, 如何, 看待, 善恶 本文摘自: 佛法在线佛教论坛( 详细出处请参考: 。

    谦***

    2012-04-04 14:27:45

  • 2012-04-03 21:16:36
  • 做慈善也得低调,慈善做的太高调就是沽名钓誉了…………

    c***

    2012-04-03 21:16:36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