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求 苏轼 关于七夕的词和注释

首页

求 苏轼 关于七夕的词和注释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11-06-06 22:14:19
      一、鹊桥仙·七夕送陈令举 
            苏轼
      缑山仙子,高情云渺,不学痴牛騃女。
      凤箫声断月明中,举手谢时人欲去。
      客槎曾犯,银河波浪,尚带天风海雨。
      相逢一醉是前缘,风雨散、飘然何处?
      这首词咏调名本意,是为送别友人陈令举而作。
         全词立意上一反旧调,不写男女离恨,而咏朋友情意,别有一番新味。   此词上片,也紧切七夕下笔,但用的却是王子乔飘然仙去的故事。据刘向《列仙传》载,周灵王太子王子乔,好吹笙作凤凰鸣,游伊洛之间,被道士浮丘公接上嵩高山,三十余年后于山上见柏良,对他说:“告我家,七月七日待我于缑氏山颠。
      ”至时,果乘白鹤驻山头,望之不得到,举手谢时人,数日而去。   苏轼此词上片,借这则神话故事,称颂一种超尘拔俗、不为柔情羁縻的飘逸旷放襟怀,以开解友人的离思别苦。发端三句,赞王子乔仙心超远,缥渺云天,不学牛郎织女身陷情网,作茧自缚。一扬一抑,独出机杼,顿成翻案之笔。
      缑山,河南偃师县。缑山仙子,指王子乔,因为他缑山仙去,故云。“凤箫”两句,承“不学”句而来,牛女渡河,两情缱绻,势难割舍;仙子吹箫月下,举手告别家人,飘然而去。前者由仙入凡,后者超凡归仙,趋向相反,故赞以“不学痴牛呆女”。   下片写自己与友人的聚合与分离,仿佛前缘已定,事有必然。
      据东坡《记游松江》(《东坡志林》卷一)说:“吾昔自杭移高密,与杨元素同舟,而陈令举、张子野皆从余过李公择于湖,遂与刘孝叔俱至松江。夜半月出,置酒垂虹亭上。”苏轼于熙宁七年九月从杭州通判移任密州知州,与同时奉召还汴京的杭州知州杨元素同舟至湖州访李公择,陈令举、张子野同行,并与刘孝叔会于湖州府园之碧澜堂,称为“六客之会”,席上张子野作《定风波令》,即“六客词”,会后同泛舟游吴松江,至吴江垂虹亭畅饮高歌,“坐客欢甚,有醉倒者”。
      但作者不是径直叙写这段经历,仍借与天河牛女有关的故事来进行比况。张华《博物志》载一则故事说:天河与海相通,年年有浮槎定期往来,海滨一人怀探险奇志,便多带干粮,乘槎浮去。经十余日,至一城郭,遇织布女和牵牛人,便问牵牛人,此是何处。牵牛人告诉他回去后问蜀人严君平便知。
         后来乘槎人还,问严君平。君平告以某年月日有客星犯牵牛宿,计算年月,正是乘槎人到天河之时。词人借用这则优美的神话故事,比况几位友人曾冲破澄澈的银浪泛舟而行。“槎”,即竹筏:“客槎”,一语双关:明指天河的“浮槎”,暗喻他们所乘的客船。“尚带天风海雨”,切合“浮槎”通海之说。
      煞拍两句笔墨落到赠别。“相逢一醉是前缘”,写六客之会:“风雨散、飘然何处”,“风雨”承上“天风海雨”,写朋友分袂,各自西东。“一醉是前缘”,含慰藉之意:“飘然何处”,蕴感慨无限。   这首词不但摆脱了儿女艳情的旧套,借以抒写送别的友情,而且用事上紧扣七夕,格调上以飘逸超旷取代缠绵悱恻之风,读来深感词人逸怀浩气超乎尘垢之外。
       二、渔家傲·七夕 苏轼 皎皎牵牛河汉女,盈盈临水无由语。 望断碧云空日暮,无寻处,梦回芳草生春浦。 鸟散余花纷似雨,汀洲苹老香风度。 明月多情来照户,但揽取,清光长送人归去 上片即景生情,忆起昔日的美好幸福。
       下片转回现实,应该是写自己适逢七夕,却孤身一人,形影相吊。但看到皎洁之月,也心胸为之开朗。 全词基调黯淡凄婉,不过最后也有豁达开朗之笔,表达了有情人幸福美满的美好祝愿。 。

    1***

    2011-06-06 22:14:19

其他答案

    2011-06-06 21:57:56
  • 《渔家傲·七夕》   苏轼
    皎皎牵牛河汉女,盈盈临水无由语。 
    望断碧云空日暮,无寻处,梦回芳草生春浦。 
    鸟散余花纷似雨,汀洲苹老香风度。 
    明月多情来照户,但揽取,清光长送人归去。 
    皎皎:明亮。《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河汉:指银河。
    盈盈:水清浅貌。《古诗十九首》:“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浦:水边,河岸。《诗·大雅·常武》:“率彼淮浦,省此徐土。”毛传:“浦,涯也。”《汉书·司马相如传上》:“出乎椒丘之阙,行于州淤之浦。”颜师古注:“浦,水涯也。”
    汀(tīng)洲:水中小洲。《楚辞·九歌·湘夫人》:“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唐·李商隐《安定城楼》:“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度:飘散的意思。
    揽取:摘取,收取。
    清光:指月光。长送:常送。
     

    小***

    2011-06-06 21:57:56

  • 2011-06-06 21:27:18
  •   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1]注释 :   【水调歌头】:词牌名。本文选自《东坡乐府笺》(商务印书馆1958年版)   【丙辰】熙宁九年(1076)   【达旦】早晨;白天   【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的字。   【把酒】端起酒杯。   【天上宫阙】指月中宫殿,阙,古代宫殿前左右竖立的楼观。
         【归去】回到天上去。   【琼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仙宫。   【不胜】经受不住。   【弄清影】弄:赏玩。意思是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   【何似】哪里比得上。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朱阁:朱红的华丽楼阁。
      绮户:雕饰华丽的门窗。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   【但愿】但:只。   【千里共婵娟】共:一起欣赏。婵娟指月亮。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b***

    2011-06-06 21:27:18

  • 2011-06-06 21:23:58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1***

    2011-06-06 21:23:58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