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水产饲料原料有哪些快速鉴定的方法?

首页

水产饲料原料有哪些快速鉴定的方法?

养殖行业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10-12-24 13:56:18
      配合饲料产品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配方及其制造的水平,但原料质量对于配合饲料质量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因此,饲料厂进购原料时,应当按照国家及行业标准进行质量的抽样检测。原料的化学分析是必须的,也是最真实可靠的,实验室分析出来的结果是最能说明该原料的品质水平的。
      然而,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感官判定(包括视觉、味觉、嗅觉、触觉等)及简易检测(包括筛选法、容重法、水洗淘汰法、比重法、镜检法及一些简易的化学分析法等)是首选的判别方法,是原料品质鉴别的第一步,常规情况下,若原料通不过感官综合判定及简易检测,就会被视为不合格,也没有必要进行化学分析了。
      此外,由于化学检测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有时因生产急需,经感官判定及简易检测认为合格的原料就要进入紧急放行使用程序以解决生产的需要(另外留样进行化学检测),这时,感官判定及简易检测的结果就显得格外的重要。本文就此介绍常用饲料原料质量的快速简易鉴别方法。
            1鱼粉质量的快速鉴别      鱼粉是配合饲料最常用的优质动物性蛋白源,它含有较完全的鱼虾所需的必需氨基酸,适口性好,维生素含量也很丰富,在水产配合饲料特别是高档水产配合饲料中的用量很大。由于其用量大,价格也较高,所以掺假现象也特别严重。
            1。1感官判别      1。1。1形状      优质鱼粉为粉状,含鳞片、鱼骨等,可见鱼肉丝,不应有过热颗粒及杂物,不应有结块及虫害。      1。1。2色泽      墨罕敦鱼粉为淡黄色或淡褐色;沙丁鱼粉、?鱼粉为黄褐色,故又称“黄鱼粉”;北洋鱼粉、鳕鱼粉、鲽鱼粉为淡黄白色或灰白色,又称“白鱼粉”;优质鱼粉有光泽,如加热过度或含脂量高,则颜色加深。
            1。1。3味道      优质鱼粉有浓郁的烤鱼香味,甜香味并稍带鱼油味,不应有酸败、氨臭及过热的焦味。优质鱼粉含盐量在2%左右,如果含盐量过高,入口会有苦咸味。      1。1。4硬块      优质鱼粉无硬块,用手捏有疏松感、不成团、不粘结,放手后能恢复松散状。
            1。1。5其他      应着重注意的问题:掺假、霉害、虫害、褐色化、焦化(颜色变黑、有焦味、无色泽)、脂肪变性(有氨味)、脂肪氧化(油腻、深褐色、有臭味)及有无发热现象等。      1。2物理判别      1。
      2。1容积重法      任何物质都有一定的容积重,如果掺杂,容积重就会发生改变。正常优质鱼粉的容积重为450~660g/l。      1。2。2加热法      用铝箔纸包着用火灼烧,由其产生的味道判别有无掺入皮革粉、羽毛粉、轮胎粉等;用锅炒,如有氨味,则掺有尿素;用电炉灼烧,如有干炒谷物的香味,则掺有植物性物质。
            1。2。3比重法      用标准比重液进行比重分离,分离出有机物及无机物,如无机物含量多,则品质较差。另外,可将分离出的有机与无机物进行镜检。      1。2。4水溶法      在烧杯中加入少量鱼粉及10倍左右的水,搅拌后静置数分钟。
      轻轻搅拌后观察:优质鱼粉上无漂浮物,下无沉淀物,水较透明;而劣质鱼粉则相反。一般情况下,漂浮物为羽毛物或植物性物质,沉淀物为砂石等矿物质。      1。2。5经验法      新鲜鱼粉富有粘弹性,用75%鱼粉+25%a淀粉外加1。
      5倍水制成面团状,粘弹性优者品质佳。      1。2。6筛选法      用一组不同网目的筛来过筛,检查各种(网目)筛上物的比例、构成、有无夹杂物等。      1。2。7镜(放大镜、显微镜)检法      鱼粉镜检的一般指标:优质鱼粉可见鱼肌肉束(块),且越多越好;有玉白色鱼骨,但不应太多;可见同心环形薄而透明的鳞片;可见小球状鱼眼球。
      鱼粉中掺假物的镜检判别:      (1)如见有呈棂格状纹、规则的长方形块状物,则可能掺有稻谷壳(米糠)      (2)如见有厚实、多层、具有凹曲的壳的小块,则可能掺有棉籽饼粕。      (3)如见有残存的浅黄色、弧形面的羽枝、羽杆、羽毛,则可能掺有水解羽毛粉。
            (4)如见有红色块状或鲜红色的小球状物,则可能掺有血粉。      (5)如见有云母片状的虾壳,则可能掺有虾壳粉。      (6)如有方形或不规则、灰白色、不透明或半透明的颗粒状物,可能掺有贝壳粉。      (7)如有外层多孔、桔红色、布蜂窝状、小盖状的蟹壳,则可能掺有蟹壳粉。
            (8)如见有白色丝状、锯末状物,则可能掺有皮革粉。      1。3化学判别      1。3。1掺有植物质的检测      (1)取鱼粉1~2g于50ml烧杯中,加入10ml水,加热5min,冷却,滴入2滴碘-碘化钾溶液,观察,如溶液立即变蓝或变黑蓝色,则表明掺有植物质。
            (2)取试样1g置表面皿中,用间苯三酚溶液浸湿,放置5~10min,滴加浓盐酸2~3滴,观察,试样呈深红色,则表明掺有木质素。      1。3。2掺入尿素的检测      取样品20g于烧瓶中,加入10g生大豆及适量水,加塞后加热15~20min,去塞,如闻到氨气味,则有尿素。
            1。3。3掺有碳酸钙(石灰石)、贝壳粉、虾蟹壳粉的检测      在烧杯中加入少量鱼粉,滴加适量稀盐酸或白醋,如有大量气泡产生并发出吱吱声,证明有上述物质中的至少一种(产生气泡量的多少顺序是:碳酸钙>贝壳粉>虾蟹壳粉>肉骨粉>鱼粉)。
            1。3。4植物纤维与鱼肌纤维的区别      样品少许置烧杯中,加入适量氯化锌液,搅拌,静置10min。观察颜色的变化:植物纤维样品的颜色加深,而鱼肌纤维样品颜色则保持不变。      豆粕质量的快速判别      豆粕是配合饲料最常用的植物性蛋白源,一般用量都较大,所以它对饲料成品的影响也较大。
            2。1感官判别      2。1。1形状      优质纯豆粕呈不规则碎片或粉状,偶有少量结块。而掺入了沸石粉、玉米等杂质后,颜色浅淡,色泽不一,结块多,可见白色粉末状物。另外,若豆壳太多,则品质较差。      2。
      1。2色泽      优质豆粕为淡黄褐色至淡褐色,色泽一致。如有掺杂物,则有明显色差。如果色泽发白多为尿毒酶过高,如果色泽发红则尿毒酶偏低。淡黄色豆粕是因为加热不足,暗褐色或深黄色豆粕是因为过度加热所至,品质均较差。      2。
      1。3味道      优质豆粕具有烤豆香味,不应有腐败、霉坏或焦化味、生豆腐味及豆腥味(新生产的豆粕有豆腥味)。而掺入了杂物的豆粕闻之稍有豆香味,掺杂量大的则无豆香味。加热严重过度时有焦糊味;加热不足的含在口中则有生大豆的腥味。      2。
      1。4经验法      安全水分内的豆粕用手抓时散落性好,水分过高的豆粕用手抓则感发滞。      2。2物理判别      2。2。1容重法      正常纯大豆粕的容积重为594~610g/l(片状490~640g/l、粉状300~370g/l)。
      将所测样品容重与之相比,若超出较多,说明该豆粕掺假。      2。2。2水溶法      取样品少量,加适量水,搅拌,静置数分钟。泥土使水变浑浊,砂石、其它矿物则沉水底,麦皮漂浮于水面。      2。2。3经验法      绝大多数掺杂物都有颗粒细、比重大、价格廉的共同特点,豆粕中如有掺假物,包装体积通常会变小,而重量则增加,可通过包装体积的大小来判别原料是否正常;粉碎时,假豆粕粉尘较大,装入玻璃杯中粉尘会粘附于瓶壁,而纯豆粕无此现象。
            2。2。4筛选法      观察过筛后各层筛上物的构成及种类。      2。2。5镜检法      纯豆粕镜检时可见外壳内外表面光滑,有光泽,并有被针刺时的印记。      当豆粕中有玉米、麦麸、棉仔饼、贝壳粉、花生壳等掺假物时的镜检可见:      (1)玉米粒皮层光滑,半透明,并带有似指甲纹路和条纹,这是玉米粒区别于豆仁的显著特点,另外,玉米粒的颜色也比豆仁深,呈桔红色。
            (2)麦麸中麦片外表面有细皱纹,部分有麦毛。      (3)棉籽饼中菜籽壳碎片较厚,断面有褐色或白色的色带呈阶梯型,有些表面附有棉丝。      (4)贝壳粉颗粒方形或不规则,色灰白。      (5)花生壳有点状或条纹状突起,也有呈锯齿状。
            (6)参考鱼粉掺假物的镜检判别法。      2。3化学判别      如豆粕中掺有尿素时,可用鱼粉中检测尿素的方法检出。      3玉米质量的快速判别      玉米是配合饲料主要的植物性能量源,在禽畜饲料中的用量较大,它的淀粉结构很好,用其来制作膨化饲料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3。1感官判别      3。1。1形状      优质玉米颗粒整齐均匀,水分高的玉米粒形膨胀、光泽性强。      3。1。2色泽      黄玉米为淡黄色至金黄色,凹玉米色泽较浅。      玉米甜味,初粉碎时有生谷味,但无酸味和霉味。
            3。1。4触觉判别      通过用手对玉米粒捻、压、捏感觉其软硬,通过用牙咬,根据硬度、破碎的程度、牙齿的感觉及发出声音的高低判断其水分高低。在安全水分状态下,玉米脐部收缩,明显凹下,有皱纹,齿碎时震牙并有清脆的声音,用指甲掐较费劲,握于手中有刺手感。
            3。2物理判别      3。2。1容重法      正常的玉米容积重为:690~750g/l。      3。2。2筛选法      观察过筛后筛上物的构成及种类。      3。2。3经验法      (1)破碎法:玉米一经破碎,即失去其天然保护作用,极容易变质。
            (2)变质的先兆:玉米发霉的第一征兆是轴变黑,然后是胚变色,最后是呈烧焦状。      3。2。4镜检法      玉米粒皮层光滑,半透明,并带有似指甲纹路和条纹,这是玉米粒区别于豆仁的显著特点,另外,玉米粒的颜色也比豆仁深,桔红色。
            当怀疑玉米粉中掺有生石灰时,可用少量稀盐酸滴入,如发生泡沫即为掺有生石灰或贝壳粉等矿物质。      4花生粕、菜籽粕、棉籽粕、次粉、麦麸、米糠质量的判别      花生粕、菜籽粕、棉籽粕、次粉、麦麸、米糠等原料因价格不高,一般人为的掺假现象较少,主要注意其纯度、鲜度及水分含量等自身质量问题。
            花生粕的饲用价值仅次于豆粕,蛋白质和能量都较高,但氨基酸的组成和比例不甚合适。正常的花生粕呈新鲜的黄褐色或浅褐色,有熟花生的香味,适口性好。水分应控制在12%以下。      菜籽粕和棉籽粕都是较廉价的高蛋白原料,但因本身有毒性,故用量受到控制。
      正常的菜籽粕为黄褐色、红褐色、灰黑色碎片、碎粒或粗粉状,有呈圆球形、红褐色、灰黑色或深黄色的菜籽,质脆易碎,无光泽,具有菜籽香味道,味苦。一般是外观越红,蛋白含量越低。水分应控制在12%以下。      棉籽粕一般呈淡褐色、深褐色或微黑色,粉状或小团,可见棉籽,在显微镜下可见棉籽外壳碎片上有半透明、白色有光泽的纤维。
      主要注意棉绒的含量,含量越多则品质越差。      次粉是小麦制粉的副产品,为浅白色至褐色细粉末状,水分不应超过13%。有些水产饲料要求次粉达到一定的筋度,则要另行进行面筋的检测。      麦麸富含维生素,正常的麦麸应是淡黄色至红灰色,色泽新鲜一致,细碎屑状,麸皮不应太大,否则品质下降。
      有粉碎小麦特有的气味,无发酵、霉变、结块,异味。与米糠类似,它结构疏松,容重小,易吸湿结块,流动性差。粗脂肪比米糠低,因而贮存期可比米糠长一些,但不宜超过一个月。易发热、生虫,高温高湿下易变质,入库水分应控制在13%以下。      米糠为淡黄色或褐色的粉状或粗粉状,略呈油感,含有微量碎米、粗糠,有米糠独特的香味,不应有异味。
      无虫蛀及结块,粗糠不能太多,否则品质差。容积重为220~320g/l。因其油脂较高(12%~15%),故极易酸败、易氧化、易发热及发霉,不能贮存太久。且吸水性强,故要注意贮存在干燥处、湿度不能过大(70%~80%为宜)的地方,贮存期以20d为限。
       来源:中国畜牧街论坛。

    1***

    2010-12-24 13:56:18

其他答案

    2010-12-24 11:01:19
  •   配合饲料产品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配方及其制造的水平,但原料质量对于配合饲料质量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因此,饲料厂进购原料时,应当按照国家及行业标准进行质量的抽样检测。原料的化学分析是必须的,也是最真实可靠的,实验室分析出来的结果是最能说明该原料的品质水平的。
      然而,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感官判定(包括视觉、味觉、嗅觉、触觉等)及简易检测(包括筛选法、容重法、水洗淘汰法、比重法、镜检法及一些简易的化学分析法等)是首选的判别方法,是原料品质鉴别的第一步,常规情况下,若原料通不过感官综合判定及简易检测,就会被视为不合格,也没有必要进行化学分析了。
      此外,由于化学检测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有时因生产急需,经感官判定及简易检测认为合格的原料就要进入紧急放行使用程序以解决生产的需要(另外留样进行化学检测),这时,感官判定及简易检测的结果就显得格外的重要。本文就此介绍常用饲料原料质量的快速简易鉴别方法。
         1鱼粉质量的快速鉴别 鱼粉是配合饲料最常用的优质动物性蛋白源,它含有较完全的鱼虾所需的必需氨基酸,适口性好,维生素含量也很丰富,在水产配合饲料特别是高档水产配合饲料中的用量很大。由于其用量大,价格也较高,所以掺假现象也特别严重。
         1。1感官判别   1。1。1形状 优质鱼粉为粉状,含鳞片、鱼骨等,可见鱼肉丝,不应有过热颗粒及杂物,不应有结块及虫害。   1。1。2色泽 墨罕敦鱼粉为淡黄色或淡褐色;沙丁鱼粉、?鱼粉为黄褐色,故又称“黄鱼粉”;北洋鱼粉、鳕鱼粉、鲽鱼粉为淡黄白色或灰白色,又称“白鱼粉”;优质鱼粉有光泽,如加热过度或含脂量高,则颜色加深。
         1。1。3味道 优质鱼粉有浓郁的烤鱼香味,甜香味并稍带鱼油味,不应有酸败、氨臭及过热的焦味。优质鱼粉含盐量在2%左右,如果含盐量过高,入口会有苦咸味。   1。1。4硬块 优质鱼粉无硬块,用手捏有疏松感、不成团、不粘结,放手后能恢复松散状。
         1。1。5其他 应着重注意的问题:掺假、霉害、虫害、褐色化、焦化(颜色变黑、有焦味、无色泽)、脂肪变性(有氨味)、脂肪氧化(油腻、深褐色、有臭味)及有无发热现象等。   1。2物理判别   1。2。1容积重法 任何物质都有一定的容积重,如果掺杂,容积重就会发生改变。
      正常优质鱼粉的容积重为450~660g/l。   1。2。2加热法 用铝箔纸包着用火灼烧,由其产生的味道判别有无掺入皮革粉、羽毛粉、轮胎粉等;用锅炒,如有氨味,则掺有尿素;用电炉灼烧,如有干炒谷物的香味,则掺有植物性物质。   1。2。
      3比重法 用标准比重液进行比重分离,分离出有机物及无机物,如无机物含量多,则品质较差。另外,可将分离出的有机与无机物进行镜检。   1。2。4水溶法 在烧杯中加入少量鱼粉及10倍左右的水,搅拌后静置数分钟。轻轻搅拌后观察:优质鱼粉上无漂浮物,下无沉淀物,水较透明;而劣质鱼粉则相反。
      一般情况下,漂浮物为羽毛物或植物性物质,沉淀物为砂石等矿物质。   1。2。5经验法 新鲜鱼粉富有粘弹性,用75%鱼粉+25%a淀粉外加1。5倍水制成面团状,粘弹性优者品质佳。   1。2。6筛选法 用一组不同网目的筛来过筛,检查各种(网目)筛上物的比例、构成、有无夹杂物等。
         1。2。7镜(放大镜、显微镜)检法 鱼粉镜检的一般指标:优质鱼粉可见鱼肌肉束(块),且越多越好;有玉白色鱼骨,但不应太多;可见同心环形薄而透明的鳞片;可见小球状鱼眼球。鱼粉中掺假物的镜检判别: (1)如见有呈棂格状纹、规则的长方形块状物,则可能掺有稻谷壳(米糠)。
       (2)如见有厚实、多层、具有凹曲的壳的小块,则可能掺有棉籽饼粕。 (3)如见有残存的浅黄色、弧形面的羽枝、羽杆、羽毛,则可能掺有水解羽毛粉。 (4)如见有红色块状或鲜红色的小球状物,则可能掺有血粉。 (5)如见有云母片状的虾壳,则可能掺有虾壳粉。
       (6)如有方形或不规则、灰白色、不透明或半透明的颗粒状物,可能掺有贝壳粉。 (7)如有外层多孔、桔红色、布蜂窝状、小盖状的蟹壳,则可能掺有蟹壳粉。 (8)如见有白色丝状、锯末状物,则可能掺有皮革粉。   1。3化学判别   1。
      3。1掺有植物质的检测 (1)取鱼粉1~2g于50ml烧杯中,加入10ml水,加热5min,冷却,滴入2滴碘-碘化钾溶液,观察,如溶液立即变蓝或变黑蓝色,则表明掺有植物质。 (2)取试样1g置表面皿中,用间苯三酚溶液浸湿,放置5~10min,滴加浓盐酸2~3滴,观察,试样呈深红色,则表明掺有木质素。
         1。3。2掺入尿素的检测 取样品20g于烧瓶中,加入10g生大豆及适量水,加塞后加热15~20min,去塞,如闻到氨气味,则有尿素。   1。3。3掺有碳酸钙(石灰石)、贝壳粉、虾蟹壳粉的检测 在烧杯中加入少量鱼粉,滴加适量稀盐酸或白醋,如有大量气泡产生并发出吱吱声,证明有上述物质中的至少一种(产生气泡量的多少顺序是:碳酸钙>贝壳粉>虾蟹壳粉>肉骨粉>鱼粉)。
         1。3。4植物纤维与鱼肌纤维的区别 样品少许置烧杯中,加入适量氯化锌液,搅拌,静置10min。观察颜色的变化:植物纤维样品的颜色加深,而鱼肌纤维样品颜色则保持不变。   2豆粕质量的快速判别 豆粕是配合饲料最常用的植物性蛋白源,一般用量都较大,所以它对饲料成品的影响也较大。
         2。1感官判别   2。1。1形状 优质纯豆粕呈不规则碎片或粉状,偶有少量结块。而掺入了沸石粉、玉米等杂质后,颜色浅淡,色泽不一,结块多,可见白色粉末状物。另外,若豆壳太多,则品质较差。   2。1。2色泽 优质豆粕为淡黄褐色至淡褐色,色泽一致。
      如有掺杂物,则有明显色差。如果色泽发白多为尿毒酶过高,如果色泽发红则尿毒酶偏低。淡黄色豆粕是因为加热不足,暗褐色或深黄色豆粕是因为过度加热所至,品质均较差。   2。1。3味道 优质豆粕具有烤豆香味,不应有腐败、霉坏或焦化味、生豆腐味及豆腥味(新生产的豆粕有豆腥味)。
      而掺入了杂物的豆粕闻之稍有豆香味,掺杂量大的则无豆香味。加热严重过度时有焦糊味;加热不足的含在口中则有生大豆的腥味。   2。1。4经验法 安全水分内的豆粕用手抓时散落性好,水分过高的豆粕用手抓则感发滞。   2。2物理判别   2。
      2。1容重法 正常纯大豆粕的容积重为594~610g/l(片状490~640g/l、粉状300~370g/l)。将所测样品容重与之相比,若超出较多,说明该豆粕掺假。   2。2。2水溶法 取样品少量,加适量水,搅拌,静置数分钟。泥土使水变浑浊,砂石、其它矿物则沉水底,麦皮漂浮于水面。
         2。2。3经验法 绝大多数掺杂物都有颗粒细、比重大、价格廉的共同特点,豆粕中如有掺假物,包装体积通常会变小,而重量则增加,可通过包装体积的大小来判别原料是否正常;粉碎时,假豆粕粉尘较大,装入玻璃杯中粉尘会粘附于瓶壁,而纯豆粕无此现象。
         2。2。4筛选法 观察过筛后各层筛上物的构成及种类。   2。2。5镜检法 纯豆粕镜检时可见外壳内外表面光滑,有光泽,并有被针刺时的印记。 当豆粕中有玉米、麦麸、棉仔饼、贝壳粉、花生壳等掺假物时的镜检可见: (1)玉米粒皮层光滑,半透明,并带有似指甲纹路和条纹,这是玉米粒区别于豆仁的显著特点,另外,玉米粒的颜色也比豆仁深,呈桔红色。
       (2)麦麸中麦片外表面有细皱纹,部分有麦毛。 (3)棉籽饼中菜籽壳碎片较厚,断面有褐色或白色的色带呈阶梯型,有些表面附有棉丝。 (4)贝壳粉颗粒方形或不规则,色灰白。 (5)花生壳有点状或条纹状突起,也有呈锯齿状。 (6)参考鱼粉掺假物的镜检判别法。
         2。3化学判别 如豆粕中掺有尿素时,可用鱼粉中检测尿素的方法检出。   3玉米质量的快速判别 玉米是配合饲料主要的植物性能量源,在禽畜饲料中的用量较大,它的淀粉结构很好,用其来制作膨化饲料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3。1感官判别   3。
      1。1形状 优质玉米颗粒整齐均匀,水分高的玉米粒形膨胀、光泽性强。   3。1。2色泽 黄玉米为淡黄色至金黄色,凹玉米色泽较浅。   3。1。3味道 玉米甜味,初粉碎时有生谷味,但无酸味和霉味。   3。1。4触觉判别 通过用手对玉米粒捻、压、捏感觉其软硬,通过用牙咬,根据硬度、破碎的程度、牙齿的感觉及发出声音的高低判断其水分高低。
      在安全水分状态下,玉米脐部收缩,明显凹下,有皱纹,齿碎时震牙并有清脆的声音,用指甲掐较费劲,握于手中有刺手感。   3。2物理判别   3。2。1容重法 正常的玉米容积重为:690~750g/l。   3。2。2筛选法 观察过筛后筛上物的构成及种类。
         3。2。3经验法 (1)破碎法:玉米一经破碎,即失去其天然保护作用,极容易变质。 (2)变质的先兆:玉米发霉的第一征兆是轴变黑,然后是胚变色,最后是呈烧焦状。   3。2。4镜检法 玉米粒皮层光滑,半透明,并带有似指甲纹路和条纹,这是玉米粒区别于豆仁的显著特点,另外,玉米粒的颜色也比豆仁深,桔红色。
         3。3化学判别 当怀疑玉米粉中掺有生石灰时,可用少量稀盐酸滴入,如发生泡沫即为掺有生石灰或贝壳粉等矿物质。   4花生粕、菜籽粕、棉籽粕、次粉、麦麸、米糠质量的判别 花生粕、菜籽粕、棉籽粕、次粉、麦麸、米糠等原料因价格不高,一般人为的掺假现象较少,主要注意其纯度、鲜度及水分含量等自身质量问题。
       花生粕的饲用价值仅次于豆粕,蛋白质和能量都较高,但氨基酸的组成和比例不甚合适。正常的花生粕呈新鲜的黄褐色或浅褐色,有熟花生的香味,适口性好。水分应控制在12%以下。 菜籽粕和棉籽粕都是较廉价的高蛋白原料,但因本身有毒性,故用量受到控制。
      正常的菜籽粕为黄褐色、红褐色、灰黑色碎片、碎粒或粗粉状,有呈圆球形、红褐色、灰黑色或深黄色的菜籽,质脆易碎,无光泽,具有菜籽香味道,味苦。一般是外观越红,蛋白含量越低。水分应控制在12%以下。 棉籽粕一般呈淡褐色、深褐色或微黑色,粉状或小团,可见棉籽,在显微镜下可见棉籽外壳碎片上有半透明、白色有光泽的纤维。
      主要注意棉绒的含量,含量越多则品质越差。 次粉是小麦制粉的副产品,为浅白色至褐色细粉末状,水分不应超过13%。有些水产饲料要求次粉达到一定的筋度,则要另行进行面筋的检测。 麦麸富含维生素,正常的麦麸应是淡黄色至红灰色,色泽新鲜一致,细碎屑状,麸皮不应太大,否则品质下降。
      有粉碎小麦特有的气味,无发酵、霉变、结块,异味。与米糠类似,它结构疏松,容重小,易吸湿结块,流动性差。粗脂肪比米糠低,因而贮存期可比米糠长一些,但不宜超过一个月。易发热、生虫,高温高湿下易变质,入库水分应控制在13%以下。 米糠为淡黄色或褐色的粉状或粗粉状,略呈油感,含有微量碎米、粗糠,有米糠独特的香味,不应有异味。
      无虫蛀及结块,粗糠不能太多,否则品质差。容积重为220~320g/l。因其油脂较高(12%~15%),故极易酸败、易氧化、易发热及发霉,不能贮存太久。且吸水性强,故要注意贮存在干燥处、湿度不能过大(70%~80%为宜)的地方,贮存期以20d为限。
      水分应控制在13%以下。(广西水产研究所 韩耀全陈静蒋伟明)。

    b***

    2010-12-24 11:01:19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