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首页 >
医疗健康
传染科

乙肝疫苗接种后不产生抗体怎么办

乙肝疫苗接种后不产生抗体怎么办?我的小侄子刚出生没多久,去打乙肝疫苗,却不产生抗体,这是怎么回事儿啊?
1*** | 2010-11-18 14:57:03

全部答案(共3个回答)

    2010-11-21 22:31:40
  •  免疫反应太弱 
      
    机体对疫苗的免疫反应太弱,只产生微量的抗体,以至用先进的检测方法仍未能发现表面抗体的踪迹。这时可加大乙肝疫苗的剂量(每次10微克),每月注射1次,共3次。同时,注射乙肝疫苗合用其他免疫刺激药物,如猪苓多糖、卡介苗等,被认为可以提高免疫效果。
    
    民*** | 2010-11-21 22:31:40 54 10 评论
    0/300
  • 2010-11-18 16:53:45
  • 不产生抗体原因可能有:
    
    (1)有些人抗体产生较晚,被称为应答迟缓。对此可加注1~2针,或者重新接种疫苗,并且适当增加剂量。
    (2)可采用0、1、2、12个月的免疫程序。
    (3)在接种乙肝疫苗同时,合用小剂量的白细胞介素-2。
    (4)卡介苗或牛痘苗能增加对乙肝疫苗的免疫应答,可配合使用。
    建议您最好去医院(石家庄解放军256肝病医院)检查一下。
    
    
    1*** | 2010-11-18 16:53:45 57 11 评论
    0/300
  • 2010-11-18 14:58:20
  • 所谓接种不产生抗体,是指按照目前标准的乙肝疫苗接种程序(即0月─1月─6月间隔各用一针)注射后,化验抗乙肝抗体(抗─HBs)始终阴性或者达不到理想的预防浓度者,又称免疫应答低下。临床有假性和真性两种类型,前者指接种者用药时体内已受乙肝病毒感染,处于非复制期或静止期,化验结果呈假阴性改变或者疫苗本身纯度不高、过期失活、接种量过小,方法部位不当、接种间隔不规范等,在人群中占有相当数量,经过甄别容易...

    查看全部>>

    所谓接种不产生抗体,是指按照目前标准的乙肝疫苗接种程序(即0月─1月─6月间隔各用一针)注射后,化验抗乙肝抗体(抗─HBs)始终阴性或者达不到理想的预防浓度者,又称免疫应答低下。临床有假性和真性两种类型,前者指接种者用药时体内已受乙肝病毒感染,处于非复制期或静止期,化验结果呈假阴性改变或者疫苗本身纯度不高、过期失活、接种量过小,方法部位不当、接种间隔不规范等,在人群中占有相当数量,经过甄别容易使接种成功。真性应答低下在人群中约占5%,其处理较为棘手,已引起国内外预防和病毒学家的广泛关注。目前较公认的补救措施有如下数种:
    
        1、更换新一代疫苗:如对血源疫苗无应答者改用第三代基因工程疫苗或重组HB疫苗重新全程接种,可使近半数患者的抗─HBs阳转。
    
        2、增加接种次数及用量:母亲HBs感染者的新生儿、早产儿、低体重儿及营养不良儿、艾滋病者等高危人群每次用量应大于或等于30ug,同时适当增加接种次数(如0─1─2─12月)可能有效。极度营养不良、重要脏器衰退者应积极改善一般状况或矫治原有疾病后,成功的机率将大为增加。
    
        3、变更接种途径:皮下或皮内注射失败者应改为肌肉注射,反之亦然。用药次数增至每月1─2次,直到化验抗─HBs阳转或连用一年无效时。
    
        4、联用免疫兴奋药物:有人试用牛痘苗、卡介苗、麻疹疫苗与乙肝疫苗合种,显出可喜的苗头。免疫缺陷者亦可于注射后4小时沿原针孔注射小剂量重组白细胞介素2。
    
        5、口服牛磺酸:于注射前一天和当天各服12克牛磺酸(分2─3次),可提高接种成功率。
    
        6、加用新佐剂:国外报道,以合成五肽佐剂皮下注射50mg,每周3次共三周,注射3次后肌注40ug乙肝疫苗13例中有12例抗─HBs水平明显提高。其它还可试用抗乙肝免疫核糖核酸(iRNA)、猪苓多糖等,临床尚处于探索阶段。
    
        7、中医中药:试用扶正、活血等方剂已有尝试。
    小*** | 2010-11-18 14:58:20 52 10 评论
    0/300
  • 传染科相关知识

  • 预防
  • 治疗
  • 症状
最新资料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热点检索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