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专业填报

首页

专业填报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哪些二批专业有望按一批次招生?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10-10-14 13:41:23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哪些二批专业有望按一批次招生?
    没有

    x***

    2010-10-14 13:41:23

其他答案

    2010-09-29 20:44:20
  •   学校简介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是由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和北京信息工程学院合并组建的北京市管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2008年5月,学校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获得优秀评估成绩。现面向全国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收全日制普通本科生,面向西部5个省(自治区)招收少数民族预科班学生,面向内地新疆班招收本科生。
         学校面向全国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生近11,380人、其中本科生10,686人;成教学生3,856人。   学校设有机电工程学院、光电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自动化学院、计算机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信息管理学院、人文社科学院、外国语学院、理学院等9个学院和体育部,以及研究生部和继续教育学院等机构。
         学校现有31个本科专业,覆盖工、管、理、经、文等学科门类,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北京市级特色专业建设点9个。   学校的研究生教育始于1981年,1993年取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现有一级学科硕士点3个(覆盖二级学科7个)、其他二级学科硕士点12个,共计二级学科硕士点19个,覆盖工、管、理、经、法等5个学科门类。
      现有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4个。   学校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主,更新理念,创新思路,深入开展教学改革、教学建设和教学研究,近五年,取得国家级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奖14项、北京市精品课程8门、北京市精品教材16部、精品教材立项5项等成果,出版教材113部。
       编辑本段校园风光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学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和学风建设,努力构建和谐校园。广大教师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涌现出一批师德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重视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和人文精神培育,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努力营造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
      2007年、2008年学校两年荣获“首都文明单位”称号。学生在课外科技活动、各级各类学科竞赛,以及文化、体育、艺术比赛和社会实践等活动中屡创佳绩。近六年,学生在全国和北京市各类学科科技竞赛中获奖1374人次,其中特等奖12人次、一等奖133人次。
      毕业生在生产和管理一线发挥重要作用,用人单位高度评价我校毕业生“下得去、留得住、用得好”。   学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和学风建设,努力构建和谐校园。广大教师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涌现出一批师德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重视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和人文精神培育,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努力营造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 编辑本段师资队伍   学校现有教职工1,452人、其中专任教师778人、双聘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特聘教授1人、讲座教授3人、博士生导师10人、硕士生导师157人。
      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320人,具有博士学位152人。学校现有全国劳动模范1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北京市优秀教师12人、教学名师4人、优秀教育工作者2人、师德先进个人2人、北京市属高校学术创新团队12个、优秀教学团队5个、管理创新团队2个、拔尖创新人才12人、高层次人才1人、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86人、人选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
       编辑本段办学条件   学校现有清河小营校区、健翔桥校区、清河校区、金台路校区、酒仙桥校区和昌平校区(非学校产权)等6个校区,占地499。7亩(市政府已批准学校新征土地1,226。7亩,在沙河规划建设新校区),校舍建筑面积32。6万平方米(新校区规划建筑面积42。
      38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6。94亿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2。14亿元。现有3个校级实验实习中心、5个院级实验教学中心、23个本科教学实验室;纸质图书81。08万册,电子图书10882GB;建成“千兆为主干、百兆到桌面”的校园计算机网络和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
         现有北京市重点学科1个、重点建设学科9个,部级重点学科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2个、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1个、省部级重点及开放实验室6个、北京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北京市高等学校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1个、北京市高等学校市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1个。
       编辑本段科研成果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学校在电子信息、现代制造与光机电一体化、知识管理与技术经济等领域具有较高的科研水平,形成了明显的特色和优势。近六年,科研总经费、实到经费翻了两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立项数量稳步增长;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技奖励33项,其中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2008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2007年、2008、2009年各1项);取得发明专利授权和软件著作权共129项;发表论文近4290篇,进入三大检索论文700余篇;以优异成绩通过了北京市国防军工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保密资格单位认证;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科技园成功认定为北京市大学科技园。
       编辑本段学校荣誉   2007年、2008年学校两年荣获“首都文明单位”称号。学生在课外科技活动、各级各类学科竞赛,以及文化、体育、艺术比赛和社会实践等活动中屡创佳绩。近六年,学生在全国和北京市各类学科科技竞赛中获奖1374人次,其中特等奖12人次、一等奖133人次。
      毕业生在生产和管理一线发挥重要作用,用人单位高度评价我校毕业生“下得去、留得住、用得好”。 编辑本段对外交流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积极扩大国际合作与交流,已经与日本、爱尔兰、英国、德国、韩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近20所高校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开展了合作科研、互访讲学、干部考察培训、英语教师和双语教师学习进修、互派本科生,以及联合培养研究生、本科生及专科生等交流活动。
       编辑本段历史沿革 北京机械工业学院   北京机械工业学院的前身是1986年陕西机械学院北京研究生部和北京机械工业管理专科学校合并成立的北京机械工业管理学院,隶属机械工业部,1990年更名为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其办学历史可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1998年划转北京市管理。
       北京信息工程学院   北京信息工程学院的前身是1978年第四机械工业部1915所举办的北京大学第二分校,1985年更名为北京信息工程学院,隶属电子工业部,1997年与电子工业管理干部学院、北京成人电子工业学院合并,2000年划转北京市管理。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新世纪初,北京市委市政府立足于北京高等教育更好地适应首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首都机电行业和信息行业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决定组建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于2003年8月21日启动组建工作;教育部于2004年5月18日批准筹建,于2008年3月26日批准正式设立。
      伴随着新大学成立,学校也加入北京学院路一本大家庭之中,学校发展也随之进入一个新的台阶。 编辑本段院系设置 机电工程学院   机电工程学院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工业设计、工业工程、车辆工程4个本科专业,其中车辆工程专业为北京市品牌建设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为学校重点专业。
      具有机械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是北京市一级重点建设学科;有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等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个,其中机械电子工程学科是北京市重点学科;还具有机械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学位授权点。有教师63 人,其中教授19人,副教授27人,高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级职称教师比例 73 %,具有博士学位教师 25人,占教师比例39。
      7 %,硕士学位教师32人,硕士学位以上教师占教师比例 90。5 %。有北京市教学名师1名,北京市科技拔尖人才1名,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2人,市级优秀青年骨干教师5名,北京市科技创新团队1个。学院有教学实验中心,设有机电测控、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机械电子、车辆工程、工业设计、工业工程、力学与材料实验室,有机电系统测控北京市重点实验室,设备总值达到7000余万元,为培养应用型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实验条件。
         学院近年来在教育教学改革、科学研究方面取得丰硕成果,近五年荣获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北京市精品课程2门,市级精品教材3部;近五年来先后承担国家级科研课题 4项,省部级科研项目5项,北京市教委课题 45项,横向科研课题65项;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奖励一等奖2 项,二等奖 4项、三等奖 3项;在各类重要学术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525 篇,进入国际三大检索46篇,出版学术专著和教材 40余部。
         学院与日本福井大学、德国耶拿应用科技大学、英国桑德兰大学的相关学院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联合培养研究生和本科生,每年选派高年级学生赴上述高校进行学习。   学院各专业毕业生在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等方面得到了社会和用人单位的广泛认可和一致好评,一次就业率稳定在90%以上。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光电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光电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设有测控技术与仪器(光机电一体化方向)、电子信息工程、光信息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四个本科专业;具有仪器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二级学科)、信号与信息处理(二级学科)三个学科的硕士学位授予权,其中“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是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
      本学院设有测控技术与仪器、电子信息工程、光信息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4个系,以及信息微系统研究所和电子测量技术、精密测试与仪器、光信息技术3个研究室。本学院与机电工程学院共建的机电系统测控实验室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学院有精密机械与测试技术、传感技术、通信电子线路、激光与光电技术、计算机、数字信号处理、光通信技术、信号与信息处理等多个实验室,拥有大量技术先进的仪器和设备。
      近年来,学院参与或独立获得了国家及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北京市教学成果奖等多项奖励及研究成果,获批北京市人才强教学术创新团队一个;承接国家级项目5项、省部级和北京市基金项目20余项,以及横向项目70余项,年均科研经费到款额100余万元,发表论文数百篇。
      本学院有一支业务素质高、教学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现有教师50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1人、副高级职称23人,高级职称占师资队伍比例为68%;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15人,硕士学位29人,硕士及以上学位的占教师比例的88%;中青年教师42人,占教师总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数的84%。
      教师中有北京市中青年骨干教师5人,享受政府特贴2人。 计算机学院   计算机院现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三个本科专业。学院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软件工程系、网络工程教研室、专业基础部等四个教研机构;教学实验室有微机与接口技术实验室、EDA/单片机实验室、计算机原理实验室、计算机软件技术实验室、嵌入式系统实验室、计算机网络安全实验室、集群机实验室、计算机应用实验室等;科研机构有计算机开放系统实验室(校重点实验室)、智能信息处理研究所、软件工程研究与开发中心、虚拟现实与系统仿真研究室等。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该学院设立有计算机应用技术二级学科硕士点,该学科为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招收该学科的硕士研究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北京市级品牌建设专业,软件工程专业为北京市级骨干建设专业。   该学院现有教职工71人,其中教师、教辅人员63人。
      教师、教辅人员中具有正高级职称(职务)12人、副高级职称17人,高级职称占教师、教辅人员比例为46%。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11人(另有在读博士4人),硕士学位的26人,博士、硕士占教师、教辅人员比例为58。7%。学院有多名教师被评为北京市高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北京市高校青年学科带头人、电子工业系统优秀教师、北京市高教系统师德先进个人、北京市总工会授予的爱国立功标兵等,有2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该学院教师撰写出版计算机类教材多本,其中有教材分别获全国工科电子类专业优秀教材一等奖、机械电子工业部电子类专业优秀教材二等奖、机械电子工业部电子类专业优秀教材一等奖、北京市精品教材等。   该学院近年来投入大量经费进行实验室建设,目前实验室的设备和环境均达到国内高校的较好水平。
      近年来,该学院的科研工作得到长足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近五年中科研项目总经费287万,其中国家科学自然基金(含子项)8项,863课题(含子项)1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1项,软件著作权7项,国家发明专利4项,发表论文248篇,其中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99篇,学术会议发表论文49篇,三大检索论文34篇,出版专著2部,出版教材15本。
         该学院的办学特色体现在:注重加强基础理论,注重加强实践环节的训练以及构建合理的实践课程体系,注重课程内容的与时俱进,重视开展学生第二课堂,组织学生科技社团,开展学生科技活动;重视教学过程管理,重视教学质量管理,重视教学规范管理,保证了教学效果和质量。
         该学院培养的学生理论基础知识扎实,实践能力较强。历年来,毕业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较高;学生考研率和考研质量较高;毕业学生中已有一批学生有所成就或成就显著。 自动化学院   自动化学院下设控制工程系、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系、智能科学与技术系、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4个行政单位。
      现有自动化、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智能科学与技术3个本科专业;设有控制工程实验室、电气工程实验室、智能科学与技术实验室。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是北京市电工电子实验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教学示范中心,共计16个专业实验室。学院有“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及“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三个硕士点,其中“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是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
      学院现有教工74人,专任教师65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4人、副高级职称19人,高级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50。8%;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8人、硕士学位28人,硕士及以上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70。8%;中青年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77%。
      近年来,本院有1名教师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2名教师获北京市优秀教师称号;1名教师获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3名教师获北京市属市管高校拔尖创新人才称号;1名教师获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名师称号。   近几年来,学院共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6项,省部级项目40余项。
      获国家科技进步2等奖1项,获省部级奖励3项。获国家发明专利6项。在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400余篇,其中三大检索70余篇。北京市精品课程建设2项,出版专著3部,教材5部。   学院在重视理论教学的基础上,更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下设的16个专业实验室为学生全面开放,并于2004年成立了“大学生科技实验实践基地”,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及实践能力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近年来,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及北京市大学生电子类设计竞赛,累计获各类一等奖17个,二等奖及三等奖共47个。 经济管理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跨经济学和管理学两大学科门类,设有经济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6个本科专业。
      具有管理科学与工程、技术经济及管理、企业管理、国民经济学、数量经济学、工程硕士等5个学科的硕士学位授予权和1个工程硕士专业硕士授权学科。学院下设会计系、企业管理系、营销管理系、经济与贸易系、财务与投资系,学院设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下设会计、财务与投资、企业管理、营销管理、经济与贸易、实验经济学、知识管理等7个实验室,建立了8个专业实习基地,拥有藏书丰富的专业资料室。
      经济管理学院具有一支教学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98人、教辅人员 24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者21人,占教师比例为21%,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者85人,占教师比例为87%,教师中正高级职称12人,副高级职称36人,高级职称人数占教师比例为49%。
      学院与爱尔兰都柏林格林菲斯大学签署了2+2模式的合作办学协议,与澳大利亚拉筹伯大学合作签署了举办了国际商务硕士课程班(本硕连读)的协议。   学院教师中拥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政府津贴专家、跨世纪学科带头人、北京市拔尖人才、北京市科技新星、北京市政府顾问、国家高级职业指导师、证券投资专家、国家注册审核员、国家注册会计师,他们分别在计量经济、科技管理、证券投资、质量管理、资产评估、人力资源、企业成长、并购和财务会计教学与科研领域颇有建树,享有很高的知名度。
      学院拥有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北京知识管理研究基地,拥有北京市教委知识管理研究学术创新团队,拥有两个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企业管理,承担了北京市教委科技创新平台知识管理与技术经济专项建设任务。建有两个校级研究机构:知识管理研究所和企业成长研究中心,成立了经济发展研究所等6个院级研究机构。
      学院利用北京市专家人才优势,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社科院等著名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与政府职能部门、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近五年来,在科学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科研经费达1000多万元,共完成了10多项国家级项目和28项省部级项目,荣获1项全国商业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北京市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
      经省部级鉴定,10多项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出版专著30多部,译著10多本,教材26本,发表国家核心期刊论文300余篇,获得软件著作权30余项。一些成果直接为国家科技部、北京市科委、北京市教委相关部门决策服务,间接地服务于北京市社会发展与经济建设。
      我院注重学生实践能力训练,毕业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强,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理学院   理学院现有信息与计算科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统计学三个本科专业,具有应用数学和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两个二级学科的硕士学位授予权。学院设有数学系,统计学系,电子信息科学系、大学物理教学部、传感器技术研究中心和应用数学研究中心,培养信息与计算科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和统计学方面的专门人才。
         现有感器技术实验室、电技专业实验室、信计与统计专业实验室、科学计算与研究生教育实验室和大学物理实验室等5个实验室,其中传感器技术实验室为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本学院现有专任教师和科研人员88人,教辅人员8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5人、副高级职称27人,高级职称教师占教学和科研人员总数的48%,教师中25人具有博士学位,41人具有硕士学位,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占教学和科研人员总数的75%,中青年教师占专任教师的70%。
      现有硕士生导师10人,博士生导师2人;归国留学人员7人。学院有北京市属高校学术创新团队1个,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1个,北京市名师1人,北京市中青年骨干教师7人,北京市优秀人才2人。   学院教师先后承担了国家“八五”、“九五”科技攻关项目、国家“863”高科技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北京市教委项目、军工预研和军工配套项目60多项,具有较强的研究能力。
      07年实到科研经费700多万元。过去的几年中,研究成果先后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一项、省部级奖16项,国内外专利16项。学院年均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二十余篇论文被SCI、EI检索。传感器技术研究中心已建立产品的质量保证体系,并通过ISO9000认证。
      应用数学研究中心在工业CT、图象处理等方向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   理学院现有19个学生班,学生564人,近年来学生活动丰富多彩,学生奖励资助体系完善,学生科技创新竞赛屡获嘉奖,毕业生就业情况良好,一次性宽口径就业率达到95%以上,并与北京首信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共建了校外实习基地。
         学院办公室电话:82427120。

    清***

    2010-09-29 20:44:20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院校信息 相关知识

  • 教育培训
  • 教育考试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