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首页 >
医疗健康
外科
肝胆外科

刀口不愈合

我母亲做肝内胆管结石手术,今年56岁,三十年前已做过这个手术,现在在十二指肠造蒌,从2月2日手术,后发现造蒌口不封,2月10再做了一次,并下了肠内营养管,用负压吸胃液,每天400毫升左右,现在3月27日,不见好转,母亲极其痛苦,半夜醒来心慌,刀口也不封,形成一个大长深沟,请问这种情况如何能治疗 

黑*** | 2010-03-27 07:20:50

好评回答

2010-03-27 09:19:58
r*** |2010-03-27 09:19:58 73 10 评论
术后切口愈合不良或伤口破裂(指正在愈合的伤口或原来已经外科手术缝合的伤口重新裂开)是外科术后的常见症状,其发生概率达7%, 许多术后感染形成难愈性伤口, 创口形成脓性感染,造成经久不愈,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和心理负担。 
手术伤口愈合不良的主要原因 

(1)脂肪液化。特别是切口处脂肪较多并采用电刀手术时,其发生机制可能是由于电刀所产生的高温造成皮下脂肪组织的浅表烧伤及部分脂肪细胞因热损伤发...

查看全部>>

术后切口愈合不良或伤口破裂(指正在愈合的伤口或原来已经外科手术缝合的伤口重新裂开)是外科术后的常见症状,其发生概率达7%, 许多术后感染形成难愈性伤口, 创口形成脓性感染,造成经久不愈,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和心理负担。 
手术伤口愈合不良的主要原因 

(1)脂肪液化。特别是切口处脂肪较多并采用电刀手术时,其发生机制可能是由于电刀所产生的高温造成皮下脂肪组织的浅表烧伤及部分脂肪细胞因热损伤发生变性, 同时脂肪组织内毛细血管由于凝固作用而栓塞, 使本身血运较差的肥厚脂肪组织血液供应进一步发生障碍, 术后脂肪组织发生无菌性坏死, 形成较多渗液, 影响切口愈合。 
(2)无菌性毒性反应。切口暴露时间较长, 在机械作用如挤压、钳夹等刺激下很易发生氧化分解反应, 引起无菌性毒性反应, 使脂肪组织发生液化。细菌毒力的大小, 伤口内有无血肿开口异物、局部组织和机体抵抗力的强弱、灭菌操作是否严格是切口感染的主要影响因素, 另外,切口脂肪液化处理不当亦可造成感染。 
(3)全身性因素。全身状态主要包括年老体弱、恶性疾病、糖尿病、血浆蛋白低下、贫血、肝肾功能不全、围手术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等, 均可影响切口的愈合。 
◎年龄老化:衰老是引起创伤愈合障碍的主要因素之一。老年人各组织细胞本身的再生能力已显著减弱,加之血管老化导致血液供应减少。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组织的成纤维细胞的细胞周期明显延长,致使愈合延迟、甚至不愈合,对伤口的机械性强化的过程也显著迟缓。 
◎营养低下:严重的蛋白质缺乏可使组织细胞再生不良或缓慢,尤其当含硫氨酸(如蛋氨酸)缺乏时,常导致伤口组织细胞生长障碍,肉芽组织形成不良,成纤维细胞无法成熟为纤维细胞,胶原纤维的合成减少。维生素缺乏的影响更大,如维生素C缺乏虽不影响成纤维细胞的再生,但使其合成胶原的功能发生障碍(包括脯氨酸的羟化障碍),且影响其转化为纤维细胞,使其瘢痕形成少,抗拉力强度弱;维生素A1 、B2和B6的缺乏则导致纤维化不良;全身和局部锌含量降低也致愈合迟缓。 
◎用药不当:大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能明显抑制新生毛细血管的形成、成纤维细胞的增生及胶原合成,并加速胶原纤维的分解,致使愈合不良;青霉胺也有类似作用,并减弱其抗拉力强度,系因其能与胶原a-肽链上的醛基结合,干扰胶原分子内和分子间的交联形成,致使胶原纤维失去稳定性,加速胶原纤维的分解吸收。 

(4)局部因素:局部因素主要有感染及异物,局部血循环不良(局部营养供应不良)及神经支配受损,这些产生的根本原因跟医生无菌操作技术、术中缝合技术、止血不彻底、电刀使用不当等有关。 
◎感染与异物:伤口感染十分多见,并易致化脓,据称仅需100个细菌就足以造成皮下脓肿。感染后深出物很多,可加大伤口局部张力,每致伤口哆开甚至破裂(包括正在愈合及已缝合的伤口),尤其化脓菌产生的一些霉素及酶类可引起细胞坏死,胶原纤维和胶原溶解,从而加重组织损伤,防碍愈合。 
◎局部血循环不良:良好的局部血液循环既保证所需的营养和氧,也有利于坏死物质的吸收、运输和控制局部感染。反之,则影响组织细胞再生修复,延滞愈合,特别对于一些特殊部位的刀口,药物作用及营养输送很难到过伤口。 
◎神经支配受损:植物神经受损时可致局部血液供应发生障碍,影响组织细胞再生。麻内性皮肤溃疡长期不愈,即系因神经受累所致。 
0/300

类似病状

换一换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热点检索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