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仁义礼智,我固有之 段意

首页

仁义礼智,我固有之 段意

因为对课文的段意不知,所以想问。“仁义礼智,我固有之”是出自高二选修的《先秦诸子选读》还有是人民教育出版社。请个路高手帮帮小第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9-12-20 11:05:07
    “仁义礼智,我固有之”是选修课,该书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著的。
    “仁义礼智,我固有之”的意思是,仁义礼智是我们天生就具有的四端,就像人的四肢一样。如果一个人失去了四肢,便不是一个身体完整的人。一个人失去仁义礼智,便不是一个心灵完整的人。(理解孟子的“性善论”,达到修身养性的作用)
    这四端不是孤立存在的,是统一的整体。“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蓝***

    2009-12-20 11:05:07

其他答案

    2009-12-22 15:57:56
  •   这个问题,开心朋友已有所解答,我在稍作申论一二。
    仁、义、礼、智为我所固有,非由外铄,或者不是由外在熏陶而来,是由先秦大儒孟子明确提出的。但是这实则也是儒学的一个基本观点,而孟子的上述思想也正是是直接传承自孔子的。上述观点,在《孟子》一书表述于其“告子上”章,文为:
    公都子曰:“告子曰性无善无不善也;或曰性可以为善,可以为不善,是故文武兴则民好善,幽厉兴则民好暴;或曰有性善,有性不善,是故以尧为君而有象,以瞽瞍为父而有舜,以纣为兄之子且以为君,而有微子启王子比干。
      今曰性善,然则彼皆非与?”孟子曰:“乃若其情,则可以为善矣,乃所谓善也。若夫为不善,非才之罪也。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故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或相倍蓰而无算者,不能尽其才者也。诗曰:天生蒸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夷,好是懿德。孔子曰:‘为此诗者,其知道乎?’故有物必有则,民之秉夷也,故好是懿德。” 公都子一方面转陈了告子的观点,即人性无善无不善,或者说,无所谓善与不善,或者恶,而同时又提到了另一种观点,即人是可善可不善的,亦即可以为善,可以为不善。
       但孟子则强调人性是本善的。其理由在哪儿呢?就在于他指出的我们的仁义礼智诸道德德行,虽必然与外在的社会规范之类有关,但也原不是由其熏陶而来,而是立根于我们先天地具有的内在德性的。这一点我们是可以理解的。我们试想想,如果我们自身原就没有道德德性,那么外在再熏陶、再强制,我们又如何能成就道德德行呢?所以,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之所以有道德,或者说有道德行为的出现,在根本上就因为我们自身原就是具有道德德性的。
       我们原就具有道德德性,理论虽如此,但实际是否也如此呢?孟子在上文中就说了,这一点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也是可加体会的,因为我们人人都能注意到自己不乏“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孟子在其它地方就指出,这些正分别是我们所内在具有的“仁”、“义”、“礼”、“智”诸内在道德德性的“端绪”,亦即后人所谓的“四端”。
      据此,所以孟子在上文中也直接就说:“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 正因为我们都不乏上述“四端”,所以孟子指出:“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故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这意思就是说,我们是天赋道德德性的,是人性本善的,仁义礼智这些德性都是我所固有的,不是由外在或者后天熏陶而来,只要我们肯反求诸己身,就能解悟到此点。
       循上述论述,孟子就说:“或相倍蓰而无算者,不能尽其才者也。”这什么意思呢?就是说那些蓄意作恶的人,比如尧的儿子“象”,比如舜的父亲“瞽叟”,比如商代末王“纣”,实际是未能真正实践其德性,也就是“不能尽其才”。 上文末后,孟子就引《诗经》中文:“天生蒸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夷,好是懿德。
      ”他继此又转述孔子话说:“为此诗者,其知道乎?”他在这里强调的就是,我们都是天赋德性的,所以人都能自然而然地发为道德德行,并且也都能乐此不疲,即所谓“好是懿德”。“懿”,就是“好”的意思。 因此孟子所谓仁义礼智,为我所固有,或者我固有之,其根本意思就是我们人人都是天赋德性的,是本来善良的,从而敦促我们反求诸己身,并尽最大可能实践此德性,能“尽其才”。
       此外,我在前面说,孟子的此种观点实则也是儒学的一个基本观点,且亦是直接承自孔子的。这何以见得呢?因为孔子在《论语》中就强调无“信”不能立社会,无“仁”不能成君子。如他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又说:“民无信不立。”又说:“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又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又说:“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等等,等等。
      他这都是在申论我们原自天赋德性,人性本善,且反身即得。 。

    上***

    2009-12-22 15:57:56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